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 > 乌蒙先锋 >内容详情
坐上专车、乘上专列、登上包机!昭通掀起百万农民工返岗潮~
发布日期:2020-03-09 19:53:53     来源:云南日报 记者:蔡侯友、沈迅;通讯员:蒋睿


坐上专车、乘上专列、登上包机……2月13日在全省组织首批23名农民工返岗以来,昭通市通过政府提供点对点、一站式服务等方式,掀起百万农民工返岗就业热潮。截至3月4日,全市已累计转移输出农村富余劳力69.52万人。其中,组织包车2599辆,高铁、火车专列34列,包机4架,高度组织化输出11.47万人;通过宣传发动、岗位推送、健康体检等有组织服务输出58.05万人。


百万农民工响应号召走出大山返岗就业


晨曦中,1080名农民工登上昭通至浙江海宁的专列,市四套班子到火车站台送行。阳光沐浴,几十辆客运大巴车停在县城和安置区大街上,永善县3694名农民工分别从县城和靖安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两个集中乘车点,踏上返岗路。机场跑道上,载着129名务工人员的包机从昭通机场起飞……


“昭通的父老乡亲们,现在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转变,近期全国各地企业陆续复工,大家都要抢夺先机……”2月21日,昭通市发出务工动员令,号召全市220多万富余劳动力,走出家门、走出大山去工作。


地处乌蒙山腹心的昭通,集资源型贫困、素质型贫困、灾害型贫困等为一体,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为摆脱贫困,广大农村劳动力大部分选择外出务工。2019年全市305万农村劳动力中,外出农民工就有224.61万人,其中省外务工104.91万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各方面压力,昭通市结合全国各地企业已陆续复工的实际,及时向全市农村劳动力发出务工动员令,要求大家发扬昭通人民敢闯、敢拼、敢斗争的精神,发扬昭通人民勤劳、坚韧、能吃苦的特质,走出家门、走出大山去工作。昭通这一变压力为动力、变自发外出为政府主导组织输出的创新之举,在全省最先吹响了“劳务滇军”出云南的“冲锋号”。


“听到政府发出的动员会我就赶紧报名了,打工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免费乘专车回去上班,感到好温暖、好开心、好激动!”2月26日,在全国最大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昭通靖安新区,冯学艳一边接受体温检测准备登车,一边高兴地说。


25岁的冯学艳是永善县码口镇烟坪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019年底,全家5口从老家易地扶贫搬迁到靖安安置区。她是家中的老大,两个弟弟还在读书,父母在家务农。初中毕业后,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已经考取高中的冯学艳放弃学业到浙江一家纽扣厂上班,如今已有5年工作经历,月工资从最初不到3000元涨到5000多元,务工收入成为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她原本打算正月初五后就回厂上班,受疫情影响一直出不去,正焦急的时候,市里发出了动员令。“这次党和政府安排专车免费送我们返岗上班,对我们急需返岗的人来说就是雪中送炭,我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心和关怀。”冯学艳高兴地说。


动员令发出后,昭通市11县(市、区)积极行动起来,立即组织县、乡、村干部,脱贫攻坚工作队员以村民小组为单元,借助疫情防控网格化管理形成的“家底”,逐户逐人上门动员回原岗位上班。针对不能返回原岗位以及今年新外出的务工人员,昭通市通过各新闻媒体、“昭通人社”微信公众号、昭通市公共就业服务网,以及各级人社部门信息窗口及时发布岗位信息16.96万个,对接广东、浙江等地复工企业62694家,可提供就业岗位56万个。


“我和妻子早就想回去上班了,一大家子人要生活,没有收入心慌得很。”朱友才是镇雄县芒部镇松林村上坝组建档立卡贫困户,他上有古稀之年的父母,下有3个还在读书的娃娃,一家7人的生活主要靠他和妻子在浙江永新打工,“党和政府及时号召和组织我们出去打工挣钱,有党和政府帮助我们,我们出去不怕吃苦,今年脱贫有底气了。”


“三个精准”提供高度组织化“保姆式”服务


“需统一乘专列前往东莞、中山务工人员,在规定报名时限内,向户籍所在地乡镇(街道)、村(居)委会报名申请,完成健康体检,保管好健康证明,待专车、专列开行时间确定后,由所在地人社部门根据集中出行安排,有序组织统一乘车,昭通市各县(市、区)人社部门联系方式是……”


在昭通市各新闻宣传平台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上,在县乡村、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员的微信群里,随处可见这样的务工信息。为做到信息精准到人,各级各部门还通过电话通知、走访告知和乡村大喇叭广播等形式,对外出务工人员开展点对点上门服务。通过精准摸底锁定意愿、精准对接匹配岗位、精准服务输送到岗“三个精准”举措,提供从家门到车门、从车门到厂门的“保姆式”服务,确保外出务工人员通过高度组织化实现精准对接、有序输出。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如何让百万农村劳动力实现充分就业,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这对正处于脱贫攻坚大决战收官之年的昭通来说,既是一次大战,也是一次大考。因此,昭通市把劳务输出作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头号工程”来抓。


