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 > 各地动态 >内容详情
盐津:“三个一”机制喜建新农村
发布日期:2009-05-27 11:50:32     来源:盐津县委组织部
“这几年,县上、乡上不断组织我们学习农业技术,帮助我们调整产业结构,现在日子真的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了”,在柿子乡太平村,村支书张昆照一脸喜气地对笔者说。
放眼望去,新修的通村公路,崭新的校舍,新打的水井,新建的农机合作社、养殖小区、卫生院、文化活动室,让人惊叹这个村子的活力和漂亮。然而再到各乡镇走一趟,就会发现,象柿子乡太平村这样的村子并不少见,在全县各乡镇可谓星罗棋布,遍地开花。
“这都是各派出单位和指导员们大力落实‘三个一’机制勾勒出的画卷。”盐津县委领导如实说。
派出单位:多方投入——力促新农村建设
“三个一”机制是盐津县委、政府为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创新思路,对全县83个村(社区)的县、乡两级派驻单位及其指导员实行“确定一个实施单位,派驻一个新农村指导员,建设一个新农村示范点”的工作机制。提出从2007年起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每个示范点基本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点带面推进全县新农村建设。
三个一机制出台后,全县78个行政村与各派出单位,以产业发展、农民增收为核心,采取组织发动、政策引动、产业拉动、基础设施促动、城镇带动、部门联动的方式,联合编制了细化到年、到户、到产业的示范点五年规划,全力建设新农村。近3年来,派出单位共整合、协调资金1700万余元,争取大型项目27个,新培植规模产业15个。
一是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各实施单位从广大农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大力投入相关资金和技术支持,合力打造配套工程,进行人居环境、农业基础设施、农村能源和小集镇建设。如县人大投入30万元修建了大坪村花山节场所,县经贸局投入30万元兴建兴隆村示范点公路,县卫生局投入25万元修建大田村饮水工程,县工商联投入28万元联柏杨村整村推进,县建设局投入23.5万元加固黄坪村办公楼。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投入引导性资金2475万元,启动县级以上的新农村试点26个,新建住房面积近1.3万平方米,改建房屋面积6万余平方米,硬化院坝16845平方米,修建户间道22.45公里,完成水利工程1553件。
二是以精神文明筑新风貌。各单位将把新农村文明建设工程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突出抓“富裕、知识、新风、娱乐四进农户”和“城乡共建文明村与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形成了从人到户、从户到村、从村到乡镇的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格局。目前,县里确定的26个试点村大部分已建起了图书室、篮球场、乒乓球室。柿子乡太平村还被全国妇联评为“平安家庭”先进示范村。
三是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业局、科协、卫生局等单位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为主线,广泛开展培训,让广大农民群众充分了解和掌握惠农政策,并重点送实用技术,如林业局投入资金24万余元,为示范点科技改造竹笋8000亩;地税局投入资金6万多元发展落雁乡的西瓜、梨子等产业;农业局投入25万元资金完成大春科技样板建设170个9.04万亩;在牛寨乡敦厚村投入资金10万元建起了盐津县乌骨鸡种群基地,投资100万元建设自流灌溉高稳产农田5000亩。
指导员:选派得力——新农村建设不断深入
“三个一”机制实行后, 县委成立新农村工作队领导小组办公室,各级党组织从加强领导、组建机构、强化管理、抓好载体、投入经费、创新机制入手,抓实新农村指导员的选派和日常管理工作,实现了省委要求的“五个一”,即“有一名分管领导、一个专门机构、一批专门管理服务人员、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有一笔资金和专项经费”。
在选派新农村建设工作指导员时,严格按照“抽硬人、硬抽人”的要求,坚持“按需选人、因人定村、一村一员、一年一轮”和“德才兼备,选强派能”的原则,从县乡机关、事业单位选派了246名政治素质好、年富力强、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机关党员干部(其中县级选派125名,乡(镇)选派76名)到全县78个建制村和6个有农村性质的社区担任指导员。其中副科级以上干部108人,占选派指导员总数的40%以上。
