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 > 乌蒙先锋 >内容详情
昭通【最美扶贫故事】第二期
发布日期:2017-11-14 10:26:00     来源:红色扎西

群众的支持是扶贫路上最大的助力


  我是巧家县白鹤滩镇旧营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张兴国,有幸于今年5月份参加全市脱贫攻坚精准识别摸底调查工作。这次的精准识别摸底调查工作及动态管理工作,至今已鏖战了三月有余,在这一百多个日日夜夜里,虽没经历轰轰烈烈,但也有许多点滴小事铭于心间,有喜悦、有收获、有感慨,五味杂陈却又不知从何说起,现只将自己在这期间的一些工作片段,拾取一二,与千万奋战于脱贫攻坚事业中的“战友”们一起分享。


  自驻村后,工作队和当地村“三委”根据旧营村实际情况将工作任务分解细化,我担任大坡、大木厂、新田三个村民小组的调查工作,虽说以前工作中也有一定的群众工作经验,而且也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但真正开展工作时,还是遇到了很多困难。


  记得在大坡村民小组进行入户调查动员工作会上,有部分群众对于脱贫攻坚工作有抵触情绪,认为要么就不要扶贫,要么就家家一视同仁,这种想法显然不符合精准扶贫的初衷,所以免不了要对群众进行政策宣传及解释,群众对扶贫政策其实都已了解,大家需要的其实是实实在在的心里话,所以在动员会上,我把自己所理解的政策用拉家常的方式表达出来:“现在的我们,在党和政府铺好的康庄大道上前行,党和政府还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的目标就是前方金灿灿的幸福生活,在这条路上我们可劲儿的跑,都希望能早日到达幸福的目的地,但力分大小,人有旦夕祸福,在奔跑过程中,难免有跑不动的,有摔倒了的,这时候我们就要对那些跑不动、摔了跤的该扶的扶,该拉的拉,该背的背,只为不落一户,不丢一人,大家都能过上幸福生活,但不能因为有人背有人拉,那些能跑的却原地踏步等待帮忙,甚至有些还走回头路来寻求帮忙,这就把目的搞错了,我们的目的是往前冲,去过好日子,而不是找人帮忙,因为幸福生活是我们自己过,过得多好都是自己的,先到先得,拿了第一只会是荣誉是骄傲,绝不会是丢脸的事。道理大家都懂,我相信大家会正确对待。”


  经过一阵沉默后,蹲在一旁默默抽烟的严正兴老人突然站起来说:“入户调查从我家开始嘛,我以前代过课,现在领得有社保,两个儿子一个在昆明打工,一个在湖南打工,前年、去年修了砖房,现在我老两个在新房子住,娃儿些不在,住都住不过来,我就是这么说,当着全社的人说了,又没得啥子见不得人的,我家条件算可以的,不应该去争贫困户,我也不会去争当贫困户。”在严正兴老人的带头作用下,大部分群众都纷纷说起自家的情况,都表示入户后一定实实在在的说,没得必要藏藏掖掖的。看着大家积极踊跃,自己心里无比欣慰。群众的支持和理解就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褒奖。(巧家县委组织部供稿)



致富路上菌飘香


  彝良县金科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科琼,现年37岁,是一名有着15年党龄的共产党员。2013年,她带上简单的行李,远赴福建古田,进到徐专家的家里,十分谦恭地表明来意后,这位专家有些诧异,不相信眼前这个小女子是来学习食用菌种植的。张科琼坚定地在徐专家面前表达了自己的决心。她的诚心终于打动了徐专家,决定收她为徒。被收为徒弟后,张科琼十分高兴,她学习非常认真,工作中她留意观察种菌的每一个流程,从木材粉碎,到培养料搅拌、装袋、灭菌、接种,直至产品采收、脱水烘干等她都认真观察和学习并认真记录、思考,特别是在学习培养料的配方这个关键技术上花了不少功夫。她谦虚谨慎,起早贪黑,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年多的苦学苦练,张科琼终于基本掌握了这门技术。学到食用菌种植技术的张科琼,决定回到家乡,利用自己学来的知识和家乡的优势资源带领一方百姓致富。2015年8月,张科琼回到家乡,与几个乡亲在两河镇大竹村蕨基坪种植香菇、松茸等食用菌,她筹资200万元注册成立彝良县金科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主要以香菇、竹荪、松茸、羊球菌种植推广为主。金科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采用“企业+合作社+大户+党支部+贫困户”的模式,实行统一种植、统一销售及统一保底回收,合作社组建了党支部,通过党员示范带动,充分调动了群众和贫困户的种植积极性,纷纷踊跃加入到合作社中,从而实现扩大规模、带领并帮助贫困户摘掉贫困帽子的目标。


