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 > 组织人事 >内容详情
老年大学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
发布日期:2006-12-13 14:18:41     来源:市委老干部局
建设和谐社会,以人为本,办好老年大学
——昭通市老年大学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关于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江泽民同志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主要摇篮”。实现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最高纲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的目标。和谐社会既要有发展的经济,又要倡导优秀的社会公德,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还要营造团结合作的社会氛围以及和谐相处的人际关系,同时更要加强法制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的生活秩序。因此,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教育体系,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对于老年人这个重要的庞大的群体来说老年教育任重道远,老年大学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时代呼唤老年大学。建设和谐社会,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终身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的老年教育来说,办好老年大学就是建设和谐社会,全面提高老年群体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宣传、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阵地。老年大学既是对老年人传授知识、提高运用知识能力的基地,更是开发老年人的智力,培养老年人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基地。只有抓好老年教育,才能实现老年人“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
──老年人需要老年大学。随着老年人口迅速增长和科技进步、社会的发展,老年队伍越来越庞大。人到老年,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生活环境变好了,经济基础厚实了,在物质保障的基础上,强烈地追求精神方面、情趣方面、知识方面、自我价值体现方面的需要。古语有“老人安,天下安”之说,老年人上老年大学既学习、更新、创新了知识,又没有因离开工作岗位而脱离了社会群体;既陶冶了情操,锻炼了身体,又减少了寂寞和疾病、解除了家人的麻烦和自己的痛苦;既充实了生活,又有了展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对社会的安定、和谐作出了积极、重要的贡献。

老年大学必须以人为本,与时俱进

在时代的推动下,昭通市老年大学应运而生。于2005年12月挂牌成立,建校一年来,坚持以“三个代表”为指导,遵循老年教育和老年工作的方针、政策,体现老年大学的人性化,面向社会、面向实际、面向基层。根据离退休人员的需求,努力将老年大学办成老年人增长知识的课堂、陶冶情操的熔炉、老有所为的桥梁、健康长寿的乐园。
开办以来,由于上级重视、机构落实、人员到位,投入保障、注重管理,教师尽职,办学结合实际,注重效果,因此声誉高,社会反映良好,主要特点是:
──准备充分,起步良好。市老年大学于2005年8月中旬经过对市直系统60多个单位的500余名离退休干部的《问卷调查》和市直单位40多个分管老干工作专兼职人员座谈会,多方征求意见后,派员到云南省、昆明市老年大学学习后。经过全面筹备,于2005年12月26日挂牌成立老年大学并开学。即时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市委老干部局领导负责的校领导机构,调配了大专以上文化的工作人员,聘请了事业心强、乐意奉献的专职管理人员和德才兼备的教师,落实了相应的教学、办公条件,办起了昭通市第一所老年大学。
截今为止,开设了声乐、太极拳(剑)、书法、民族舞、拉丁舞、保健按摩、电脑、绘画8个专业8个班,聘请教师8位,注册学员262名,其中男学员69名;女学员193名;年龄最大的87岁,最小的47岁;离休干部20名,退休干部242名;慕名听课者20余人,长期坚持听课学习人员达280余人。开学以来,参学人员兴趣浓厚,积极性高,态度认真,收效明显。经过近半年或一年的学习,均各自了解和掌握了所学专业的基本要领,对老年大学寓教于乐、寓学于乐的收获感触颇深,大加赞誉,深表老年大学办得必要,办得及时,圆了离退休人员的大学梦。
──办学规范,循序渐进。一是开办专业遵循全国统一教材,结合学习对象需求和接受能力的实际,拟出专业教学大纲,按部就班进行教学。二是循序渐进,因人施教,根据老年大学学员年龄参差不齐,文化参差不齐,需求参差不齐,经历不同的特点,注意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尽量激发学员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最大可能地满足学员学习的愿望,努力让学员保持学习、进取、充实的感觉,不厌不倦的态度、逐渐升华的思维、再上台阶的勇气。
──管理到位,发展正常。一是校部领导重视学校工作,重要事项、重要活动集体研究、关键问题领导把关;工作人员敬业、尽职,乐于奉献,加强管理,服务到位,凡是教学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或建议及时解决、及时完善。经过一年的办学探索,从集中到民主再到集中,酝酿出台了一套管理、教学、学习、服务的相关制度10个,现已装框上墙,初步形成了一个科学有序的管理、教育、学习的环境。二是教师队伍是过硬的队伍,授课讲正气,工作讲奉献,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学员态度认真、兴致高,守纪律。市老年大学的第一届师生、员工共同努力,已形成尊师重教的好风气,团结友爱的大群体。
──学以致用,效果明显。市老年大学开办是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按离退休人员需求而开设专业。因此,8个专业8个班的教学大纲与教学进度紧密结合,注重在教与学、学与用上下功夫,努力使教学既上水平,又有实用性。同时,为体现教和学的严肃性,全校8个专业8个班的262名注册学员除生病住院请假外,均接受了学习成绩的考核,40%的优秀,60%的良好。参加考核的学员年龄在80—87岁的3名,70岁以上的36名,60岁以上的63名。其中学2个以上专业的41人,均参加考核。通过考核,均发给学员通讯录,结业证,进一步激发了学与教的积极性,有效地促进了教和学的进步。
──培养集体观,增强凝聚力。为增进学校与教师、与学员相互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体现市老年大学大群体的和谐。一是组织书法班教师、学员与区书协共同到洒渔义务给农民写春联300余幅。对教师、学员没有报酬、在寒冬腊月天露天辛勤劳作整整5个多小时的无私、热情的奉献,得到当地群众的啧啧称赞。二是组织学员到农家乐春游,充实了学员的课外生活,增进了学员相互之间的友谊,培养了学校与教师、学员的真挚感情。三是举行了有100余名学员参加的乒乓球、羽毛球、双扣、跳棋等体育活动。活跃了学校、学员气氛,促进了德、智、体、美的发展。四是举行结业典礼暨汇报演出,所学专业的教师、学员各自纷纷登台表演,既提高了老年大学的声誉,又检验了学习成果,展示了教师、学员的才华,更增强了老年大学的凝聚力。

