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 > 基层党建 >内容详情
彝良县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稳步实现工业强县战略
发布日期:2009-05-06 09:35:19     来源:彝良县委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

彝良县地处滇川黔三省结合部,国土面积2804平方公里,境内最高海拔2780米,最低海拔520米,相对高差2260米,辖15个乡(镇)、133个村、4个居委会、2921个村民小组,有汉、苗、回、彝等17个民族,总人口55.09万人,是革命老区县和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基本县情为农业弱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人口大县、基础差县和资源富集县。
说农业弱是因为到2005年,全县农业总产值不到6亿元;说工业小是因为到200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仅4亿多元;说财政穷是因为到2005年全县财政总收入仅有7000多万元,财政总支出仅2.6亿元,还没有达到比彝良少15万人,少2000个财政供养人员的盐津县的支出盘子大;说人口大是因为到2005年彝良的总人口达55万,比90年代初净增了15万人以上;说基础差是因为到2005年,彝良还是一个不通油路的县,没有110KV变电站,病险水库多,水利化程度仅7%,城镇功能不完善,规划不合理,建设工作几乎五年未动。说资源富集,是因为彝良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储量高达18亿吨,其中小发路片区优质无烟煤被誉为世界煤炭“王中王”,储量达2.4亿吨;有丰富的铅锌资源,初探储量157万个金属吨,预测储量1000万个金属吨以上,初步判断属特大型铅锌矿床;有丰富的硅矿资源,储量高达80亿吨以上,品位高达98%、99%甚至99%以上;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可开发水电装机40万千瓦;有丰富的生物资源,特别是小草坝天麻品质优良,享誉全世界;有较好的旅游资源,是罗炳辉将军的故乡,有大量的红军二六军团过彝良的历史遗存,有滇东北片区最大的森林绿洲小草坝省级风景名胜区。
在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开展过程中,彝良县委结合县情实际,紧扣“推动科学发展,破解发展难题,建设和谐新彝良”这一主题,抓住转变发展方式这个关键,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优势资源和优势产业为依托,坚持可持续发展,实现由工业弱县向工业强县的转型。在成功引进了云冶集团驰宏公司、四川天原集团、云南城投、华电、国电、四川德钢、云南瑞源等大企业、大集团入驻该县开发优势资源,引进的企业两家为全国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三家为上市公司。
目前,驰宏公司投资3.7亿元兴建的60万吨铅锌浮选厂已经建成投产;天原投资80亿元兴建煤化工项目群,第一期20万吨电石项目已经建成投产,40万吨电石项目和20万吨醋酸项目即将动工;瑞源投资7.5亿元兴建煤化工氰胺氮项目即将动工建设;华电、国电、省城投公司等签约项目的前期工作进度加快,各重大项目在年内将陆续破土动工。装机6.5万KW的庙林电站大坝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启动了装机11.5万KW的格闹河梯级电站、装机7.4万KW的白水江梯级电站等项目建设,建成了新场110KV变电站。2009年,还将启动220KV变电站建设,年内启动2个110KV变电站建设,“十一五”期间再争取建成2个110KV变电站。正是在这一理念的支撑下,彝良县2008年实现生产总值20.98亿元,是2005年的2倍;实现工业总产值15.15亿元,是2005年的4倍;财政总收入突破3亿元,是2005年的4倍;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亿元大关,实现收入1.003亿元,是2005年的2.5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56亿元,超过“十五”以来七年的投资总和;农民人均纯收入2001元,比2005年增加741元。
迎着科学发展观的春风,循着彝良丰富的资源优势,彝良县委、政府在新的历史征程上,将不断改善投资环境,通过引进外商外资,激活民间资本,依托驰宏、天力、瑞源、德钢等大企业、大集团项目群,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高起点建设具有彝良优势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煤化工产业、铅锌采选产业和水电产业,努力建设集能源、化工、冶炼为一体的省级工业园,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依托优势资源,重点培育铅锌、煤炭、电力、硅矿等产业,到“十一五”末工业总产值在2007年的基础上翻两番,财政总收入对应翻一番以上,到“十二五”末,工业总产值和财政总收入再翻1.5番。
同时,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依托优势资源,重点培育铅锌、煤炭、电力、硅矿等产业。一是煤炭产业。积极推广应用先进采煤技术,提高原煤规模化生产程度和安全生产水平,高起点开发利用优质煤炭资源,全力支持天力在“十一五”期间完成60万吨电石、20万吨醋酸、20万吨型焦等项目,“十二五”期间完成20万吨醋酸、60万吨甲醇、24万吨醋酸乙烯、12万吨聚乙烯醇、12万吨丙烯酸、10万吨聚乙烯和4万吨1-4丁二醇等项目建设,瑞源公司在三年内完成20万吨电石、25万吨石灰氮、10万吨颗粒石灰氮等项目建设,到“十一五”末形成煤炭化工产值40亿元的产能,税费在4亿元以上,到“十二五”末实现产值100亿元以上,税费10亿元以上。二是铅锌产业。按照采选冶一条龙的方式,建成60万吨浮选厂项目和10万吨电解锌项目,力争到“十一五”末形成产值20亿元的产能,税费2亿元以上。三是硅铁产业。加强与德钢集团的战略合作,建成100万吨铁矿选厂、20万吨铁合金和2000吨多晶硅项目,争取到“十二五”末实现产值100亿元,税收10亿元。四是电力产业。到“十一五”末实现新增水电装机25万千瓦,售电量达25亿度,产值突破10亿元,税收1亿元,到“十二五”末实现水电装机40万千瓦,售电量达50亿度,产值达20亿元以上,税收2亿元。
通过不断改善投资环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理念,力争到“十一五”末实现全县生产总值40亿元,工业总产值50亿元,财政总收入6亿元的能力,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2500元;到“十二五”末实现生产总值100亿元,工业总产值150亿元以上,财政总收入2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00元以上,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力争使全县经济总量和财政总收入名列全市前茅,工业经济总量进入全省20强,实现“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目标。

最新动态


热门文章

红色扎西网www.ztdj.gov.cn中共昭通市委组织部主办

Copyright@2024 备案号:滇ICP备08100184号-1 联系电话:0870-2121765 技术支持:昭通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