为摸清百万群众就业情况和就业意愿,昭通以全市1343个行政村(社区)为基本单元,通过基层党建网格化管理平台,组织2.36万名县乡村干部、4588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624名脱贫攻坚督导专员、1948名就业信息员下沉到村、上门到户、精准到人。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昭通农民工返岗就业遇到困难,而昭通农民工主要就业的长三角、珠三角用工企业出现招工难。为解决用工企业“招不到人”,劳务输出地农民工又“输不出”的矛盾,昭通市超前谋划,依托驻外人力资源服务工作站、流动党员党组织两个平台,由人社部门派出专门人员积极对接昭通外出务工相对集中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搭建好用工地、用工企业与昭通劳务输出之间的桥梁。对于用工企事业返乡过年的昭通老员工,昭通各级各部门根据用工地人社部门、用工企业提供的名单,通过网格化平台逐一对接联系组织集中返岗。对于有意愿外出务工的人员,由用工地和用工企业提供就业岗位信息,由昭通将信息广泛宣传,组织“千场招聘进千村”,把招聘会开在家门口,让想要外出务工的劳动力都能找到心仪的工作。


按照“尽可能原岗返岗就业、尽可能外出就业”原则,昭通市确立“保存量、扩增量,抓重组、优结构”的工作目标,统筹兼顾经济社会各项工作,科学处理好防疫与农民工外出就业的关系,充分依托昭通市驻外人力资源服务工作站、市外流动党员党组织、东西扶贫协作机制“三个平台”,精心谋划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这篇文章,为今年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提供重要支撑。


返岗务工成“热词” 专用交通成“热点”


打开电视、收听广播、阅读报纸,翻开手机微信朋友圈、上网查看招工信息、手机通话……“返岗”已成百万外出务工人员的“热词”。


2月13日,23名返岗人员从昭通乘专车返回浙江;2月19日,首趟运载着1080名返岗人员开往浙江海宁的专列从昭通火车站出发;2月22日,浙江嘉善包专列到昭通接1500名员工;2月23日,首架乘坐129名务工人员的包机从昭通机场起飞;2月26日,载有1385名返岗人员东西扶贫协作务工专列从昭通首发东莞;2月26日,永善3694人乘坐60多辆客运大巴前往浙江、广东,创全市单日规模之最;3月2日,鲁甸县卯家湾安置区和各乡(镇)2249人乘坐54辆专车前往浙江、广东、江苏、海南等地务工……自2月13日昭通首批农民工返岗就业以来,几乎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农民工乘坐“专用交通”返岗就业。


“一人外出务工,全家脱贫致富”“复工防控两不误,踏上致富小康路”。3月2日,在鲁甸县第29批外出务工人员欢送仪式上,县体育馆广场和城市大街两旁,停放着几十辆客运大巴。40多岁的龙头山镇翠屏村村民陈礼桃说,我2月10日就接到公司复工通知,由于疫情防控需要只好待在家里,一家人的生活需要开支,不出去挣钱又不行,心里很着急。现在好了,在政府的关心帮助下,专门组织车辆送我们返岗,我心情非常激动。


“不返岗就返贫,不就业就不能脱贫出列。”在送行队伍中,记者遇到正与返岗群众话别的龙头山镇镇长李昌浦。他告诉记者,为鼓励农民工返岗就业,稳定脱贫成果,县里成立县、乡、村三级转移输出劳动者协会,搭建起政府、企业、外出务工人员之间的平台,让全县11.8万外出务工人员有了自己的“家”。为鼓励农民工外出,县里还出台“三免一补”政策,为外出务工人员统一购买商业保险等政策,激发了广大农民工外出的积极性,通过宣传发动,龙头山镇已转移输送劳动力4367人。


截至3月2日,通过点对点有组织输送和宣传发动自行外出,鲁甸县已转移输出农民工9.6万多人,占全县11.8万人的81%以上。


返岗,返岗,走出家门、走出大山挣钱去。3月4日,昭通市当天又有2列火车专列、89辆客运包车,点对点、一站式输出农民工6200人。


当日,全市新签订与劳务输入地的劳务协作协议7个,连日来,昭通市已累计签订劳务协作协议81个,其中市级11个,协议覆盖广东东莞、中山,浙江金华、温州和上海、福建等地。


3月4日,全市召开村级招聘会23场次,邀请235家企业参加,提供7.01万个岗位,4404名求职者参加,现场达成就业意向1162人。


在磅礴千里乌蒙山,革命老区昭通大地上,在全国上下坚决打赢抗击疫情阻击战中,百万农民工返岗潮如火如荼。




最新动态


热门文章

红色扎西网www.ztdj.gov.cn中共昭通市委组织部主办

Copyright@2024 备案号:滇ICP备08100184号-1 联系电话:0870-2121765 技术支持:昭通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