老年大学要在可持续性发展上下功夫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老年大学的教育事业要进一步夯实基础,与时俱进,再度发展。要有牢固抓好老年大学教育事业的正确思想,要有努力做好老年大学教育事业的工作态度,要拥有一支高素质的老年教育队伍,要从硬件、软件上逐步创造条件,不断打牢各方面的基础,才能使老年大学教育事业稳步、全面可持续地发展。
──要在规模上扩大。老年人队伍越来越庞大,需求学习人员越来越多,要学习的面越来越宽,要学习的知识越来越新,老年大学任重道远。仅昭通市所在地昭阳区域,市、区党政、事业离退休人员6173人计,长期上昭通市老年大学人员市直占9.1%,市和区直行政、事业单位占4.24%。十一县(区)挂牌成立老年大学的9县(区),其中长期办学开班的只有3个县,8个县(区)均只办短训或集中学习时事政治。因此,加大投入、扩大规模是老年大学相当长时间内努力奋斗的任务。只有规模逐渐扩大,才能逐渐满足离退休人员上老年大学的愿望,只有规模逐步扩大也才能逐步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投入要加强。昭通市老年大学从无到有无疑是一个很大的进步,短短一年的发展给了不少的启示,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与全国如火如荼发展迅猛的老年大学事业比较,因起步较晚,而显规模小、不够成熟。因此,加强投入势在必行,老年大学年度经费应列入地方财政年度预算,同时在财政逐步好转的前提下,逐年逐渐增加投入,努力保障办学资金、建设或改善学校基地、设备、设施。另一方面,专项活动可采取多种融资形式,努力争取较低的投入、高质量的教育。同时鼓励花小钱,办好事,办大事,坚持厉行节约、艰苦奋斗的传统。
──管理水平要上台阶。一是教学管理上要逐步实现计算机管理,如学籍、教案、教学资料、行政管理档案等各种重要资料均应输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增强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二是要加强通讯、新闻媒体的沟通联系;注意纵向上加强与上级老年大学的联系并主动取得上级的领导,横向上与同级老年大学的联络、联系,向老大哥学习;加强对本市县(区)老年大学的指导和协调。三是制度上的健全、完善,充分体现老年大学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宽而不乱、松而不散。制定制度既要可行性,又要实用性,更要注意实效性。四是注意调动教师和班委会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作用,增强教师和学员对老年大学的热爱和依恋,树立主人翁精神。五是要加强工作人员和教师队伍的建设。要有一支不讲形式、不图功利、不装摸作样、不故作恩赐、扎扎实实、乐于奉献的老年教育工作队伍。

最新动态


热门文章

红色扎西网www.ztdj.gov.cn中共昭通市委组织部主办

Copyright@2024 备案号:滇ICP备08100184号-1 联系电话:0870-2121765 技术支持:昭通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