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 > 基层党建 >内容详情
风劲好扬帆 奋楫正当时!党的十八大以来昭通组织工作综述
发布日期:2023-08-10 22:00:00     来源:昭通日报(记者:刘建忠)


风劲好扬帆  奋楫正当时

——党的十八大以来昭通组织工作综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


10年砥砺奋进,几多春华秋实。党的十八大以来,昭通市组织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特别是视察昭通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紧紧围绕中心大局选干部配班子、抓基层强堡垒、育人才聚贤能,在推动昭通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开启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深深刻下“组工烙印”,为昭通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凝心铸魂

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走深走实


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在云南扎西干部学院,紧锣密鼓的培训班次开启了党性教育的新篇,一批批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了信仰、锤炼了党性、砥砺了担当——


始终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市不断完善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长效机制,持续开展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系列活动,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昭通落地生根,引导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持续深入抓实党内集中学习教育。全市以高站位、高标准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提前谋划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各项准备工作。在历次集中学习教育中,各地各单位认真落实中央和上级部署要求,紧扣昭通实际,创新工作载体,推动思想教育入脑入心、党性锤炼更加深入、作风转变扎实有力。


健全机制拓宽日常教育覆盖面。全市575个党委、1260个党总支、9988个党支部建立和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各级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10年来,全市举办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重点的各类培训班1230期,培训20.5万人次;常态化举办“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班,培训党员90多万人次。“故事党课”创新做法得到中央组织部的肯定。


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让思想灯塔照亮初心。全市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各级党员干部信念坚定、意志坚决,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强基固本

筑牢坚不可摧的战斗堡垒


回顾百年党史,我们党从一个只有几十人的小党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离不开坚强有力的组织体系建设。党强大的组织优势是党一次次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保证。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各级组织部门聚力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做到全市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组织工作就跟进服务到哪里,党旗在服务昭通经济社会发展第一线高高飘扬。


织密坚强有力的基层组织体系。全市认真贯彻全省基层党建工作总体部署,深入实施基层党建“推进年”“提升年”“巩固年”“创新提质年”和“智慧党建”三年行动,整顿提升1160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遴选命名59个省级、200个市级“规范化建设示范党支部”,统筹推进机关、学校、医院、国企、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等各行业、各领域基层党建提质增效,有力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中,昭通聚焦高原特色产业发展、劳动力转移就业、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思想引领和文明生活组织化,深入实施农村“领头雁”培养工程和村级集体经济强村工程,有序开展“干部规划家乡行动”,持续派强用好驻村干部……汇聚起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磅礴力量。


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全市实施“乌蒙扶贫”先锋行动、“磅礴乌蒙·乡村振兴”先锋行动、“秀美赤水·绿色发展”先锋行动、“全科网格红黄绿服务管理”先锋行动等系列行动,推动广大党员干部聚焦中心工作,以滚石上山、抓铁留痕的精神,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啃下最难啃的“硬骨头”。广大党员主动请战,如期完成鲁甸6.5级地震恢复重建任务;1314支党员突击队冲锋陷阵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筑起党群一心、坚不可摧的抗疫长城;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下沉27464个城乡网格,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广大党员在大事、要事、急事、难事面前冲锋在前,让乌蒙大地的“颜值”和“品质”发生了精彩蝶变。


平战结合发挥基层党组织两个功能。健全平急转换机制,将市、县两级2.2万名干部明确到村(社区)作为工作预备队,1094个单位党组织3.38万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平时常态协同、共建共治,急时召之即来、来即能战。建立条块结合的协同联动机制,组建社区“大党委”168个,873个机关事业单位、4109家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在大国重器白鹤滩水电站建设的移民安置中,巧家县2400余名党员干部与移民群众结对包保,构建党建引领移民社区治理的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提升了移民群众的满意度、安全感和幸福感。


整体联动彰显区域党建联建优势。坚持区域化统筹、差异化发展,在镇雄、彝良、威信3个县建设镇彝威革命老区党建长廊,在昭阳、鲁甸、大关、盐津4个县(区)建设南丝绸之路沿线党建长廊,依托巧家、永善、绥江、水富4个县(市)地处金沙江下游的生态地位,建设金沙江沿线党建长廊,通过党建联建、擂台比武等方式,分区域高标准创建100个基层党建示范点,推动实现全市基层党建质效整体提升、作用叠加释放。


“我是党员,我先上!”“我是党员,我带头!”最是牵挂暖人心。一个个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一次次“有事找我”的先锋服务,为推动昭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担当作为

打造攻坚克难的“乌蒙铁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党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要有新担当新作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组织系统履行好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职能,领导班子结构功能不断优化、领导干部专业能力本领不断提升。


多维视角看干部。始终把政治素质考察摆在首要位置,提出了坚持上下看、横纵看、测评看、前后看相结合,客观准确看清识透干部的工作标准,健全随机调研、蹲点调研、专项调研、综合调研“四位一体”干部考察识别机制,将政治标准落实到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


注重历练育干部。在全市实施专业干部源头储备和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计划,市级举办“现代化产业体系、资源经济、口岸经济、园区经济、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专题培训班1648期、培训干部35.6万人次;2013年以来,累计选派5737名干部到省级及以上参加专题研修培训,选派179名优秀处科级干部到省直机关和沿海发达地区挂职学习,择优选派26名选调生墩苗历练,提升能力素质;脱贫攻坚期间和实施乡村振兴以来,每年有4000余名干部长期在乡村一线走村入户、帮扶服务、实践锻炼。


