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 > 各地动态 >内容详情
巧家民情日记荟萃
发布日期:2010-05-06 09:53:44     来源:巧家县委新农办
去年,巧家县179名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于2月15日驻村开展工作,在一年工作中,各指导员兢兢业业,踏实工作,认真走访群众,记下了大量的工作日记和民情恳谈记录,为拟定村级发展规划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现辑录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刘代敏部分民情日记,以供交流学习。
民情恳谈日记之一
调查红星组村情
2009年3月8日晴
为了摸清红星组的情况,中午,我到了一户人家,正碰上他家吃午饭,一看我是陌生人,全家人都急忙站起来让座,又是倒茶,又叫吃饭,非常热情。
我在他家坐了一会儿,了解了一下他们的情况。原来他家姓郑,户主叫郑达辉,他家共有瓦房3间,养了4头猪,2头牛,种了5亩地。无经济来源,经济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每年可挣4000-6000元补贴家用,家里每年可卖一头猪,一千多元钱,而每年家里的支出却在5000-8000元左右,入不敷出,要算好了过日子。由于土地贫瘠和耕作方式古老,一年种的粮食只勉强够当年吃。
通过对这户人家的了解,结合该村地理情况,我认为单一靠种地不可能改变贫穷面貌。因这个地方土质差,气温低,农业科技落后,粮食产量不高,再加上现在农业生产成本的不断增加,种粮勉强只能“保本”。所以,这个村子的许多家庭都把孩子和土地留给了年迈多病的老人,年轻力壮者外出打工挣钱。
民情恳谈日记之二
巧遇机缘人
2009年6月11日晴间多云
今天,我在村上输“林改”表册,连续坐了3个多小时,感觉十分疲惫,就停下来到村外走走看看,一是放松自己,二是想找农民朋友说说话,真巧,出门不到十米,就看见不远处的玉米地里有一位30多岁的妇女在除草、施肥。我便朝她走去,开口问她:“你在施肥吗?”这一答茬,就和她聊上了,她告诉我,她叫徐应芬,家里一共有四口人,丈夫外出打工,两个孩子,一个在县城上高中,一个就在当地上小学,地里的庄稼全靠她,可今年的包谷也不好,老是被土蚕子连根放倒,没什么法子。我告诉她,可用《敌杀死》试试,这种现象,如果不及早防治,会减少包谷收成的。她还说:“由于今年的雨水来晚了一些,洋芋在需要大量水分的时候,没有吸收到应有的水分,再加上大气候的影响,许多洋芋还未成熟就倒苗了,估计洋芋也没有好收成,孩子又在上高中,一个学期要花三四仟元钱,农村这钱难找,可如今的孩子怎么就不懂父母的一片苦心?”她向我打听了城里的生活情况,我给她介绍了大体情况,并告诉她,孩子能吃饱穿暖就行,不要随他的性子,把钱给得太多,反而会害了孩子。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嘛!我俩聊得真投缘,不知不觉,半个时辰就过去了,我也该回去了。我们相互道别,这种感觉真好!她的勤劳、淳朴和善良让我的心暖暖的。真的,和百姓相处,可以享受无限快乐,这是人生中难得的机遇!我从心底里感谢她。
民情恳谈日记之三
探访寡居老人
2009年11月6日晴
冬天的脚步终于来了!一大早,我便被窗外唧唧喳喳的鸟鸣声惊醒了,揉揉惺忪的眼睛,起身呼吸早晨的新鲜空气。远处山尖缠绕着一束灰白色的雾,天空浅蓝浅蓝的,今天又是一个大晴天,心情大好。八点整,我和村两委班子的人集合在一块,骑上各自的摩托车准备去看望孤寡老人张奶奶。一路上,冷冷的风拂过脸庞,有点冰凉,混杂着田野里秋草的清香味儿,着实让人心旷神怡。半小时后,我们便到了张奶奶家。
孤寡老人张奶奶的身世非常凄惨。她年轻时跟着丈夫走南闯北去讨生活,生育过五个儿女,却都不幸在未成家前就夭折了,丈夫因悲伤过度早早地离她而去。自此后,她不能从连连失去亲人的悲痛中解脱出来,每天天一黑,她都要在小屋里哭上好一阵,右眼就是这样哭瞎了,去年左眼又患上白内障,她对生活彻底失去信心,心中充满了绝望,一碰到人就哭诉自己的悲惨遭遇。一个孤寡老人独自生活,清苦的物质生活不是她最难面对的,而是村里人对她如何生活的议论。
自从今年年初走访群众时与张奶奶认识后,我一有空就到她家里坐坐,帮她收拾一下家务,听她唠叨以前艰苦的生活,隔段时间买些米、面等日用品。几乎每一次的聊天内容都是一样的,可每一次我耐心地听完后心里总会酸酸的,尤其听她说到拄着拐杖在村里转,却常常因看不清路被石头绊倒或者迷路了找不到家的时候,眼泪就在眼框里打转。我多想能早些帮她把眼睛治好啊!我的思绪还在飘飞,我们已经到了她家小屋前,她正在打扫院子。“张奶奶,吃饭了吗?”我一边下车一边问。
“他姐哎,你们来了,快到屋里坐坐。”张奶奶边说着边迎着我们走了过来。“奶奶,您的眼睛治好了?”“好了,好了,哎,我总算知道你长啥样了。”她紧紧地拉着我的手,苍老的脸上堆满了笑容。我们来到屋里,她向我们讲述,一周前,她娘家的侄子带着她去县人民医院做了白内障治疗手术,视力恢复得非常好,已经能看清楚物体了,在医院呆了四天,带着医生开的几瓶眼药水就回家了。
我从没想到,坐在我对面的几近绝望的老人竟变得如此快乐与兴奋。四天的住院时间,在她的心里却成了一生中最美的经历。我从她的眼睛里,读到了复明后的欢悦。望着眼前年近七十的老人,看着院子里晾衣绳上挂满的干干净净的衣服,我的眼框里又有晶莹的泪水在打转了,不过这一次,是高兴的泪水。
这一刻本来应该早点来啊,如果她有子女身旁照料,如果国家的“复明工程”能早点惠及到像她这样需要帮助的老人,她就不会在伤心绝望中等待那么久了。
转眼快到中午了,她要留我们吃饭,被我们婉言谢绝了。临走前我帮她修剪了手指甲,嘱咐她以后要注意卫生,按时点眼药水,以后一有空就会来看她。在回乡的路上,看着路两旁倚在墙边晒太阳的爷爷奶奶们,我的脑中翻滚着无数的念头。农村的养老问题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得慢性病的老人,有残疾的老人,孤寡老人,他们的生活该何去何从?等待我们去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最新动态


热门文章

红色扎西网www.ztdj.gov.cn中共昭通市委组织部主办

Copyright@2024 备案号:滇ICP备08100184号-1 联系电话:0870-2121765 技术支持:昭通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