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 > 各地动态 >内容详情
奏响新农村建设四部曲
发布日期:2007-04-20 09:39:21     来源:镇雄县新闻中心

茅草棚变水泥板,烂泥路变水泥路,自来水通到家家户户,每户都有自己的发展产业。发生在镇雄林口乡林口村黄家寨的变化,使村民陈正超感慨万千:“做梦都没有想到能有今天。党委政府不仅帮助我们改善生产生活环境,还扶持我们发展产业增加收入。”看着院坝侧面正在吃食的几头小猪,陈正超自信的说:“明年收入又有保障了。”
镇雄县在新农村建设中,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突破口,以培育支柱产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培养新型农民为抓手,以倡导文明新风为基点,科学规划,四轮驱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夯实发展基础

农村基础设施是推动新农村建设必备的物质基础。镇雄县新农村建设中,从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坚持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作为基础性工程来抓。围绕创建文明村寨,以改路、改水、改厕、改电为突破口,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突出抓好基本农田水利及农村教育、卫生、交通等农村公共事业等基础性工程。2006年,全县整合资金9000余万元,用于改善农村教育、水利、交通、卫生院所建设及人畜饮水问题。改建和新建了卫生院所35个,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建立芒部220千伏和乌峰110千伏输变电站各1个,实现了省级大联网,基本解决了农村缺电问题;建成“兴边富民”通信机站33个,完成了290个自然村广播电视有线联网覆盖;全面启动22所寄宿制学校修建,今年9月可完工投入使用,缓解上学难问题;投资699万元,维修乡村公路,改善交通状况;修建水池或水窑250余个6000余立方米,铺设引水管道230千米,解决了4.5万人1.4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新增农田灌溉面积7000余亩,受益群众达10万人,顺利启动高产稳产农田建设5000亩。
基础设施的改善,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2006,全县完成生产总值242866万元,同比增长10.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51元,同比增长11.9%。

培育支柱产业

在新农村建设中,镇雄以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为核心,按照“一村一品、一业一品”的要求,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培育烤烟、马铃薯、蚕桑、蔬菜、魔芋、畜牧业等传统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力争实现每乡(镇)1——2个特色农产品基地,按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高起点、大规模打造产业链,加快推进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民增收。2006年,在遭遇大面积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全县仍实现粮食产量29万吨,同比增长1.6%,收购烟叶27万担,实现烟叶税2593万元,畜牧产值完成62158万元,同比增长10.1%。2007,该县将在推进农产品基地建设上下功夫。重点建设马铃薯基地5万亩,蔬菜基地1.5万亩,优质蚕桑基地0.1万亩,魔芋基地3.8万亩,同时,继续抓好以芒部为中心的万头仔猪基地,以牛场为中心的肉牛基地,以花山黑树为中心的黑山羊选育基地和以杉树为中心的乌骨鸡基地建设,扩大猪、牛、养、土鸡等畜禽养殖,力争全县生猪存栏达46万头,肉牛存栏达10万头,家禽存栏达180万只。
该县还坚持把劳务输出作为群众增收的朝阳产业来抓、实行对外输出、就地转移、回到创业“三篇文章”一起做,抓培训、育龙头、建基地、强服务“四个轮子”一起转,劳务输出再上新台阶。2006年全县输出21.12万人,实现劳务收入60200万元。

培养新型农民

农民素质不高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该县整合教育资源,依托行政推动、政策驱动、宣传发动、培训带动、服务促动的“主动”策略,以“阳光工程”和“绿色证书培训工程”的实施为契机,根据农业产业发展对农民进行农业适用技术培训。面向市场为农民提供职业技术培训,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体力型输出向技能型输出转变。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大力推广农业适用技术,使广大农民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的新型农民。2006年全县开展各类培训达61万人次。

倡导文明新风尚

镇雄坚持把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围绕文明村寨的创建,以整治村容为突破口,倡导文明新风,革除陈规陋习。认真组织三下乡活动,深入开展文明村、文明户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推动村民自治和平安和谐村建设,努力形成文明、发展、和谐的农村新风尚。

最新动态


热门文章

红色扎西网www.ztdj.gov.cn中共昭通市委组织部主办

Copyright@2024 备案号:滇ICP备08100184号-1 联系电话:0870-2121765 技术支持:昭通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