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 > 各地动态 >内容详情
明晰思路促发展
发布日期:2010-01-11 09:23:03     来源:巧家县中寨乡中寨村

——发展前进中的巧家县中寨乡

曾几何时,巧家县中寨乡边远的地理区位、落后的交通、滞后的基础设施、匮乏的资源、陈旧的思想观念、恶劣的生产生活条件,使得这个地处山区的一个小乡,大部分人全家搬迁和长期外出打工,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始终在贫困线以下徘徊,经济社会发展始终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1988年撤并建乡以来,在县委县政府和历届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依靠中寨乡的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不甘贫穷,穷且志坚,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在这片土地上挥洒汗水,辛勤地劳作、耕耘、建设。特别是近几年乡党委政府立足乡情,对接政策,扬长避短,明晰思路,加快发展,紧紧围绕“煤炭资源乡、精品烤烟乡和精品蚕桑乡的发展目标”的总体思路,朝着“123”发展思路(“1”即围绕脱贫致富奔小康这一目标;“2”即打牢两个基础,一是打牢基础设施;二是打牢基础事业;“3”即培育三大支柱产业”),带领全乡人民吃透乡情,认清形势,对上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对下加快建设和发展步伐,苦干实干,奋力拼搏。近几年来,全乡各项建设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改善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近六年来,共投入800多万元用于交通建设,累计新建和改造各类公路137公里。中金公路实现畅通,彻底改变了中寨人民出行难的问题,打通了地处大山深处的中寨与外界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动脉,成为中寨经济社会发展的里程碑。今年通过争取现在正在改扩建,投资500余万元,制约中寨发展的交通瓶颈正在逐步改变。投资200余万元启动了中田公路改扩建。七个村共修建乡村公路71公里,投资共350万元,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大幅度提高公路的通达质量,基本结束了群众肩挑背驼的历史;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加快。自03年以来,共投资300余万元建成了中下寨大堰、付山支沟、中寨小堰、下寨法泥堰、下寨大堰尾段等“三面光”沟渠,受益群众4000余人,牲畜5000余头,灌溉土地6000余亩;共修建水窖560口,解决了2000余人3000头大小牲畜的饮水困难,同时为烤烟、蚕桑等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共投资208万元在七个村的56个村民小组建成饮水管网43.5公里,解决了3000余人4000余头大小牲畜的饮水困难;争取了投资2000余万元的世行水保项目在我乡境内实施,今年已经实施了吉兆、下寨、付山三个村,投资700余万元,受益3000余人,明年即将启动实施岩脚、中寨两个村,整个项目将在2009年待拖租、鱼毕实施后全部完成。至此,严重制约中寨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利和交通两大因素正在逐步改善,为中寨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产业化建设步伐加快,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从一个纯农业的乡情实际出发,近两三年以来中寨乡响亮地提出了“稳粮,固烟,攻蚕,强畜”的产业发展思路。以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经过几年的努力,成绩显著。一是烤烟生产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进一步明确了烤烟支柱产业的地位,提高烤烟生产科技含量,烤烟种植面积由小到大,产值由少到多。 2007年全乡共栽种烤烟1700亩,完成指令性收购量22.1万公斤,实现产值265万元,比2001年同期增加71万元。新建新型烤房35座,在种烟区新建烟水窖230个,烤烟发展的基础得到加强。二是蚕桑产业发展迅速。2003年之前,我乡的蚕桑产业还是一片空白,自2003年栽桑以来,到2007年,蚕桑面积已经达到了5413亩,产茧达到了60.54吨,产值102.67万元,为农民增收致富夯实了基础,蚕桑产业成为成为全县乃至全市的典范。三是畜牧业稳步发展。抓住畜产品市场前景看好和国家大力支持畜牧产业发展的机遇,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畜牧产业。2007年全乡生猪存栏4875头,大牲畜存栏3457头,山羊存栏1903只,家禽存栏11728只。出栏肥猪8313头,出栏大牲畜628头,出栏山羊1153只,出栏家禽11962只,畜产品产量达832.8吨,实现畜牧产值1316.32万元,比2001年同期增长190.5 %。在养殖大户的带动和引导,全乡发展了优质生猪等规模养殖户150户,户均养猪在13.3头以上,畜牧产业得到发展壮大。到2008年止,农民人均纯收入1364元,比2001年的710元增加654元;农民的腰包已在实实在在的鼓起了。
