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 > 各地动态 >内容详情
盐津县新农村建设指导工作纪实
发布日期:2007-09-29 08:48:09     来源:盐津县新农村工作队办公室
下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是省委作出的一项重大部署。半年来,盐津县从加强领导、组建机构、强化管理、抓好载体、投入经费、创新机制入手,努力为新农村指导员创造工作条件,搭建平台,使指导员“六员”角色充分发挥,全力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一、按照三个要求,选派组建指导队伍
下派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组建强有力的工作队伍,选人关相当关键,盐津县在抓这项工作主要做法有三点。一是按照“抽硬人”的要求,县委及时下发了选派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工作意见,要求县乡两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按照个人自荐、单位推荐的方式向组织推荐符合昭发[2007]8号文件要求的政治、能力、作风、身体四个条件的中共党员;二是按照“硬抽人”的要求,县委组织部对各乡镇、各单位推荐的指导员进行了认真的审核把关,审核不过关的收回重派,从而保证了指导员的整体素质;三是按照县区选派50%的比例要求,经过推荐、审核、调整后,县乡两级共选派了67名指导员,与省派5名、市派11名组成了有83名指导员的10支新农村工作队,分别派驻6乡4镇、78个建制村和5个具有农村性质的社区。队员中有研究生1人,本科学历26人,有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31人,国家工作人员及科技人员52人,是一支集聚管理、科技等各方面人才的指导员队伍。
二、制定三个办法,强化监督管理措施
为强化对新农村指导员工作的管理,作到职责明确,目标确定,任务具体,奖惩分明。一是制定了《盐津县村干部年度考核办法》,对村“两委”干部的德、能、勤、绩、廉进行考评,评定为优秀的每人每年给予1000元的绩效工资,称职的给予600元的绩效工资,不称职的对其诫勉谈话。该办法的出台,提高了村“两委”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为指导员的工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村级工作环境;二是制定了《盐津县新农村指导员考核管理办法》,将指导员的工作业绩、工作制度、纪律作风、目标任务、奖惩办法列入五大项目进行量化考核,实行100分制,在涉及打分及加减分的33个项目中,90分属于硬性分,有助于客观公正的评定指导员的考核档次;三是制定了《盐津县新农村指导员派出单位考核办法》,对派出单位履职情况进行考核,并连锁考核指导员的综合表现, 用制度办法督促派出单位成为指导员工作的坚强后盾。
三、抓好三大宣传,营造指导工作氛围
搞好新农村指导员工作,我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一是加强对新农村指导员和新农村建设的外宣工作。中国乡村发现网、西部农村研究网、三农中国网、昭通党建网、昭通日报等采用了县新农村工作队办公室及指导员信息116篇;二是在盐津县委政府网、盐津党建网上开辟了新农村指导员和新农村建设专题,指导员的风采、新农村建设情况可在网上尽情浏览,编发了工作信息18期,进行上传下发;三是乡镇、村(社区)采用墙报、标语、黑板报等形式宣传指导员工作。滩头乡北甲村总支书记胡开贵,结合本村实际,把新农村建设编写成四言诗《朴实无华新村歌》,脍炙人口,在滩头乡村寨广为流传,营造了良好的宣传氛围。
四、创新“三个一”机制,探索指导工作载体
为了进一步促使派出单位有帮的,指导员有干的,让群众在指导员工作中得到实惠,县委、县政府在县、乡两级派出单位及其指导员中实行“三个一”工作机制,即“确定一个实施单位,派驻一个新农村指导员,建设一个新农村示范点”,用建设新农村示范点的形式,确保指导员工作取得实效。我县抓住下派指导员的契机,把“三个一”机制示范点建设与省、市、县、乡新农村试范点建设有机结合,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使全县每个行政村有一个村民小组成为新农村示范点,整合人力、物力、财力,为示范点培植1-2项主导产业,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年增长10%以上,实现“五通十建三清理”,新型农民培训取得一定实效,“三组”建设得到加强,“五保体系”基本建立,努力实现“十个一”的目标,逐步达到“十化”标准。根据“三个”机制,具体做了五项前期工作:一是选点把握五个条件。为加快示范点的建设速度,达到示范引路,全面推开的目的,要求选择交通便捷、农户集中、住房相对较好、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群众极积性高的村组作为示范点,选点工作已于7月20日前完成,共选定了48个村民小组作为示范点;二是实施单位一定5年。指导员驻村的示范点,由指导员派出单位负责实施,一定5年,换人不换单位,换单位不换思路;三是编制5年规划。