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 > 各地动态 >内容详情
巧家县中寨乡新农村指导员四项措施依靠农民、指导农民开展好农村工作
发布日期:2009-07-13 13:21:13     来源:昭通市巧家县广电局
最近,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再次分批到各乡村一线中去,与农民兄弟一起,出谋、献策、出力,共建新型的农村家园。从大方向来讲,把社会主义新型农村建设好,是破解“三农”问题的切入点。新农村建设的成功与否,关系到“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
中国的农村,地大人多,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推进,出现了很多新问题、新情况,在错纵复杂的农村中,要指导好农民朋友建设新农村,着实是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思考的问题。一根绳子,不管怎么样的“乱”,只要你理出了“头”,总也算是抓住了“根本”,就不惧怕它“理还乱”了。在日新月异的农村中开展工作也是一个道理,在指导农民兄弟建设新农村时,必需要抓住主流方向。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建设新农村为的是农民,靠的也是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围绕“人”这个关键进行指导,应是一种抓住主流方向的方法。
一、指导农民现代市场意识。农民朋友走向市场是首要之一,这主要是指农民朋友在信息、生产、经营等方面的闭塞、盲目,以至于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被动”应战,因而,要让农民朋友自己能主动的在农村建立与之相配套的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等农副产品的升级和向市场的转移,从使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转变成为市场经济的“新农民”以打破“三农”问题中这个最重大的阻碍和瓶颈。引导和培养农民现代市场意识,成为现代农民,对于发挥农业的优势和农民增收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就可想而知了。从大气候看,中国的市场经济体系已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雏形”,市场经济对城市和农村而言都是一种机遇和挑战,都需要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体现竞争。要使农民朋友理解认识这个“大环境”,并转变过来,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就是“及时雨”。指导好农民朋友从传统产品的生产者,转变为“放得开,会走路”的商品生产者,将劳动成果的使用价值,转变成商品的价值,以达到既“丰产”也“丰收”,体现出一个市场经济下一个崭新的农民和新农村。
二、指导农民“充电”新知识。从以往的很多事例我们看到,在新农村建设中,偏向于给钱给物,建房修路等,笔者认为,给农民充电武装新知识也是根本之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何让农民真正地学到本事、长了本领、成为“能民”,倒是一个关键,不难看到,巧家在新农村建设中,各个乡镇对农民有多种多样的培训方式,如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着实下了不少功夫。而在这些培训中,笔者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共同点:不管是送科技下乡,还是办农民训练班,甚至是培养农业人才等总体现的是一种“生产技能”的培训,然而,对一些涉及市场经营、经商、营销等面向“大市场”的知识,包括开展农村经纪人培训、涉农商标和保护培训等市场经济所需具备的普遍性“新知识”被忽略了。试想想,在农村中普及各种市场经济主体的专业新知识和更新经营理念,更能增强农民朋友在市场经济中的“洞察力”和“战斗力”,更能从根本上抓住了这样一个要点——农村中农民是主体,农民的问题还是由农民来解决。
三、指导农民“下海”闯世界。中寨鱼毕村存在着这样的一个现实,农民朋友的各种农产品的销路,基本上等着销售商上门收购,农民实际应得的利润,都让这些中间商赚去了大部分。去年,猪肉等农副产品价格涨得快,笔者在很多养殖户了解到,实际上,真正的养殖户售出的生猪并不赚什么钱,大部份让中间商赚去了,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事例。由此可见,要提高农民朋友敢于自己当老板,敢于将自己的农副产品直接闯市场的能力,极为关健。在农村中,象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让农民“抱着团”去闯市场,就是最为有效的途径。“公司+农户”的思路,笔者认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表面上看,这一思路中,主要是体现在“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各方投入、农户参与”的方式,但细化和分解后,从本质上看,这是通过“公司+农户,契约+服务”的运作模式。兴业县这种协作(协会)式,类似于西方发展农场的经营模式,它的优势是结成了“风险共提,利益共享”的经济利益共同体。正是这么一个“共同体”为依托,拧成了一股绳,聚成了一个重拳向市场打出招数,十分的有效和抗风险,所谓“船大抗风雨”,进能攻,退也能防。诸如此类的下海“闯世界”的意识应在农村农民朋友中推广和培植。
四、指导农民装备“精神食粮”。新农村建设,要从“素质”上提高农民的“装备”,不仅要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上着手,也要从文明素质的提高和价值观念的转变上进行引导,而“素质”的灵魂来源于农民朋友的本身。它不仅是提高农村的综合素质和农村的文明程度根本,更重要的它是新农村建设凝聚力量、加速推进,进而化解各种问题的主体。笔者总结了一下,这个村的经验主要取决于农民本身“公众”的力量,这个村的村民是在自觉的构筑着“群防、群治”(包括律已、律人、相互监督)的体系,使整个防范工作形成了“村民化”,可以说,他们找到了问题的源头“根本”——村民。在这个民风淳朴的“三无”(黄、赌、毒)村,从镇里介绍和实地的考察实际看,乡村文明成了这个村每个村民的典范,很多难以在新农村建设中快速化解的矛盾,在乡村文明的“典范”示范下,自然而然的“迎刃而解,瓜熟蒂落”。
新农村建设要做好农民工作,依靠的主力也是农民,农民朋友需要的是更多“务实”的双手。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责无旁贷,笔者草侃几句,也算是抛砖引玉、共同探讨,为各位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摇旗呐喊、擂鼓助威。

最新动态


热门文章

红色扎西网www.ztdj.gov.cn中共昭通市委组织部主办

Copyright@2024 备案号:滇ICP备08100184号-1 联系电话:0870-2121765 技术支持:昭通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