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 > 各地动态 >内容详情
永善县2007年新农村指导员民情日记摘录
发布日期:2008-03-11 08:25:59     来源:永善县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办公室

一、结对低保户
溪洛渡镇玉笋村指导员 许旭华

认识吴家英是4月上旬,那时,我这个县委办下派的新农村指导员刚驻村不久,仍是走户认人。老人已年过80,独居村尾一间老旧的民房里,她是村里的孤寡老人,低保户,贫困户,也是我的结对帮扶户。
当我第一次微笑着走进吴家英家中时,有一种叫震憾的感觉在心里升起。一间房里堂屋、厨房、卧室全挤在15平方米的昏暗空间。屋内的家具十分简陋,但与之对照的是,昏暗的房间收拾得十分干净,80多岁的吴奶奶也一直很真实和开朗的笑着——这样的对照让我不禁有泪。我握住了吴奶奶的手,为她窘困的生活感到不安,却为她的精神态度所感动。第一次接触吴家英,我就有一种亲近和帮助她的冲动。
之后的日子里,每次下村,我都要去看看吴奶奶,问问她的生活和身体状况,老人很朴实,我每次去她都很高兴,把凳子擦了又擦,让我坐下,一个劲地说:“许同志你可好得很,政府的政策要得,要是没得政府帮助,我哪里能活到现在哦”这些话很朴素,我却能感受到她心底的那一份感激之情。在玉笋村的时间一天天累积,我了解到吴奶奶是一个很乐观的人,村民中的反响也不错,最重要的是她是一个闲不住的人,这么大岁数了,又一个人,还种了洋芋、白菜。
天气渐凉,我和办公室的同事把单位捐资购买的米、油和收集的一些旧衣服送给村里低保户,在吴奶奶家里,吴奶奶一直握着我的手,久久无语,最终说了一句:“许同志啊,你们真好,真是太关心我们了啊!”那一刻,我分明看见了吴奶奶眼角闪动的泪花。
那天晚上回到村里,我一直在想,是什么让我与吴奶奶这么投缘,这么亲近呢?我想,那是因为鱼水情深啊!

二、一堂深刻的“党课”
墨翰乡荆坪村指导员 王文平
3月22日 晴

初到荆坪,正赶上村委会换届选举。我和老支书去坳田小组做投票选举工作时,第一次经过坳田小学。一直从事农村教育工作直觉告诉我,山路上那栋孤立房子肯定是所乡村小学。凭着对农村学校特有的感情,我和支书来到坳田小学。作为荆坪中心校的一个校点,这里海拔2100多米,距村完小有近二十里的山路。用山里人走路的速度计算大约需一个半小时,在全乡算是比较落后偏远的一个校点。
我们从去坳田小组山路的一个小岔道经过一片洋芋地,便走进了这所没有围墙,前后都被洋芋地包围着的小学。这是一所一师一校的单小,三级复式一个班,有学前班、一年级和二年级,共有学生27人,都是来自附近小组的农家孩子。唯一的教师是执教26年的代课老师刘先明,已经52岁了。26年来一直陪伴两间土木瓦房迎来一批批孩子,又送走一个个学生。如今,两间教室已显残破,其中一间房梁甚至已断裂,下面用一根顶木暂时支撑使用。
学校教学楼前一块不大的土场上有一个很旧的篮球架,因为没有球,因此球架成了学校最大的摆设。而这块场地,就是学生们进行所有课外活动和娱乐的地方。他们能玩的就是在土场上滚铁环,用小石头玩抓子儿了。在土场上看到他们玩的高兴劲,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
在最后一节课时,我串进了刘老师的教室。熟悉的农村课堂,熟悉的课本,熟悉的读书声,熟悉的充满求知欲望的眼睛。看到他们面前陈旧的木板桌和五花八门的书包,还有那些皴得厉害的小手……,我的心里充满了心酸和感动。放学了,看着他们忙跑着回家照管家务的背影,我用心祝福他们:奔向美好的未来!