县级财政每年向县新农队办划拔办公经费20万元,为每个建制村划拔办公经费5000元,2009提高到1万元,力争两年内村级办公经费达到2万元,初步形成了乡(镇)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县委新农村工作队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指导,派出单位协助管理,所在村党组织定期报告,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管理格局。并实现了“选得出来,派得下去,留得住人,发挥作用”的目标,涌现出了不少先进典型。县检察院派驻庙坝乡高坎村的指导员罗云,连续三年申请要求驻村,通过他的多方努力,在派出单位的支持协调下,解决了高坎村6个村民小组饮水困难,3个无电村的电网建设,在老房子新农村示范点完成“五通十建”的基础上,培植了400余亩优质柑橘园,解决了群众积压2年多的5件群众纠纷。
至2009年4月30日,全县新农村工作指导员为人民群众化解各种矛盾纠纷1300余件;帮助84个村(社区)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争取资金帮助人民群众解决饮水难问题26个;行路难的问题43个,硬化路面17公里;为困难学生提供100余万元的帮助;为群众提供致富信息250多条。
示范点:以点带面——新农村建设成果丰硕
“三个一”要求选择交通便捷、农户集中、住房相对较好、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群众积极性高的一个村民小组,作为派出单位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并把示范点建成党建工作的先进典型,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样板。目前,全县已打造出了柿子乡太平村、盐井镇水田村等23个党建示范和新农村示范亮点,全县78个新农村示范点的“五通十建”已基本完成,(“五通”:通电、通水、通路、通电话、通电视;“十建”:建一幢住房、一个院坝、一间客厅、一间厨房、一间浴室、一间厕所、一间畜厩、一口沼气池、一个花台、一排常青树。)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年实现10%以上增长,取得了新农村建设的阶段性成效。
一是资金投入大、启动快。仅2008年,全县就整合地震恢复重建、雪凌灾恢复重建、抗震安居工程、茅草房改造和异地安居工程资金3千多万元,相当于全年县级财政收入的60%,用于水麻高速路两旁新农村示范长廊建设,高质量、高标准迅速启动了豆沙镇长胜村的大湾,摩崖社区的摩崖;中和镇中和村的花渔坪,赵溪村的上村;普洱镇桐梓村的田坝,龙台村的田咀6个示范样板的打造工作,并及时总结推广示范点的典型经验,以点带面,辐射带动高速公路沿线其它村庄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目前,新建住房841户,加固改造与亮化住房1857户,68公里的示范长廊已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水果、茶叶、蔬菜、食用菌、肉蛋奶总产量均有较大增长,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以竹子为主的林产业及茶叶、蔬菜、蚕桑等农业特色产业正在形成产业链,10家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已具备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条件。
三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克服地震、暴雨等严重气象灾害的影响,实施农村通达工程11条、里程达154公里,乡村公路里程达997公里;改善和新增灌溉面积6916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平方公里,水利有效灌溉率达28.9%;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7.5%,通电覆盖78个村2561个村民小组,通电农户覆盖率达95%以上。
四是社会事业长足发展。2008年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8.17万人次,实现农民工工资性收入6.59亿元。截至2009年2月,农业人口“新农合”参合率达90%以上,老百姓“看病难、吃药贵”的状况得到根本改变;农村弱势群体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孤寡、五保老人实现了老有所养;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顺利通过省政府复核验收。
当前,全县将“三个一”机制与科学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深入调研,强化落实,确保了新农村建设不降温,全县上下形成了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动力,全心全意服务三农的良好氛围。
相信在“三个一”科学机制继续有力地落实下,盐津广大农村必将发生更大的变化。

最新动态


热门文章

红色扎西网www.ztdj.gov.cn中共昭通市委组织部主办

Copyright@2024 备案号:滇ICP备08100184号-1 联系电话:0870-2121765 技术支持:昭通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