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内容详情
杨亚林:精准发力脱贫攻坚 啃下 『 硬骨头』
发布日期:2018-11-16 11:12:00     来源:昭通市人民政府



历史悠久与发展滞后并存,区位优越与交通不便并存,资源富集与产业弱小并存,文化厚重与教育落后并存,山川秀美与生态脆弱并存,面对“五个并存”的基本市情,位于乌蒙山腹地的昭通如何破题?日前,云南省昭通市委书记杨亚林就全市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如何打好“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如何融入长江经济带,谋求自身发展接受了《东方风情》杂志社的专访。


昭通是云南省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贫困人口最多的地区。全市11个县区中,有10个县区被列入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乌蒙山片区特困县,全市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2.1万人,占全云南省的27.74%,是云南省乃至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和硬骨头。



做好“四篇文章” 打赢脱贫攻坚战


“昭通市坚持问题导向,提出了‘133’脱贫攻坚工作思路,要求全市干部群众弘扬工匠精神、下足‘绣花’功夫,切实把‘四篇文章’做出成效。”杨亚林说,做好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培育、基础设施改善、劳动力转移就业“四篇文章”,前提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群众工作为主线,抓住精准、统筹、务实“三个关键”,实现思想认同、工作认同和情感认同“三个认同”的“133”工作思路,举全市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我们实施异地搬迁工程,不仅是要让贫困山区民众走出大山,解决挪穷窝的问题,更要断穷根。”杨亚林表示,仅把贫困群众搬出大山是远远不够的,真正的扶贫应该是将贫困山区农民变居民、变工人,将贫困从根上铲除。“我们要把实施大规模的易地搬迁作为最根本、最有效的手段,按照‘以易地搬迁为支撑,推动全市城乡人口分布格局重构、产业发展结构重组、山区自然生态环境重塑’的思路,探索实施‘进城、入镇、进厂、上楼’的城镇化安置模式,坚决把贫困山区、生态脆弱地区的群众搬出大山。”



昭通发展高原特色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杨亚林表示,发展苹果产业,绝不是多种几亩、多栽几棵,而是要实现“此苹果非彼苹果”的根本性转变,用现代理念、模式、技术,让传统产业在新的时代实现新的腾飞,一步登顶。“按照‘大产业 + 新主体 + 新平台’的思路,以巩固壮大传统产业为重点,扎实推进苹果、马铃薯、天麻、花椒、生猪、肉牛六大高原特色产业,重点打造苹果、天麻、马铃薯、生猪、肉牛 5 个百亿元产业。”


谈到基础设施改善时,杨亚林表示,“十三五”期间,昭通将实现县县通高速,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在农村,我们要抓好农村危房改造、五小水利工程、村卫生室建设、义务教育学校‘全面改薄’等工程的实施,不断夯实农村基础设施后劲。”


“昭通现有人口 620 万,有 305 万农村劳动力,其中有 237 万外出务工人员。这是昭通的一大优势,但也有很多问题需要配套解决。”杨亚林表示,下步将重点抓好劳动力培训、职业教育、推动就近吸纳就业三个方面的工作,确保有条件的贫困户每户至少有一人稳定务工就业。



突出“四个一” 谱写中国 最美丽省份的昭通篇章


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的战略部署,昭通作出了“四个一”的发展规划,即“守住一片蓝天、绿化一方群山、护好一江清水、建设一座果城”。



一是划定产业发展生态红线,调整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守住一片蓝天。


“发展相对滞后的工业经济给我们留下了值得骄傲的蓝天白云和青山绿水,也为我们守住这片蓝天奠定了坚实基础。”杨亚林,“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我们要严格划定生态红线,抓好产业布局和规划管控,强化招商选商和精准把控,严把‘环评’审核关,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盲目追求项目落地,绝不让一个高污染企业落户昭通。”


杨亚林说,昭通要充分发挥水电、天然气、页岩气等能源优势,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大力推广以电代煤、以气代煤,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从根本上改变群众的能源消费习惯,确保昭通的蓝天常在、白云常现。“今后,我们将调整能源结构,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推动水电铝、水电硅等关联产业发展,实现电力发展与工业发展深度融合,到 2020 年能源产业增加值达245 亿元以上。”