鲜明导向选干部。深入实施一线培养选拔干部“685”工程,2018年以来,昭通市委、各县(市、区)委、市直各部门在一线提拔干部比例分别占提拔干部总数的67%、84%、51%。注重拓宽干部来源,2013年以来,108名实绩突出的乡(镇)党政正职在一线获得提拔使用,331名优秀村党总支书记、乡(镇)事业编制人员等“五方面人员”进入乡(镇)领导班子。深入实施年轻干部培养“三个一百”计划,市直部门、县直部门、乡(镇、街道)35岁左右正科级年轻干部常态保持在100名左右。


从严从实管干部。出台《昭通市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工作规程》,提出不适宜担任现职的20条具体情形,明确7种“下”的渠道,坚决调“下”反映较差、不适应担任现职的干部。围绕从严从实管理干部、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监管、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办企业行为等方面,制定了一批制度文件,把“严”与“实”融入干部队伍建设各个环节。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制定并落实容错纠错办法、澄清保护机制,以“能上能下”激励干部担当作为,2013年以来,66名调研反映较差、因身体健康原因等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市管干部被调“下”,40名处分影响期满表现优秀、实绩突出的市管干部被提拔或进一步使用。


10年来,全市组织部门高度重视公务员工作,紧紧围绕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不断优化管理制度体系,着力提升队伍素质,建立完善激励措施,进一步增强队伍活力。聚焦社会事业发展所需,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构建起职能高效的机构运转体系。打造乌蒙银发先锋队、老年志愿服务队等耳熟能详的老干部工作品牌,让老同志退休不褪色,继续献余热。


“墩苗淬火”,薪火事业更蓬勃;“引育并重”,专业队伍更壮大;“充电提能”,干事底气更充盈;“严管厚爱”,拼搏劲头更饱满。在乌蒙大地,干部、公务员、机构编制工作同频共振,各级干部不等不靠、抢抓机遇促发展,以实干实效书写了组织工作的新答卷。


聚才汇智

点燃跨越式发展的“新引擎”


人才聚,事业兴。对于跨越式发展中的昭通而言,人才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更加突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各级组织部门以深入实施“人才支撑”战略为抓手,推动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各领域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和支撑作用充分彰显——


王复明院士为昭通“十三五”综合交通规划、市政规划建设等提供了很多可行性建议和智库支持,束怀瑞院士为昭通构建了72份苹果种质资源代表品种分子身份证,廖春元、蔡金明、胡小松等国家高层次人才带团队、带成果、带项目到昭合作发展,董文渊教授扎根大关“竹”梦30年,AR人工智能技术研发、石墨烯导热膜以及HPP超高压保鲜技术等新材料、新科技项目落地昭通……


人才工作体系不断优化。全市相继成立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构建起“一把手”抓人才工作的责任体系。出台《昭通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昭通市“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昭通市“兴昭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办法》等系列政策文件,彰显党管人才制度优势。实施“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1467名人才全覆盖结对帮扶行政村(社区),凸显人才引领作用。市级滚动设立3000万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为人才引进、培养、服务和激励蓄势赋能。


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增强。实施“兴昭人才支持计划”“院士专家工作站”等人才项目计划,全市人才资源从2012年的21.53万人,增加到2022年的40.79万人,平均每年增长1.93万人,人才资源总量不断壮大。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中,累计入选“省贴”27人、“省突”15人、“国贴”5人,同时,设立市级引进高层次人才专项事业编制50个,保障人才到昭通安心创业。


人才作用发挥不断提升。近年来,昭通以人才项目和人才作用发挥平台建设为载体,以深入开展“大院大所大校大企”合作为抓手,累计与9家重点科研院所、25所“双一流”高校、12家省外重点医院和16家中国500强企业开展人才项目合作,共建成省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众创空间4个、星创天地10个、企业技术中心5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54个、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21个、“首席技师”大师工作室6个、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83个,为各领域人才搭建了促进科研成果转化运用的服务平台。


人才帮扶成效不断深化。粤滇东西部扶贫协作以来,昭通与东莞、中山签订35项智力服务或技术合作协议,10个专家服务团、70多名省级专家深入12个深度贫困乡(镇)开展技术指导,撬动了6900余万元的项目建设。沪滇东西部协作以来,全市把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作为推进乡村振兴重要抓手,依托273名来昭帮扶专技人才的示范引领、帮带培养和产业指导,全市医疗教育事业发展实现有效提升,苹果、天麻、马铃薯等高原特色产业借力“出昭入沪”。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昭通打出了让人才看得到昭通、愿意来昭通、成长于昭通、建功在昭通、安心留昭通的人才工作“组合拳”,为有效破解欠发达地区人才“引育用留”难题提供了“昭通模式”。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扬帆。在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中,昭通各级组织系统将认真践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紧紧扭住组织工作“高质量”这个“牛鼻子”,对标全省“3815”战略发展目标,深入推进“六大战略”,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昭通篇章提供坚实组织保障!

最新动态


热门文章

红色扎西网www.ztdj.gov.cn中共昭通市委组织部主办

Copyright@2024 备案号:滇ICP备08100184号-1 联系电话:0870-2121765 技术支持:昭通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