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 > 各地动态 >内容详情
润物细无声
发布日期:2010-05-11 10:14:36     来源:巧家县委新农办

记2009年度云南省优秀工作队长王恒

如今的巧家县包谷垴乡青山村,绿树环绕,白墙、青瓦、飞檐交相辉映,农家小院,窗明几净,一片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和谐景象尽显眼前。而这些都倾注着一个人的努力,他便是2009年昭通市扶贫办下派到青山村的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王恒同志,他带着市委、政府的殷切希望,义不容辞来到这里,担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并兼任包谷垴乡的新农村建设工作队队长。他凭着自己对新农村建设的工作热情,任劳任怨,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而热忱地奉献,用真情和汗水带给群众太多的温暖与感动,也同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情意。

融入群众,一心为民“不亦乐乎”

“我有幸来到这里,是组织对我的信任,要尽己之力为这里的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他在自己的第一篇工作日记中写道。驻村后,他没有把自己当做是机关干部,迅速转变了工作角色,放下了架子,融入到群众中,在百姓家中或是田间地头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与群众拉家常、谈生产,了解群众疾苦,把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内容、政策、措施以及政府与农民的职责宣传得明明白白,激发了村民建设家园的热情,变“要我干”为“我要干”。 他留给了村里人非常好的印象:为人谦虚和善,做事踏实,待人真诚。在他与群众的朝夕相处中,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不亦乐乎”。

“四家”模式,工作队管理“井井有条”

作为工作队长,王恒积极协调好各指导员与乡村干部职工的关系,让来自市、县、乡三级7家单位的8名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团结干事,努力进取,扎扎实实开展工作。提出了“服从安排、不怕吃苦、克服困难、团结奋进、扎实工作”的团队精神,创新了“安家、建家、当家、持家”的“四家”管理模式,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
一是加强交流,努力为新农村指导员“安家”。他经常组织队员深入田间地头,充分利用各方面资料,让各新农村指导员了解包谷垴乡的产业发展、民风民俗等。同时,与队员交心谈心,了解队员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并想办法解决。
二是强化管理,让新农村指导员积极“建家”。坚持严管理原则,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积极协助党委政府加强对工作队及指导员的管理,制定了日常管理措施并严格执行,每月定期组织指导员进行学习培训和工作交流,总结经验,分析不足,让队员积极工作“建家”。
三是认真履职,让新农村指导员主动“当家”。在指导员中开展了“找一条产业路子、解决一个项目、开展一期培训、转移一批劳动力、帮扶一户困难户、化解一个纠纷、培养一批示范户、建设一个党员活动室”的“八个一”活动。使指导员目标明确,责任到位,工作有的放矢,把村里工作真正当作自己的事情做,既有动力又有压力。
四是分合协作,让新农村指导员用心“持家”。提出了“分合协作”的工作模式,即在驻村期间,采取一段时间集中开展工作,一段时间各自工作的方式。集中时组成一个强有力的工作整体,统一到某村或某个点开展工作;分开时,各自发挥特长开展工作。实践证明,不仅发挥了指导员的个体作用,更将整个工作队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四家”的管理模式发光了,一年来,包谷垴乡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完成调研报告14篇,撰写心得体会35篇,民情日记680余篇,提出合理化建议30余条,参与调解矛盾纠纷60余起,开展技能培训25期3000余人次,协调项目15个,资金200余万元,为村民办实事160余件。

勤奋工作,职责履行“炉火纯青”

“工作干得好不好,要看你认不认真对待。”在他看来,既然你站在这个岗位上,就得勤奋工作,认真履行职责,驻村工作中,他没有忘记自己身负“六大员”的重任,用心工作,做了一件件的实事……
健全制度,倡导社会新风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坚持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组织,深入开展争创文明村、文明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科学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改变农村的各种生活陋习,努力创造一个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一是通过制度来规范文明意识。二是通过教育来提高文明意识,促进乡风文明,加强农村文化阵地,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积极倡导文明新风,利用各种形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法律、法规,让先进文化占领阵地,用科学指导农村的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建立文明的新农村。
发挥特长,引领群众学本领。王恒同志是果树方面的高级农艺师,他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结合所驻村实际,积极组织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为群众提供果树技术服务,共组织举办农村果树实用技术知识培训班9期次,培训农民800余人次。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科技致富的硬本领,广大农民把所学知识应用在了农业生产中,大大提高了生产力,为群众致富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争取资金,积极为民办实事。经过调查摸底,针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青山村省扶贫现场参观点建设要求,王恒同志写出了工作调查报告和工作计划,积极向派出单位市扶贫办协调争取项目、资金,为青山村争取各类扶贫资金210万元,为迎接省扶贫现场会明年在昭通如期举行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通过一系列的扶贫开发及青山村省扶贫现场参观点的建设,青山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发展,产业结构发展逐步合理化,为农民群众增收致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人民群众思想文化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科技意识及市场经济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解决了群众增收难的实际问题,大大改善了人民群众的传统种植模式和生产生活习惯,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预计到2012年,桑园面积将达3000亩,产值近400万元;花椒3000亩,产值蒋超过450万元;核桃2000亩,产值可达到500万元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达到3500元以上。届时,青山村将真正成为干热河谷地区通过实施产业扶贫、整村推进及新农村建设脱贫致富的典型。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王恒同志正是这样,以一腔热情在包谷垴乡青山村的热土上默默奉献着,用真心倾真情描绘着新农村建设的美好诗篇。今年2月,他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云南省第三批新农村建设优秀工作队长”。

最新动态


热门文章

红色扎西网www.ztdj.gov.cn中共昭通市委组织部主办

Copyright@2024 备案号:滇ICP备08100184号-1 联系电话:0870-2121765 技术支持:昭通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