  张忠华是当地建档立卡立卡贫困户,因病致贫,家庭负担重,张科琼曾几次给予他家物资救济,主动到他家里给他出主意,吸纳他为合作社成员,如今张忠华通过土地入股分成,年收入达4万多元。61岁的袁均润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自身年迈家里缺乏劳动力,张科琼动员他以土地入股方式加入合作社,2016年,袁均润经济收入达2万多元。


  目前,合作社已有效带动18户贫困户加入到香菇的种植中,解决了6户贫困户30多个贫困群众的就业问题。2016年,合作社的收入在200万元左右,带动了30余户群众脱贫。合作社项目区覆盖两河镇两河村、大竹村及周边乡镇,社员及签约农户达150多户,部分农户的入社手续正在办理中,许多农户正积极申请加入,合作社规模在不断壮大,有力地助推了两河镇的脱贫攻坚工作,受到当地党委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的充分肯定。(彝良县委组织部供稿)


妈妈,不要把我送走


  “妈妈,我跟你一起去调查,不要把我送走。”自己要被送离呆了十多天的调查地花朗乡法地村、离开妈妈,陈玉莲3岁的孩子不依不饶。


  军嫂陈玉莲,县卫生监督所办公室人员。丈夫从军几载,现在依然身在军营,自己也赢得了一个“军嫂”的光荣称号。作为一个军属,平时自己带娃已经成为一种习惯。随着精准识别摸底调查工作展开,作为县卫生监督所驻花朗乡法地村的脱贫攻坚工作队员,陈玉莲理所当然地就地转为精准识别摸底调查队员,开展精准识别摸底调查工作。作为妈妈的“小尾巴”,陈玉莲3岁的孩子由于没人照顾,便被妈妈带到了法地村,成为一名最年幼的“队员”随妈妈进村入户搞调查。


  精准识别摸底调查工作有着严格的时间节点和高规格的走访要求,时间紧迫、任务繁重。为了能够保证完成每天的工作任务,工作队前移了“上班”时间,把清晨7时30分作为必须入户的硬性规定。这样,起床的时间需要前移、吃早点的时间也要前移,陈玉莲的宝宝起床时间也必须前移。“每天早上娃娃也是跟我们一起,六七点揪起来,吃吃早点,就拖起出门,跟我们一起去摸底。”陈玉莲说,到了农户家中,要是有小孩子还好,娃娃就跟他们一起玩一会儿,待我们调查完了,便又拉起娃娃走到下一家,如果到了没小娃娃的人家就比较麻烦,摸底调查要搞好半天,娃娃硬是熬不住,会耍耍小性子,哭闹拼也是有的,有时候免不了要挨几下打,法地村天气闷热,有时没办法,丢在村上请人帮忙照看一下,现在想起来,挺对不住孩子的。


  白天,小宝宝陪着入户摸底调查,晚上梳理信息、讨论审核、查找问题,小宝宝也陪着。“晚上忙起来,也是管不上了,就让他自己看看电视啥的,看着看着歪头就睡着了。”陈玉莲说。


  随着摸底调查工作的不断深入,表册越来越多,每个同志的办公桌上都堆积如山。看着大人们翻弄表册,小宝宝手痒痒,也拉拉扯扯弄一下。这样的“捣蛋”让陈玉莲很为难,这会影响大家的工作啊,这是要命的节奏。陈玉莲决定,再找年老的三姑商量一下,送孩子给她帮忙照顾一段时间。