由派出单位编制规划,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统一村“两委”、指导员、派出单位、乡镇党委的意见,本着“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方法,立足本村实际,编制示范点5 年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要求产业培植、增收项目要具体,总体规划要细化到年,年度计划要量化到户。截止8月20日,全部完成了48个点的5年规划;四是编制项目信息指南。为指导工作队员到相关单位和上级部门协调示范点建设资金提供方便,县新农村工作队办公室结合各示范点的规划和有关行业部门的“十一五”规划,从发改、财政、扶贫等部门了解有把握或有可能实施的项目,编制了涉及农业、产业、扶贫、水利、电力、交通等行业的《盐津县新农村建设项目指南》,供指导员参考和选择;五是实行挂账销账制度,要求派出单位负责实施的新农村示范点,可以量化的建设指标要建立台帐,对每年经考核完成的指标进行销帐。
五、投入三项经费,改善工作生活条件
县政府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拨出指导员工作专款。一是县委、县政府给每个建制村(社区)每年5000元的办公经费;二是给每个建制村(社区)每年2400元炊事员工资;三是给县新农村工作队办公室每年20万元的工作经费,并在派驻指导员的5年期间纳入财政预算,使指导员工作期间的有关费用得到了保障。三笔经费的投入,极大的改善了新农村工作队员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为指导员安心驻村,用心工作创造了条件。
六、取得三大成效,促进新农村建设
通过不断强化组织领导,优化工作机制,突出工作重点,落实各项工作措施,新农村指导员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新农村建设。
一是服务生产发展,培植产业有新起色。指导员驻村以来,始终把调研村情贯穿于指导工作的始终,立足村情,把培植产业作为指导的核心工作,对已形成的乌鸡、黄牛、二元杂交母猪、稻田养鱼、柑桔、蚕桑、茶叶、竹笋等产业,利用指导员自身的优势,为农民送技术、送政策,增加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提高产值,促农增收,把产业做大做强。据不完全统计,指导员组织培训或者协调农业、产业、科技、劳务等部门举办科技讲座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46次,参训人员达8000多人。特别是来自技术部门的指导员,把技术作为服务“三农”的切入点,他们到田间、入地块作指导。来自省农科院的驻柿子乡太平村指导员尼章光,在两河口村民小组与果农一起建成一个占地5亩的柑桔改良示范基地;盐井镇桃子村的指导员杨建设把电话号码告诉桑农,接受蚕桑技术咨询,在桃子村形成了一个蚕桑技术服务热线。指导员在调研的基础上,本着“一村一业,一村一品”的原则,积极为当地群众跑项目、争取资金培植产业。驻牛寨乡河口村指导员陈仕元帮助协调资金20万元,从四川引进优良柑桔品种“华红一号”在该村15个村民小组种植725亩;驻兴隆乡大田村指导员潘军,立足当地的楠竹资源,与工作队一起为当地引资30万元,兴建竹丝加工厂一个;驻豆沙镇黑喜村指导员龙水,为引导农户种植葡萄增收致富,用工资抵押贷款,租地栽种葡萄34.4亩,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二是协助基础设施建设,村庄整治呈现新气象。全体指导员紧紧围绕“五通十建”,依靠派出单位的支持,在“项目指南”的引导下,与乡村干部一起积极到有关部门和单位协调项目资金。通过政府的扶持,部门的支持,群众的参与,以新农村示范点为重点,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完成新修和维修公路184公里,建成移动通讯站6个,电视普及率达到75%,新建改建住房2160户25900平方米,亮化住宅386户38160平方米,硬化户间道15163米,硬化院坝214户8230平方米,修建沼气池290口,改厨1450户,共计整合资金706万元。基础设施的建设,既改善了农业的生产条件,改变了群众的生活环境,又推进了村容整治。
三是指导村级组织建设,村党总支核心作用进一步加强。全体指导员在村级换届工作中掌握政策,把握原则,讲究方法,指导选民把党员中的致富能手选进“两委”班子,配齐配强了村级党组织,使村级党总支的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增强,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发挥。加强组织建设的同时,建成25个村级活动场所,并帮助完善了一个活动室、一个办公室、一套教学设备、一套学习资料、一个宣传栏、一面党旗的“六个一”配备。指导村总支完善党建18项制度,落实中央4个长效机制,督促村委会建立村规民约和村务公开制度,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推进了民主管理。

最新动态


热门文章

红色扎西网www.ztdj.gov.cn中共昭通市委组织部主办

Copyright@2024 备案号:滇ICP备08100184号-1 联系电话:0870-2121765 技术支持:昭通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