二是坚持应搬尽搬和应退尽退紧密结合,通过实施大规模易地搬迁,绿化一方群山。


杨亚林认为,异地搬迁不仅仅是脱贫攻坚的重拳,更应是绿化一方群山的利剑。“我们要尽可能让人搬到人该呆的地方、让树长到树该长的地方,实现既挪穷窝、断穷根,又为群山减负、为大山增绿的目标。”



目前,昭通在已实施易地搬迁 11.58万人的基础上,计划到明年年底前,再将22.97 万人搬出大山。在不久的将来,昭通即可实现自然生态的全面修复。杨亚林说,昭通还要同步创新退耕还林还草机制,大力推进易地搬迁复垦土地、城市面山和主要交通沿线、江河岸线和湖库周围、昭鲁苹果产业适宜区等区域为重点的复绿工程,为昭通生态修复和群山增绿提供支撑保障。全面开展“百村示范、万村整治”行动,切实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大提升、生态环境治理大加强。



三是创新“一个 U 盘下达河长令”机制,严格落实责任,护好一江清水。


“昭通境内 393 条大小河流汇集于长江,切实维护好长江流域生态安全、全面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我们责无旁贷、重任在肩。”杨亚林告诉记者,昭通创新了“一个 U 盘下达河长令”机制,通过航拍,把库区的基本情况、问题清单、治理目标、措施清单汇总成一个 U 盘资料,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下达给每一位河长,逐年下达、逐年对照、严格考核评价,真正做到了“一个 U 盘一道河长令,一段视频一份责任清单”。目前,昭通已明确四级河长 4833 名,累计开展巡河 6.7 万次。“以河长制的落实为推动,全市上下掀起了以固体废物清除、黑臭水体治理、面源污染防治、水域岸线保护、水生态修复等为重点的‘清河行动’热潮,确保了一江清水向东流。” 



四是落实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理念,建设一座百万亩苹果与百万人口高度相融的苹果之城。


“昭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特别是有着 80 余年种植历史和鲜明特色优势的苹果产业,不仅是老天赋予昭通人民最大的恩赐,更是我们实现 100 万亩果园与 100 万人口中心城市高度融合发展的不二选择。”在谈到省委、省政府“把昭通建设成为引领区域发展的滇川黔省际中心城市”目标定位时,杨亚林告诉记者,昭通将按照“一城三区、若干小镇、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总体布局,依托百万亩苹果园的打造,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着力把昭通中心城市建设成为苹果之城,城在园中、园在城中,半城苹果满城香,激活昭通丰富的旅游资源,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城市发展之路。


背靠云贵高原 打造云南融入长江经济带的重要门户


昭通地处南方丝绸古道之要冲,历史上是云南通往中原的重要枢纽,素有“锁钥南滇,咽喉西蜀”之称。随着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的深入实施,独特的区位优势,推动昭通成为了云南连接长江经济带、成渝经济圈以及内地通往南亚、东南亚“双向大走廊”的重要节点。



杨亚林表示,昭通融入“长江经济带”的发展首先要遵循“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原则,“我们将推进交通运输方式的结构转变,优先发展水运、新能源公交等低能耗运输方式,提高绿色交通分担率,通过‘规划融入、保护融入、产业融入、改革融入’来融入长江经济带的发展。”



昭通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如何将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面对这一问题,杨亚林说,昭通将建设成为滇川黔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打造成云南融入长江经济带的重要门户目标。“这需要我们完善‘两纵两横’综合运输大通道布局,注重综合运输大通道与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的对接,与昭通市‘一圈、一区、一带、一廊、一门户’空间发展布局的有机衔接,打通‘近连成渝、远接两角’、与周边互联互通的对外开放通道。”

最新动态


热门文章

红色扎西网www.ztdj.gov.cn中共昭通市委组织部主办

Copyright@2024 备案号:滇ICP备08100184号-1 联系电话:0870-2121765 技术支持:昭通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