社会事业不断发展,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
到2008年止,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2682万元,比2001年的1574万元增加加110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64元,比2001年的710元增加554元;人均有粮301公斤,比2001年的252公斤增加59公斤。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08年全乡各项工作综合考核获全县二等奖,取得了撤并建以来的最好成绩。一是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特别是农村茅危房改造极大改变了中寨贫困落后的面貌。全乡乡村面貌、农村居住环境和农民的生活方式正悄然发生着变化。自2002年以来,共落实安居工程326户,实施易地安置158户,解决了大部分贫困人口的住房困难问题;实施整村推进项目8个,投资120万元,受益337户1093人,改造住房面积达1.2万平方米。解决温饱人口1321人,巩固解决温饱人口4320人,建立了覆盖756人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同时开展了贫困人口的建案立卡工作,以此推进“百千万帮扶”工程,全乡干部与贫困人口结对159对。对贫困人口进行开发式扶贫,既扶贫又扶智,增强了贫苦人口的造血功能。通过扶贫项目的实施,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提供了基础条件。二是中小教育取得长足发展。教育工作在巩固“普六”成果的基础上,在2006年顺利实现了“普九”目标;强化学校日常管理,维护良好的教学环境;完成了中心学校的整体搬迁和各村小的建设,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全面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育成绩名列巧家前矛。“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06年投资建造了乡计生站,极大改善了对育龄妇女的服务环境和条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我乡全面实施,85%以上的参合率,解决了广大人民群众就医难,看病贵的问题。三是小城镇建设得到加强。2002年投资373万元建成了405米的乡集镇街道,成为全县小集镇建设的一面旗帜。同时聘请专人加强对集镇卫生进行管理,保持良好的集镇环境卫生。筹资3.1万元对集镇饮水管网重新进行了改造,把水安装到集镇每家每户,解决了集镇居民的饮水困难。争取扶贫资金49万元对130米鱼毕村街道进行了建设,繁荣了农村市场。四是民政救灾力度加大,工作更加规范,受益面扩大。自2002年以来,共发放民政事业费45.6万元,发放救济粮25.6万公斤,办理残疾证79个,组织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13例,建立了覆盖756人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完成了中寨村大竹林小组16户灾民的整体搬迁,实施了2006年7月11日暴风雨灾害民房恢复重建工作,启动了今年“9.25”付山村沙坝、老房两社25户灾民的恢复重建工作。独生子女户和二女结扎户享受到国家奖励扶助政策,确保了困难群众和受灾群众衣食无忧。五是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逐步摆脱贫困并富裕起来的农民在不断改善物质生活条件的同时,也显示出对精神食粮的迫切需求和渴望。全乡农村电视普及率达95%以上,手机普及率达80%以上,有60%以上的农户普及了卫星电视,每年的元旦、春节、、“七一”、“国庆”、等都成为农民享受精神生活的日子,群众性的体育文娱活动广泛开展。目前,全乡有群众性的文艺队伍4支,老年活动场所5个,农村书屋3间。各项社会事业的蓬勃发展,也使得我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近几年来,党中央每年都会下发“三农”政策的中央一号文件,这些都加强了“三农”工作,加大了对“三农”的政策资金扶持投入力度,更加明确地把“三农”问题摆在了全党工作和政府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县委政府也更加具体地强化了加快解决我县“三农”问题的措施,这些都给中寨这个边远山区贫困落后的纯农业小乡带来了无限的发展机遇。如今的中寨一条条平整的公路,一幢幢楼房正拔地而起,一张张辛劳的面孔充满着喜悦的微笑,中寨乡党委政府正明晰思路,抢抓机遇,借势而上,一步步走出贫困,走向新的希望……

最新动态


热门文章

红色扎西网www.ztdj.gov.cn中共昭通市委组织部主办

Copyright@2024 备案号:滇ICP备08100184号-1 联系电话:0870-2121765 技术支持:昭通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