三、神圣的一票
桧溪镇强胜村指导员 李楠
5月20日 晴

到强盛村开展工作已经近2月,计划生育、农田水利、科技种植等具体的工作让我切身感受到了基层工作的艰辛。而对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来说,作为在省级机关工作的我,对基层选举既新奇又忐忑:群众对选举反映如何?他们会积极参与吗?参与是否能真正体现群众的意愿呢……,带着这些疑问,我做好了亲身参与村委会选举的准备。
在领取了票箱和清点好选票后,根据工作安排,我与元田三组组长一道,开始挨家挨户发放选票。村民的投票热情大大出乎了我的意料:不管是在田间地头,还是在房前屋后,大家都踊跃参与。有的选民老远到我们背着票箱走来,就放下手里的活计,冲好大叶子茶等着我们;有的选民遇到候选人中不太熟悉的,就主动提问,直到弄清楚才慎重地划上一个圈;有的选民看不清选票,就一边说一边让自家子女代写;有的选民在听我们念候选人名字时,还会一边评价候选人为人怎么样,为村里做了哪些好事……。看着村民们谨慎投出自己神圣一票时的神情,我感受到了群众对带领自己走致富路的领头雁的期望,感受到了民主选举的魅力。
虽然是村选,但一切选举细节均按照法定程序办理,井然有序。最后,经过选举委员会的统计,投票结果为:全村共发出选票2420张,收回2413张,选举产生出村主任一名、副主任一名、委员5名。


四、同群众一起苦亦乐
溪洛渡镇吞都村指导员 李继东

前段时间暴雨造成的公路垮塌未能妥善解决,几天来,公路疏通问题如同沉重铁石压在我心头。通过近段时间的努力,今天,吞都村公路疏通、铺垫工程终于结束了,心情也畅快了许多,解决了吞都村80余吨优质白魔芋对外运输问题,我心里异常高兴。
吞都村公路是乡村公路,要复通,一缺资金,二缺劳力。几届村“两委”班子都曾把它列入议事日程,但都无功而返。作为指导员驻村后,我就把公路复通作为我驻村工作的首要任务来落实,多次向我的派出部门——县委办寻求支持,同时将公路损毁情况及时向交通局、溪洛渡镇政府汇报,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协调解决了公路维修资金2.4万元,并联系了一辆装载机投入公路复通建设。为把好事做实,我与村“两委”班子一道,积极组织群众募捐钱物,发动群众投工投劳800余工时,疏通塌方20余处,路面维护铺垫13.6公里,合计开挖土石方5000余立方米。活虽然很累,但难得与群众一起有说有笑,一起劳作,一起开心。为了群众的利益,为了村里的持续发展大计,我觉得苦中有乐。现在公路终于通了,群众笑了,我也笑了。
这件事的成功组织和实施,让我对将来的驻村工作充满了信心,也让增加了我对农村工作开展的感性认识。基层工作,关键的是要宣传好、协调好、组织好、实施好,虽然现在修通的只是一条乡村公路,但我相信,如果能够组织好、发动好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金光大道将不难修筑。

