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 > 人才工作 >内容详情
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 | 杜开利:用专业和敬业留下先进技术 帮扶鲁甸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发布日期:2024-03-18 15:21:04     来源:鲁甸县融媒体中心 范怀波、刘灿


在昭通市第三人民医院(鲁甸县人民医院)骨科科室,有一位受患者欢迎的医生,他用娴熟的手法和专业的技术耐心为每一位患者检查身体,并不时向身边同事讲述着诊断、治疗的要点和细节,关于骨伤、劳损和骨疾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他就是来自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副教授、第二批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医疗队队长,昭通市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挂职)杜开利。


“我们这次为期一年的下乡帮扶活动是受到了党和国家的召唤,也是地方需要我们,我觉得这样组团式的帮扶对基层医院的建设、科室的发展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另外一方面也让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我个人是以脊柱外科为主,具体到业务上来说主要在骨科进行帮扶。”2023年4月20日,杜开利到鲁甸进行为期一年的帮扶工作。

在了解到鲁甸大部分地区都是山区,当地群众对身体健康状况不够重视,到医院就诊时往往已是重症等情况之后,杜开利就“手把手、点对点”对当地医生进行帮助指导,在骨科开展了一系列新项目新技术。通过近一年的带教和帮扶,填补了科室在骨科诊疗的一些空白,同时科室常规项目的骨伤诊疗水平和数量也得到明显提高。在他的主导下,脊柱肿瘤、脊柱复杂骨折、胸腰椎微创手术、腰椎翻修术、膝关节镜关节病清理术、抢救股骨骨折术后脂肪栓塞病例等多种高难度手术也顺利完成。每次手术前后,他都要组织科室医生查房示教,深入普及术后快速康复的理念,规范术后护理流程。遇到疑难重症病例,杜开利就会与科室医生展开讨论,详细探讨可能的病因、为科室年轻医生的培养提供方向。

杜开利在做好临床工作的同时,还参与医院和科室建设,完善制度、提高全员三基能力、加强医疗核心制度落实等,并积极参加在县城、乡镇(街道)、村(社区)的义诊活动,真正做到送医下乡,优质医疗到基层。

“这里脊柱外科是相对比较薄弱的,最近我们也完成了一个特殊、复杂的病例,很值得讨论和交流学习,经过一年的师带徒紧密跟学,有三位医生基本上可以独立完成脊柱外科手术。近一年来指导当地完成了400多台手术,超过300台是脊柱手术,为当地老百姓实现家门口看病做出一些努力。由此我们深刻感受到当地人民对于优质医疗的需求,深深地意识到我们的医疗帮扶工作任重而道远。”杜开利说。

“精湛医术出妙手、体贴入微胜亲人”,“医术高超严谨精湛、医德高尚亲和仁爱”。办公室里,一幅幅来自患者的感谢锦旗就是对杜开利医生工作和专业的高度认可。

“杜开利老师到我们医院后,对我们的帮助挺大,之前我们的学习氛围不强,杜老师来了以后我们学习氛围明显提高,而且他有空就对我们做知识讲座,现场指导,手把手地教。特别是一些脊柱危重的病人需要转到昭通、昆明才能做的手术,杜老师来了以后,病重患者就在我们科完成手术,所以很感谢他,从他身上看到的敬业精神、工作能力、业务水平,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值得学习。”昭通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主治医师蒲恩福说。

医者仁心、帮扶情深,像杜开利医师这样来到鲁甸县帮扶的医生还有很多,他们立足岗位,履职尽责,时刻充满激情与活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将一生所学倾囊相授,为鲁甸县的医疗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通过干部人才组团式医疗帮扶,鲁甸县整合利用上海、东莞、昆明等地区优质医疗资源,引入专家工作站、开展技术攻关项目、创建专科建设、推行人才交流、实施人才培养工程等,补齐鲁甸医疗短板,推动鲁甸医疗事业发展,使鲁甸广大人民群众在县内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有效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的问题。

名医简介:杜开利,男,医学博士,本硕博毕业于中山大学。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骨科临床工作近20年,擅长脊柱疾病的诊治。美国犹他大学完成脊柱专科医师培训,泰国朱拉隆功大学长期访问学者。云南省医学后备人才,昆明市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昆明医科大学中青年学术与技术骨干。获省、校、院级教学比赛一等奖。主持省部级、厅级科研项目5项,发表SCI论文、核心期刊论文十余篇。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青年讲师团讲师,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运动医学分会委员,云南省医师协会骨科分会颈椎学组委员,AOSpine会员。

最新动态


热门文章

红色扎西网www.ztdj.gov.cn中共昭通市委组织部主办

Copyright@2024 备案号:滇ICP备08100184号-1 联系电话:0870-2121765 技术支持:昭通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