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 > 各地动态 >内容详情
市中医院指导新农村建设工作记实
发布日期:2009-02-01 09:32:23     来源:盐津县新农队办
地处落雁乡北部的天星村,过去有这样一句谚语:“天星村,包谷埂,要吃米,害大病,等米买来,人已死硬”,还有人总结天星村:“地无一亩平,田无一亩宽”,由此可见,基础设施状况极差,贫困程度可见一斑。天星村在“九•五”期间被列为特困村,所辖4个片区,37个村民小组,人口4458人,国土面积24平方公里,耕地5415亩,其中水田405亩。地形是三沟两埂六面坡,山高坡陡,沟深地瘦,自然灾害频繁,交通不便,经济落后,人口素质低,是一个典型的贫困山区村。农民以玉米、山芋等粗粮为主食,生活相当贫苦。
由于经济落后,财力匮乏,天星村基础设施极为落后,全村没有一条象样的路,晴天车子一过,黄尘滚滚,后车观前车,黑车转眼成了黄车;雨天土路则成了泥浆路,车子进得去出不来。两年来,市中医院开展进村入户帮扶工作,在扶贫挂钩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乡干群的共同努力下,天星村的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村农民的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820元,跃增至2007年的1163元。
理思路 深情绘蓝图
“晴天白苍苍,雨天水汪汪”,面对天星这片贫瘠的土地,面对天星4千多干群满怀希望的目光,2006年,由市中医院组成的驻天星挂钩帮扶工作队员明确表态,“不脱贫不脱钩,不达小康不撤兵”,他们来到天星刚放下行李,就一头扎进乡村、走村串户,访贫问苦,调查了解农民现状,及时掌握农民最迫切需要的是什么,理清扶贫工作思路,配合乡党委政府制定详实的新农村建设工作计划,确定了天星村的扶贫工作思路:“以整村推进为契机,以基础建设为重点,产业发展为支撑,着力解决交通制约的瓶颈和农民增收乏力”。在整村推进过程中,解决人畜饮水问题,抓好安居户建设。在产业发展上,经过充分调查论证,大胆决策,对原整村推进产业发展项目进行了适当调整,确定了最后的实施方案:第一是重点发展二元杂交良种母猪,建设三元杂交良种仔猪基地;第二是在沿关河一带条件适宜的地方发展本地竹子硬头黄,发展竹产业;第三是在适宜地区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核桃、竹子、板栗、花生、大蒜和扎扫把等特色产业。
在工作重点上,坚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通过请本地先进典型现身说法,组织基层干部和群众代表到重庆、昆明、大理及先进地区参观学习等形式,帮助干群换脑子、理路子、出点子,从而激发干群致力致富的内在活力;在资金投向上,坚持效益优行、择优扶持,不搞“天女撒花”,不论是社会事业项目,还是经济发展项目,只要当地干群自身有积极性,项目有效益,有市场的,就尽力帮扶。有了市中医院新农村派出单位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扶持,增强了天星村广大群众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意识,加快了脱贫致富的步伐。
办实事 情暖百姓心
实施“基础设施工程”,夯实了脱贫致富基础。农业生产设施的落后,是导致农业生产乃至经济发展落后的重要原因。两年来,市中医院坚持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拉动经济增长,推动小康进程的基础性工作,从根本上改善了农业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天星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交通闭塞,道路不畅也是阻碍天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要致富,先修路,为了彻底改变天星村交通落后的面貌,驻天星新农村指导员深入乡村,进村入户,调查情况,为能够“扶好贫,扶真贫”提供详实的依据。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县扶贫办先后在天星4个片区投入整村推进资金40万元,市中医院先后投入资金10万元用于修建公路,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扶贫修路资金源源不断地汇到天星,这些扶贫款,款款情深,流淌着帮扶单位对山区的一片深情,天星村四千多干群将感激化为热情,在全村掀起了男女老少齐上阵,千军万军修路忙的“大会战”,通过近两年的努力,2006年年底,修通了全长14公里的焦铜公路,基本解决了3个片区、13村民小组、2000余人的交通问题。新修了5公里的石大沟公路,解决了石大沟片区800余人的交通问题,新修了17公里的落天公路,解决了深溪沟片区1000人的交通问题。
