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 > 各地动态 >内容详情
记新农村建设工作指导员尼章光同志
发布日期:2007-05-18 08:59:37     来源:盐津县新农村工作队办公室

谱写锦绣篇章 孕育希望曙光


走进盐津县柿子乡太平村两河口村民小组,农民科技种植的意识越来越强,这就是来自省农科院年轻指导员尼章光同志为太平村带来的新变化。他用实际行动诠释指导员内涵,被当地群众誉为“技术领航手、致富带头人”。
我们需要技术员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柿子乡党委政府制定了“定一个好规划,找一条好路子,创一个好试点,富一方群众,活一方经济,实现全面建设”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思路。根据乡党委政府提出的工作思路,太平村把突破口放在了“生产发展”和“找一条好路子”上,确定了发展经济林果、畜牧业、劳务输出和地膜蔬菜等“四大产业”。其中,把经济林果和地膜蔬菜作为发展的主导产业,先后引进种植经济林果300余亩,发展地膜蔬菜16亩。
万事具备,还欠东风。由于缺乏技术指导,作为新农村建设发展主导产业的经济林果和地膜蔬菜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反而给干部和群众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要成功发展一项产业,必须有技术作支撑。就在干部群众渴盼技术支持的时候,希望的曙光降临到了太平村民小组――2007年3月18日,为响应省委的号召,尼章光同志作为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进驻到了太平村。干部群众奔走相告,“技术员来了,指导员来了…这真是雪中送炭呀”!
行动是最好的指导
尼章光知道,自己作为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下来不是走马观花,而是要指导和带领群众发家致富。进村的第一天,尼章光就通过参加村两委办公会详细了解村里基本情况,随后又进组入户搞调研,摸实情,与村民拉家常、交朋友,听群众说真话、实话。很快,村里的情况就在他心中一清二楚。摸清村情民意后,他很快就理出了工作思路,并着手开展工作。针对经济林果和地膜蔬菜存在的技术问题,尼章光二话没说,径直走入田间地头,仔细察看群众种植果苗和地膜蔬菜并指导农民改进技术。他说要取得群众的信任,就得干出一点实效,让群众尝到甜头。他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在短短4天内就新建了一个占地面积5亩的台湾弥勒夏橙基地,带领村民利用老柑橘树嫁接近200亩台湾椪柑。在他的示范带动和指导下,群众积极性空前高涨,在全小组掀起了科技嫁接和种植的新高潮,先后完成嫁接四川椪柑100亩、台湾椪柑15万刀200余亩。同时,带领群众栽种美国弥勒夏橙1010株,建成村级科技示范样板和优质种苗基地。面对群众的爱戴和赞扬,尼章光谦虚地说:“基层农村是一个大舞台,我学的专业就是这个,我是来向基层学习的,我很荣幸能成为一名新农村工作指导员。”没有沾沾自喜,更没有豪言壮语,尼章光语言之间透出的是一股纯朴的诚挚感情。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授人以鱼,仅给一餐之饭;授人以渔,可得终身之技。尼章光深深认识到,帮群众解决一二件实事不难,难的是如何使村干部和群众学习和使用科学技术,使其能够终生享用。他没有采取简单的说教,而是让群众在自己的带动下,通过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运用,在运用中熟练,在熟练中掌握,培养了一大批骨干和科学种植积极分子,起到了“点亮一盏,照亮一片”的辐射作用。两个月来,尼章光同志共举办各类科技讲座10余场,间接培训农民200余人次。在技术推广中,始终坚持进村、入户到田间的推广方法,共举办各种技术咨询、田间指导上百次,培养各类种植专业户10余户。他的心愿,就是在自己离开太平村的时候,能够使全村群众掌握了1-2门农村实用技术,让他们终生受用。群众对尼章光说:“你要是早点来就好了,我们太平也许早就搞出名堂来了”。
路才刚刚开始
如今,一户户红瓦白墙的民房掩映绿树红花;农家门口成片的柑橘园郁郁葱葱;枇杷园里一颗颗硕大诱人的枇杷正在向人们展示着丰收的喜悦;田野上一排排、一片片洁白的蔬菜塑料大棚绵延成片,形成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尽管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始,但是尼章光的心里明白,对于新农村建设,在太平这样一个科技种植基础薄弱的地方,要取得质的飞跃还存在着诸多制约条件。如何把产业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如何把农民增收作为一名指导员的主攻方向和任务。他说:“路才刚刚开始……”

最新动态


热门文章

红色扎西网www.ztdj.gov.cn中共昭通市委组织部主办

Copyright@2024 备案号:滇ICP备08100184号-1 联系电话:0870-2121765 技术支持:昭通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