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 > 各地动态 >内容详情
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四合院情结
发布日期:2008-07-28 08:33:29     来源:巧家县新农村指导员办公室

在巧家连绵起伏的大山之中,活跃着一群为山区人民倾情奉献的人,他们就是第二批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在他们之间有这样一个年轻人,驻扎在海拔2500多米的一个贫瘠小村里,他不怕苦不怕累,在驻村半年的时间里,走遍了该村的每一个角落,亲眼目睹了当地农民恶劣的居住环境,真切感受到了当地老百姓生活的艰难,他一心想改变这里人们贫苦的生活现状,改善老百姓脏乱的生存环境,写出了《浅谈当前农村四合院对改善农村环境卫生工作的制约》的调研文章,他就是驻马树镇木桥村的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田井东。
田井东是一个在城市里长大,然后由学校直接进入机关工作的典型城里人,这次下派,使他由城里人突然变成了“农村人”,环境的改变让他一时难以适应。初次驻村,虽然有村“两委”同志的帮助,可毕竟是第一次一个人居住在村委会偌大的房子里,孤单、寂寞、恐怖的感觉时时袭上心头,那感觉用他的话说就是好凄凉好凄凉!但他想:既然这里的人们都能世代居住下来,我又有何不能呢?从那时开始,他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充分利用下派这一年的机会,努力为这里的人们做点事,力争使自己的心能得到一点安慰。坚定信念后,他静下心来,开始思考如何开展工作。
在他刚驻村时,恰巧遇到木桥村遭受50年不遇的雪凌灾害,群众受灾严重,为了尽早给乡镇党委抗雪救灾决策提供依据,他积极参与村“两委”的雪灾调查,在开展工作的同时走访群众,记下了大量的工作日记,晚上回来后整理,然后理思路。他突然发现,这里的人们居住的房屋基本呈统一样式,那就是一律的四合院建筑。这种在中国明清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曾经发挥过它无可替代的作用,就是在今天,它同样也让一部分地方的人们所喜欢,特别是它的防盗性能比单独修建的房屋要好很多。但就是这样具有优越性的建筑,在马树镇木桥村这样高寒的小山村里,不但没有发挥它的优越性,反而凸显出其脏、乱、差的特点。他特别留意了这些建筑及人们的生活习惯,认为随着大家庭的分化、小家庭的重组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四合院的很多房屋已失去其原有的功用,除了人们居住的正房外,其它房屋没有人居住,成了堆放杂物和饲养家畜的圈舍,畜禽在院子里到处乱窜,四合院与外界相通的一扇大门成了家畜与人共进共出的唯一通道,这些现象留给人的印象就是人畜混居。他曾亲身感受过,居住在这样的四合院里,晴天,在屋子的任何一个角落都可闻到畜禽粪便的恶臭和动物的膻臭;雨天,满院的畜禽粪便、生活垃圾和枯枝烂叶混杂在一起,脏乱不堪,令人脚难踩地。整个院子污泥阻道,臭水横流,蚊蝇群集,疾病隐患及其严重。看到如此脏乱的环境,田井东发出了深深的感叹:“四合院的封闭式构造,锁住了不断壮大的发展规模,锁住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锁住了人们对纯洁世界的向往。”
“要想改变这里的人居环境,必须得先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他想。为了摸清群众的思想状况,他常常与老百姓摆农门阵,拉家常,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村民对发展经济是相当渴望的,如当他问及一位村民想不想扩大生猪养殖规模时,该村民说非常想,但是没有圈舍,而当指导员对他说修建简单圈舍要不了多少钱,只要在离房屋周围不远的地方随便修几间就可以养殖几十头猪时,村民的回答却让人意想不到,他说那怎么可以,修了圈舍还要修围墙把它与正房子连在一起,问他为什么一定要与正房子连在一起时,他遥遥头,却答不上理由,田井东认为主要原因可能就是内心深处的“四合院模式”在作祟。如果不改变人们的这种思维定势,就改变不了这里的村容村貌,于是他与村“两委”成员商讨应对措施,召开村民小组会议,广泛宣传各类卫生知识、讲解房屋的不同构造对环境产生的不同影响,讲述城市居民与农村人们观念的巨大差别,剖析该村发展前景等,直说得村民们个个称赞指导员有见识,有远见、懂的东西多。
“只说不做,那对群众的宣传就显得苍白无力。说到做到,方显男儿本色。”田井东及时把所驻村的情况和自己对木桥村的发展思路向单位领导汇报,领导高度重视,亲自到他所驻的村调研,修订了他的发展思路,还给村“两委”提了很多可行性建议,并为村“两委”解决了5000元的办公经费。在一次走访群众时,他偶然看到一群孩子背着书包光着脚丫从一条小河里淌过,这一细节被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当他向村民询问这一现象时,村民向他解释,这条小河是孩子们上学的必经之路。他担心地问:“要是下雨涨水怎么办?”村民们说:“下雨涨水就由大人接送,要是农活忙时无人接送,就让他们结伴同行。”听到这里,他无不为孩子们的安全担心,于是及时与相关单位协调,争取到在这条小河上修建一座人行桥的项目资金。为发挥当地生猪养殖优势,扩大养殖规模,田井东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相关信息,在比较有经验的畜牧站人员的协助下,为该村引进良种公猪5头,价值2万余元。通过努力,他的工作取得一些成效,也得到了老百姓的普遍欢迎,他对改变这里的村容村貌更有信心了。
田井东说:“这里需要改变的东西太多,所面临的困难很大,但我不会被困难吓住,决不错过每一个机会,多方协调资金,加大木桥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培育,尤其要改变这里人们的思想观念,改善四合院内的卫生状况,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奉献微薄之力。”

最新动态


热门文章

红色扎西网www.ztdj.gov.cn中共昭通市委组织部主办

Copyright@2024 备案号:滇ICP备08100184号-1 联系电话:0870-2121765 技术支持:昭通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