公路的畅通,让农户们尝到了甜头,正在实施的农网改造工程,天星村四个台区共涉及250户,大小电杆196根,在公路未通前一根电杆运上山要花2000元,还没有人愿意抬。现在好了,一根电杆用农用车运上山只花了200元,节约了十倍的成本,如果全村以196根电杆计算,全村共节省资金35万元。公路的畅通也给农户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往年农户卖过年猪,往往是卖了3头猪,就要用1头猪作为运费。去年,界上村民小组陈云全,卖了7头猪节省了2头猪的运费,7头猪就卖了12000多元。交通的便利使得其它农用物资也能及时运输到位,给老百姓带来了实惠,减少了劳力投入,减轻了劳动强度,让老百姓有更充裕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产业发展当中。目前,天星村37个社,已通公路的有27个社,从根本上改善了天星村落后的交通状况。看到公路畅通给群众带来的便利,天星村党总支书记周发贵由衷地感叹道:“祖组辈辈做梦都没有想到的事,竟然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身上圆了,真的是奇迹啊!”公路修通后,村两委人员正在积极做群众思想工作,购买苗木,共商产业发展之路。
调结构铺就小康路
天星村是2005年全县的4个整村推进扶贫村之一,传统单一的种植结构,制约了农民致富。有了新农村建设派出单位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扶持,乡党委政府切实加强领导,大力调整农业结构,按照“区域化、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引进重庆市高科畜牧有限公司来落雁投入部分资金,全面负责技术指导,大力发展二元杂交母猪。二元杂交良种母猪450元/头,公司垫资120元/头,政府用扶贫资金垫资180元/头,老百姓自筹资金150元/头将种母猪购回养殖。在回收第一窝仔猪时,扣回公司垫资的120元/头,在回收第二窝仔猪的时候扣回乡政府垫资的180元/头。政府将回收的资金建立扶贫基金,用于滚动发展和发展其它优势产业。为规范农户的养殖场所,乡党委、政府经研究制定了修建圈舍奖励办法:养殖1—4头的补助80元/头,5—9头的补助100元/头,10—49头的补助150元/头,养殖50头以上的补助200元/头。
天星村以落雁乡建“二元杂交良种母猪基地”为契机,大力发展母猪366头,与各养殖户签订定单合同。其中就以村总支书记周发贵带头养殖,带动发展了唐明强和葛华强两户养殖大户,预计就这项产业能增收40万元,现在发展势头良好,许多农户正在筹措资金来发展此产业,加快了产业发展的步伐,改变了过去那种输血式和撒胡椒面的扶贫方式,把想发展、盼发展、能发展、发展积极性高、责任心强和科技意识强的人先发展起来,使他们早日脱贫致富来带动其他人共同致富。天星村现已初步形成了以农业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的强劲发展态势,有力地推进了新农村建设进程。
为了拓宽致富途径,切实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市中医院还积极配合村两委鼓励发展地方特色产业,通过宣传动员在塘房、蒿芝坪两个片区共种植本地特色小花生2000余亩,在石大沟片区发展种植本地特色大蒜100亩。在八里村民小组,家家户户都扎扫把卖,远销到昆明、成都、重庆等地,形成了本组村民致富的主要途径。
谋民生 心系结对人
2008年,持续42天的低温冷冻雪灾和5.12汶川大地震,使天星群众的房屋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灾情发生后,市中医院干部职工心系天星村受灾群众。6月26日,市中医院一行5人在院总支副书记陈坤、院长助理饶忠明的带领下,带着党员干部职工的问候和寄托,驱车赶到落雁乡,安抚天星村受灾群众。他们顾不上旅途的劳顿,就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先是组织召开了天星村结对扶贫座谈会,同早已等候的灾民拉起了家常,亲切询问他们在生产生活方面遇到的困难,在了解情况后,院领导当场向55户灾民及其它结对贫困户兑现了扶贫资金22800.00元,向天星村委会兑现书报费1200.00元,向乡政府捐赠救灾款5000.00元,并表示,要继续加大对天星村的扶贫工作力度。灾民们接到捐赠后,无不感动得热泪盈眶,纷纷表示,感谢市中医院领导干部的关心,灾难压不垮天星人民的意志,将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坚定信心,渡过难关。
随后,市中医院一行不辞辛苦,又在乡政府会议室召开了乡村医生座谈会,在听取了相关情况汇报后,指出乡村医生需要在理论水平上多下功夫,并表示要组织对乡村医生进行分批次理论和临床培训,要向乡卫生院捐赠一台彩超设备,以提高医疗服务技能。他们还就乡卫生院如何发展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势必对提高乡村医生的业务水平起到重要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平安的社会环境是我们大家共同的奋斗目标,市中医院正是朝着这一目标认真贯彻联系帮扶政策,为天星村摆脱贫困、人民安居乐业而默默工作。我们深信,在市中医院的鼎力支持和具体指导下,落雁乡天星村的各项工作必定迈上新的台阶,真正实现和谐平安、实现致富奔小康。

最新动态


热门文章

红色扎西网www.ztdj.gov.cn中共昭通市委组织部主办

Copyright@2024 备案号:滇ICP备08100184号-1 联系电话:0870-2121765 技术支持:昭通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