  接到陈玉莲的电话,“三姑”从县城包了一张车前往花朗,把小宝宝接走了。


  “妈妈,我跟你一起去调查,不要把我送走。”小宝宝感觉到自己犯了错,决心改过,这样恳求妈妈。当然,这没有得到答允。“爸爸妈妈都不要我了……”小宝宝很委屈。(镇雄县委组织部供稿)


舍小家顾大家的好法警


  “罗星兵吗?经过院党组研究决定,现抽派你作为扶贫摸底调查员到我单位挂钩帮扶点茂林镇冷米村开展扶贫工作。”电话那头传来院领导的声音。罗星兵顿感焦灼,因为妻子怀孕两个月情况不稳定,医生前天刚交代必须卧床休息保胎,他若走了,谁来照顾?正在上幼儿园的儿子谁来接送?可参与脱贫攻坚是每一位党员的使命,他不能推辞,艰难取舍间他决定,给儿子请假不上学了,让妻儿回到彝良娘家,麻烦岳母帮忙照顾,他动身奔赴扶贫一线开展扶贫工作。

 

  6月27日早晨,罗星兵如往常一样在整理表册核对信息,电话突然响了。“啊?怎么会这样?”他惊慌的一下站起来,随即放下表册匆忙跑去找驻村领导。原来,自从他到冷米村开展扶贫工作,已经快两个月没回家了,而他的妻子考虑儿子马上一年级了,为让儿子把这两个月落下的课补上,身体状况稍有好转的妻子带着儿子回到永善补习功课,但在送孩子上课途中发生了意外,再次住进了医院,故而出现了刚才那幕。看着他日渐消瘦的脸庞,妻子感叹道“精准扶贫,想想都心疼你,这一路的酸甜苦辣除了你亲身体会,我最了解你的辛苦……”当他听到妻子的话时,眼眶瞬间湿润了,他知道,自己没照顾好妻儿,没尽到一个丈夫和父亲的责任,可他依然在安顿好妻儿后又赶赴冷米村继续开展精准识别工作。


  因为他深知,若不舍小家,那将对不起无数昂首期盼的贫困百姓。扶贫之路任重而道远,他的工作态度便是全县扶贫一线干部精神的缩影,他们用热血温暖着群众的心,用实际行动来践行精准扶贫。(永善县委组织部供稿


村里来了个“李书记”


   盘河镇新华村是二半山区的贫困村,气温低,湿度大,缺劳力,无经济林果作物,这些客观因素制约着全村经济发展的步伐,也深深地印在驻村第一书记李建华的心中。


  发展养殖业,走合作化之路,已成为新华村扶贫工作的明智选择。2017年5月3日,李书记请来了经验丰富,曾在市养殖场担任过30年场长的高级畜牧师现场指导,村、工作队共同学习,建档立卡贫困户、养殖户代表参加座谈,共商养殖发展业,实行可行性论证。让常年养殖生猪但缺少科学养殖知识的群众,在自己家门口听专家传授知识。从此,新华村生态养殖业合作社,拉开了帷幕。


  仔猪养殖的品种、猪场、圈舍建设、仔猪管理、母猪公猪育肥、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等;市场需求、价格销售和怎样做到健康、生态养猪等问题,成为李队长的又一心结。面对一个个难题,凭借有着连续四年新农村建设工作优秀队员的经历,一种责任心、工作经验和数年如一日对农村养殖致富极致化之路的追求。专注、坚守成为永不放弃的力量。他边走访、边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借鉴和吸取他人之长之后,采取派人进修走出去,把专家请进门的方式,先后到永丰、旧圃、凤凰和苏家院等养殖场观摩学习和短期进修,并建立长期养殖合作伙伴关系。今年8月,李书记再次联系昭通市农业局种植养殖专家和昭阳区生猪养殖协会理事,在得到生猪养殖协会理事的支持帮助下,市农业局种植养殖专家组一行5人,到新华生态养殖合作社现场指导,答疑解惑,把一个个存在和将要出现的问题,最大限度地控制在萌芽状态。一项项措施、一次次探索和实践,为养殖场的正常运行点亮了一盏盏绿灯,养殖场的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场”兴,还要大家好,李书记深深的认识到这一点。为了带动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走上合作化致富的道路,他向村民们反复作宣传动员,让建档立卡贫困户直接参与到合作社的管理中。在扶贫工作道路上,盘河镇新华村生态养殖合作社虽然刚刚起步,但初具规模,多方筹资近百万,成为盘河镇首家依靠自身力量建立的合作社,它融入了驻村工作队李书记的牵挂和期盼,与158名建档立卡户(股东)们的心血和汗水。  (昭阳区委组织部供稿) 


