首页 > 专题 > 脱贫攻坚 >内容详情
党建引领群众增收致富!彝良打好“鸡品牌”,助推产业扶贫组织化~
发布日期:2020-08-05 14:21:10     来源:红色扎西


毗邻川黔,乌蒙怀抱,峡谷绵延,大山大水不仅孕育了钟灵毓秀的彝良,更造就了资源富集、物华天宝的彝良。近年来,彝良县坚持党建与扶贫双推进,立足县情,找准结合点,抓住主攻点,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在规模化和组织化上下工夫,着力提升产业扶贫组织化程度,确保贫困群众脱贫退出后持续稳定增收。



成立于2015年6月的万物生种植专业合作社,是彝良县党建助推产业扶贫组织化的一个缩影。通过党建引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群众稳定持续增收。从最初的年出栏3万羽土鸡发展到现在年出栏100万羽土鸡,实现了30多倍的增长。截止2019年9月,万物生种植专业合作社每个月支付的务工酬劳就达90多万元,在全县范围内累计带动1470户贫困户脱贫致富,户均土鸡养殖收入13200元,人均纯收入3000元。产业扶贫组织化发展模式已成为彝良县巩固脱贫成效、衔接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和抓手。



两河镇大竹村村民张登普是与万物生合作养鸡的农户之一。几年前,在外务工的张登普夫妻俩,因为家中老人和小孩无人照管,几经考量后,夫妻俩选择回乡。为保障基本生活,他们最初试着租了一间鸡圈,养了2500只土鸡,一年的收入有2—3万,两人一合计,收入跟在外务工差不多,既能顾家,还能创收,感觉比务工更划算。这之后,张登普就扩大养殖规模,而他的妻子蒋锡会则在养殖基地食堂做饭,两人一年收入加起来有7—8万元,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吕正强是一名对越作战老兵,在2018年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9年,他从万物生合作社领了3000只土鸡苗,到年底时,收入基本上有3-4万元,成为了该村首批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吕正强说:“没养鸡前,自己在家务农,也就是养猪、养牛,种点苞谷,自从去年跟万物生搞养殖以来,收入还是可以。”



打工不用出村,家门口就可以上班,解决了在家剩余劳动力的务工就业问题。同时,及时成立产业党支部,在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作用和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把支部建在产业上,让群众跟着党员干。合作社成立初期,就招聘了大量当地剩余劳动力到合作社上班,平均每天用工量在50人左右,并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倾斜,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上班就业。通过“公司+合作社+支部+农户”的养殖模式,公司向农户免费提供鸡苗、技术,农户只需修建养鸡场,并承担日常饲养等义务,最后由公司对成品土鸡进行统一回收,公司支付给农户养殖劳务报酬。通过“一条龙”服务,不仅解决了技术和销路两个养殖发展的难题,还为农户减少了养殖风险。



目前,合作社已初步形成了孵化、养殖、屠宰、销售全产业链的农企合作企业,土鸡除供本地市场外,还远销北京、广州等地。同时,还成立了广州营销公司和全国营销中心,今年预计出栏100万羽,瓶装辣子鸡、鸡肉酱等深加工产品深受市场青睐。



最新动态


热门文章

红色扎西网www.ztdj.gov.cn中共昭通市委组织部主办

Copyright@2024 备案号:滇ICP备08100184号-1 联系电话:0870-2121765 技术支持:昭通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