五、为村民解忧 心系群众冷暖
溪洛渡镇吞都村 李继东

在村指导员的岗位上,有很多事值得我去记、去写。其中感触最深的是,除了为村集体办的“公事”外,就数为村民们办的几件“私事”了,因为这些事,他们常拈记着我,并在村里为我树起了良好的的口碑。
我所驻的村——吞都村,是溪洛渡镇的一个大村子,总人口3016人,座落在明子山的两侧,分五个自然村。其中在凉水的自然村,有一个叫冯万英的孤苦老人。去年为了完成农村合作医疗保险75%参保率任务,我们挨家挨户上门宣传动员。我第一次走进到了她那被烟尘薰黑了的矮房,里面只一灶一桌一碗柜一床,一贫如洗。他听说是要交钱才能参保,就说,“象我这把年纪能活一日算一日,假如一天真病倒了,——等死吧。没钱上医院呀,哪还能说报销?”她告诉说,自己得了肠胃病,只能吃热的,但烫一点点也不行,冷不要说了。肚子常发酸发胀,常常一挨就一年多,平常小毛病不断,什么感冒啊、风湿啊等等。“我也想上医院呀,可怎么去,乘车的钱都难掏呀,再说到县城不知上哪家医院好。”我想起舅舅是医生,在医治肠胃病方面有特长,就留了心。第二次下到村里,我把一个疗程的药送到她手中。没想到一个疗程就治好了她的病。回访时他很感激,逢人便说我的好。
还有的事,都是村民的“私事”,尤其是涉及到法律方面的问题,他们都很无助。我了解到这些后,利用自己学到的法律知识,在给他们进行法律宣讲的时候,都把它们当作份内的重要“公事”来做,四处奔走,为他们争取法律援助,维护自身权益。
新农村指导员作为“六大员”的工作任务,我处理这些事担当的是宣传员和服务员的角色,是担任驻村指导员应该做的,但却在村民中赢得了赞誉。现在花楼山村村民无论谁遇到什么难事、急事,总爱找我商量,帮助出主意。对他们而言,我是他们的好朋友,一位能够提供帮助的好顾问。
在农村,钱和信息的作用,对群众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在他们身上会得到上十倍甚至上百倍地放大,产生的边际效益远远超过富裕人群。但由于资源、能力等条件的限制,现在很多农民没能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对国家的农业农村政策不了解,作为农村指导员应对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热情,为他们出谋划策,让他们尽早走上致富奔小康之路。

六、雾重山高盼脱贫
黄华镇黄华村指导员 郑其彬


作为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当好村情民意的“调研员”是工作任务之一,恰好2007年第二批整村推进项目进行规划调查正在进行,正好给了我这个刚到驻村的指导员一个了解村情民意的机会。带着“群众最需要解决的是什么?最盼的是什么?如何用好用实上级的扶贫项目?”等疑问,我和几个指导员一同走进了大山深处的走进石夹沟。
米贴村石夹沟地处高二半山区,距黄华集镇28公里,交通闭塞,是一个地道的穷村,当地有“姑娘嫁到石夹沟,上顿吃了下顿愁”之说。当地气候冷凉,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该社459亩耕地全是旱地,其中低产地有120亩,占总耕地的26%;25度以上坡地有150亩,占总耕地面积的33%;荒山230亩,林地306亩,人均耕地3亩左右,真正是“山高坡陡”。主要出产玉米、马玲薯、核桃、板栗等农作物,2006年粮食总产量5.7834万公斤,人均有粮378公斤。现有生猪存栏113头,牛、马存栏18头,经济总收入11万元,人均纯收入740元。
通过走访,我们了解到造成该社贫穷的原因,首先是自然条件恶劣,灾害频繁,其中尤以风灾、冰雹和烂秋为主。粮食收成呈现大小年现象,基本上是靠天吃饭。其次是群众思想保守,农业科技措施应用率低,经营粗放,结构单一。三是农作物产品质次价低,经济作物发展少,增收难度大。教育、医疗卫生设施不足。
完成调查已是第二天午后。回镇途中,一缕山歌穿过浓雾弥漫的山梁传入耳中:

老天下雾不落雨哟,
花儿开了难结籽;
我在山中找珍宝噻,
回家娶妻好养娘噢;
我在山中找珍宝哟,
回家抱孙好乘凉.....

想着下乡所间所闻,我心中一阵震颤,找珍宝、寻出路,不就是我们要拟定的规划吗?我们不仅要当好村情民意的调研员,更要做好脱贫致富的指导员啊!

最新动态


热门文章

红色扎西网www.ztdj.gov.cn中共昭通市委组织部主办

Copyright@2024 备案号:滇ICP备08100184号-1 联系电话:0870-2121765 技术支持:昭通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