宁让妻儿埋怨,不让群众失望


  在新滩村春种秋收的田间地头,在晚归休憩的农户家中,在精准识别的队伍中,在农户大凡小事的帮忙中,人们总能看到一个熟悉而忙碌的身影,他就是县教育局派驻新滩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员曹洪军。


  在新一轮精准识别工作中,上级党委要求一个月内再次进村入社,摸清每一农户家中人口信息、子女就学、经济收入状况、外出务工等问题。曹老师所在单位分得6个村民小组,283户农户,要在30天内完成精准摸底工作,每天必须跑100里山路,至少走访8户以上。但新滩村辖区面积广,农户居住分散,村民劳作时间早,收工时间晚,运气好,农户在家一个小时能完成走访调查工作,运气不好,碰巧农户不在家或农户所说不符合实际,还得来回奔波、旁敲侧引、苦口婆心宣传扶贫政策,往往三两个小时就这样耽搁了。曹老师和同事们每天起早贪黑,社不漏户、户不漏人地逐户走访,全面真实、准确地完成了调查摸底工作,未让一户村民对自己家中经济收入、人口信息等情况提出质疑,村民纷纷称赞“曹老师实在,调查摸底准确,我们相信他!”曹老师为按时按质完成调查摸底工作,无论家中发生何事,未发出一句抱怨,也未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事后大家才知曹老师的妻子患有甲亢正发病需要照顾,儿子正值小升初复习备考阶段,但曹老师没有请过一天假照顾妻子,也没有抽出时间帮助儿子复习。早上出门,妻儿还在熟睡,晚上回家,妻儿早已休息。


  在这两年多时间里,曹老师就是这样起早贪黑,风里去、雨里来,顶着家人的埋怨和委屈,无怨无悔地为新滩村脱贫攻坚挥洒着辛勤的汗水,奉献着对农民群众真挚的爱。(水富县委组织部供稿)


技能培训助脱贫


  为加强农村适用技术、就业技能、“两后生”职业能力的培训和教育,每个劳动力至少学会和掌握一门以上致富的实用技术,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了让《巧家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17年药山镇木瓦村帮扶计划》落实到位,今年4月初,我通过近10天的到社摸底调查,发现木瓦村在家农户近300来人希望帮扶部门到木瓦村开展一次技能扶贫培训。


  随后我整理了相关材料积极向县就业局汇报了调查情况,县就业局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并积极支持,4月10日,聘请了云南省高级技工学校的手工电弧焊高级技师2名到木瓦村开展培训,培训方式采取理论授课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法进行。4月16日上午,通过全体扶贫队员及木瓦村“两委”组织实施,巧家县就业局在药山镇木瓦村组织开展手工电弧焊技能扶贫培训班,有培训想法、需求的300名劳动力参加了培训。学员经过为期12天的手工电弧焊技能培训后,参加了职业技能培训鉴定考试,211名学员获得国家统一认定的《职业资格证书》,同时获得了县就业局就业推荐,此次培训学员年轻化、积极主动,211名学员中接近一半的是女学员(97名),突破了以往女学员技能培训人数,也为木瓦村脱贫攻坚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次培训学习,学员们收获很大,学到了许多手工电弧焊技能方面的知识,坚定了脱贫致富的信心,看到了致富希望,接下来,我将和全体扶贫工作人员一起,继续有计划地对全村劳动力进行引导性适用技术培训,带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争取让木瓦村如期脱贫。(巧家县委组织部供稿)


脱贫攻坚路上的小姑娘


  “晓梅,收一下我的统计表。”

  “晓梅,收一下我的公示表。”

  “晓梅,收一下统计表确定版。”

  “晓梅,收一下公示表确认版。”

  “晓梅,收一下统计表终结版。”

  “晓梅,公示表最终版你收一下。”

  “晓梅,收一下转移性收入表。”

