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 > 各地动态 >内容详情
心与“一线”的声音共振——盐津新农村指导员基层感想
发布日期:2009-06-09 11:44:54     来源:盐津长胜村指导员
做为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我有幸聆听了中和镇爱田社区总支书记黄德府宣讲基层工作经验,为此我感受颇深,记下了我所思所想。
黄德府:1939年生,8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年近古稀,退休之后,不甘寂寞,又在最基层、最辛苦的岗位上做出了巨大的成绩,深受群众爱戴,不由得我不钦佩。在钦佩之余,我认真思考黄支书的精神动力从何而来。“一心一意为人民,全心全意谋发展”,是黄支书精神的最好概括。心里面没有人民,就不会在明明可以过上幸福安稳的退休生活的情况下,依然任职基层干部。黄支书以前当过乡镇党委书记、局长。官也做了,名也有了。退了休,却要去当村支书。如果不是为了地方乡亲,如果不是为了一方百姓,怎么会有如此动力。黄德府的退休工资足可以让他安享晚年。而他却不辞辛苦,有舒适的家不呆,有安逸的茶室不呆,忘我的奔波在为群众服务的路上。为了照顾困难群众的生活,他可以不领支书每个月的500元工资,把它全部用于公益事业。甚至为了给群众办事,他可以自己倒贴钱,到处找单位协调。如果不是心里装着人民,又怎么解释这样一种崇高的精神呢?这样一种在普通人看来是“傻子”的精神呢?
心里装着人民,就能够不计较个人得失,或者是价值观已经升华。普通人做事情,认为出了力,要么得名,要么得利。说白了无非就是为了钱,为了权。然而黄支书不看重这些。他失去了自己的时间,自己的金钱,还要搭上自己家人的安心。失去了那么多,得到的只是一方百姓的笑脸,周围群众的赞誉及老百姓的肯定。这也许就是黄支书的与众不同吧。
全心全意谋发展。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不谋发展,群众就不会安心跟党走;不谋发展,大家的心就不能聚拢,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党和政府的各项工作就得不到群众支持。群众也是人,也要考虑柴、米、油、盐、酱、醋、茶,不能一味的要求群众讲奉献。如何谋发展,黄支书给了我们一个完美的解答。
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基层干部是农村工作的领头人,但不是指挥棒。关键时刻,都需要基层干部首先冲出来。遇到事情,干部就只动嘴不动手,群众就不会买干部的帐,最后谁也不会干活。反过来,做每件工作,干部都走在最前面,冲在第一线。群众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就会毫无保留的跟着干部一起。黄支书就是这样一个踏踏实实做事情的人。修桥修路这样的重活,他都身体力行。按照他的说法是:“我一个70岁的人,能扛动几袋水泥?能拉动几车红砖?但是,做不了多的事情,难道就不做吗?只有坚持做、尽力做,群众才会真切地感受到干部是为他们着想的,才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事情才会最终成功。”
正是有了黄支书这样肯在最基层奉献自我的人,我们党才在群众中有如此的威信。通过学习他的感人事迹,让我自己受到了启发。对今后的各项工作有了更充分的准备。黄支书不懂电脑,不会外语,似乎与这个浮躁的时代格格不入,可是他心里装着人民的情怀,正是我们时代所呼唤的精神源泉。聆听黄支书的事迹,心与之共振,我感受到当一名新农村指导员的豪迈感和幸福感。

最新动态


热门文章

红色扎西网www.ztdj.gov.cn中共昭通市委组织部主办

Copyright@2024 备案号:滇ICP备08100184号-1 联系电话:0870-2121765 技术支持:昭通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