  “晓梅,把上午之前报一个‘四类人员’的名单给我。”

  “晓梅,D级危房分类情况统计表马上报给我。”

  “晓梅,水富县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情况表,记得准时两天一报。”

……

  晓梅!晓梅!!晓梅!!!不好了,晓梅她晕倒了。


  罗晓梅是太平村的大学生村官、村党总支副书记,1米55的身高却80斤都不到。2017年8月2日上午,在太平村精准识别摸底调查系统数据分析研判会上,正在做会议记录的她晕倒了。几个摸底调查工作人员将她扶到一楼时,她已经醒了。“我没事,我抽屉里有糖,给我吃几颗就好了。”无力的晓梅说到:“我低血糖,一会儿就好”。


  几颗糖下肚后,晓梅瘦小的身体仿佛又燃起了无穷的能量。所有人都让她休息一下午,养好身体,明天再来上班时。晓梅却一脸坚定的说到:“我还能行”。但大家考虑到她的身体状况,一大帮人极力劝说,她才回去休息。(水富县委组织部供稿)


抱病不忘脱贫事


  2017年5月20日脱贫攻坚精准识别战役打响后,邹正梅同志按照组织安排主管建档立卡工作。至此,全镇精准识别摸底调查业务指导及昭通市扶贫信息平台、国家扶贫开发管理子系统指导录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动态调整的业务指导、表册收集和报送、疑问解答、档案分类归档等工作的重担就落到了邹正梅同志的肩上。


  “邹姐”!这是全镇挂村干部职工、驻村工作队队员对邹正梅同志的称呼。可能有人会觉得是不是因为年纪大呢?或是脾气不好呢?这些都不是,这虽然只是一个称呼却包含了大家对邹正梅同志的尊敬。“您所拨打的电话正在通话中”、“麻烦您等一下,这边解答完后马上给您答复”、“……”,这是脱贫攻坚精准识别工作以来大家给邹正梅同志打电话和沟通时出现最多的话语,可能看起来很平常,但是当你一件事默默地坚持及坚守着,你会发现这些看似普通的背后是无数个持续工作的日夜、是“白+黑”和“5+2”工作模式的常态化、是生病后默默的坚持、是对家人的无暇顾及、是无数个文件理解之后的解答。


  2017年9月4日,邹正梅同志因长期持续加班、过度劳累产生剧烈腹痛送医被就诊为急性囊肿需入院做手术才暂时离开自己的岗位。而为了做好手上工作的交接,做好迎接省级第三方动态管理的验收检查,邹正梅同志入院后在医院输完液体又回到了自己的岗位,将手上的工作做好了交接及安排才返回医院。


  邹正梅就是这样一个坚守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同志,她不骄不躁、迎难而上,默默地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奉献着自己的青春,撑起了盘河镇脱贫攻坚精准识别档案管理的一片天。(昭阳区委组织部供稿)


青春无悔为脱贫


  2017年5月23日,庙沟镇精准识别摸底调查工作正式启动。宗家坳村大学生村官柳明月成为了调查工作组一员,并担任小组长。


  根据工作组分工,他所带领的小组承担了宗家坳村人口最多最偏远且情况最复杂的的两个村民小组的调查摸底工作。由于工作任务重,他注定家庭、工作不可兼顾。2017年5月31日,他的妻子出现临产征兆,且属于高风险妊娠,县人民医院建议转院的情况下,他为了不脱工作队任务进度,毅然急忙回到村上交接好工作,再包车连夜赶赴医院。在妻子顺利生产后,做好妻子的思想工作,获得家人的支持立即回到工作岗位。为了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他起早贪黑,白天入户调查,晚上核对信息、查缺补漏,几乎没有在饭点准时吃过一顿饭,更没有时间陪伴家人,每天只能在睡前通过微信视频看看妻女,但是他没有抱怨。


  想着那些困难群众,想着此次摸底调查对困难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性,再苦再累都要撑下去。(威信县委组织部供稿)

最新动态


热门文章

红色扎西网www.ztdj.gov.cn中共昭通市委组织部主办

Copyright@2024 备案号:滇ICP备08100184号-1 联系电话:0870-2121765 技术支持:昭通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