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 要闻 >内容详情
昭通市2006年组织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2007-02-05 17:25:48     来源:昭通市委组织部办公室

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是市、县、乡党委集中换届之年,是实施《公务员法》的第一年,也是集中进行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最后一年,工作繁多,任务艰巨。面对繁重而艰巨的任务,全市各级党组织及其组织部门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委组织部的关心支持下,按照年初全市组织部长会议确定的总体工作思路,集中力量保重点,统筹兼顾,狠抓落实,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全市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注重实效,先进性教育成效显著
(一)结合实际,创新活动思路
各级组织部门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始终立足于昭通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立足于昭通党建工作的现实与未来来抓党的建设,把先进性教育活动作为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在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市委明确提出了“开展一个大讨论、解决五个问题”的工作思路。“一个大讨论”就是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着重“解决五个问题”:一是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着力抓好新农村示范点建设;二是围绕农村经济发展,把“支部+协会”的机制建立起来;三是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解决流动党员管理难的问题;四是围绕“管理民主”的要求,普遍推行并规范村务公开和便民服务工作;五是解决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活动场所和活动经费问题。在全面完成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各项任务的同时,认真做好第一、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巩固扩大成果的工作,使整个先进性教育活动基本达到了中央提出的目标要求,得到了中央巡回检查组、省委巡回检查组、省委领导同志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充分肯定,受到省委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表彰。
(二)坚持标准,不折不扣完成任务
按照中央、省委、市委的部署,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为目标,严格按照中央、省委的有关精神,坚持标准不走样,紧密结合昭通实际,扎扎实实地完成了每一批次、每一个阶段的工作。全市7798个党组织、140553名党员分三批分别参加了先进性教育活动,参学党组织达100%,参学党员达96.74%,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通过先进性教育活动,党员素质明显提高,基层组织明显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各项工作得到扎实推进。截至2006年,全市创建“五好”乡镇党委85个,占62.04%;“五好”村党支部769个,占35.16%;基层满意的县区涉农部门145个,占63.04%;群众满意的乡镇站所877个,占32.07%;达标“五带头”党员22888名,占22.38%。
(三)注重实效,大规模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首先是积极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群众反映的、能够及时解决的问题已基本解决,不能及时解决的问题大多已着手解决。其次是积极为群众办好事解难事。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以来,比较突出的是6件:一是解决农村群众用煤难、用煤贵的问题。二是解决昭通城区交通拥挤的问题。三是解决农村孩子“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四是解决农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五是解决贫困党员和贫困群众的帮扶问题。六是推行并规范村务公开和便民服务的问题。
同时,特别注重市委提出的“解决五个问题”:一是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个主题,着力抓好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在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全市规划了939 个不同类型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其中,市级示范点164个。这些示范点的确立和建设,为新农村建设破了题、开了局。二是建立健全“支部+协会”的发展新机制,大力发展农村各种经济合作新组织。把“支部+协会”作为新时期农村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相融互动的有效载体和纽带来抓,全市组建了“支部+协会”624个。三是调整充实党支部班子,理顺党组织和党员的组织关系。全市调整充实了1604个党支部班子,新建了72个党支部,理顺了19816名党员的组织关系。四是搞清流动党员情况,建立健全流动党员管理机制。在流动党员较多的地方建立了临时党组织176个,在昆明、广州、贵阳、浙江成立了临时党(工)委,确保了党员“流动不流失,离乡不离党”。五是积极解决基层党组织缺少活动场地和活动经费的问题。2006年,全市新建和拆除重建村级党组织活动场所343个(其中,上级帮助建设317个),村级党组织无活动场所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同时,每个村每年解决不少于5000元活动经费,村级党组织缺少活动经费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通过先进性教育活动,基层党组织已成为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支撑;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已成为推进农民自谋职业、自主创新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外出务工党员已成为连接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纽带。
(四)两促进、双丰收,有力地推进了各项工作
各级党组织始终坚持把先进性教育活动作为推动各方面工作的强大动力,有力地推动了各方面的工作。一是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尽管最近两年干旱、地震、低温、洪涝、冰雹等自然灾害不断,但全市生产总值、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方面都保持了两位数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和煤、矿、生物资源开发又上新台阶,国家重点工程向家坝水电站顺利开工,昭待、水麻高速公路建设顺利推进。二是社会事业健康发展。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事业不仅发展较快,而且发展更好。三是改革开放深入发展。最近两年不仅招商引资项目最多,而且成效最明显。四是扶贫工作创新了思路。确定了2845个整村推进示范点,在实施产业化扶贫、易地开发(移民搬迁工程)、安居工程(茅草房改造)、小额信贷扶贫、外资扶贫、民族贫困乡综合扶贫、科技示范扶贫、全社会扶贫工程的基础上,实施了“百千万帮扶工程”,463名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组成129个工作队分赴129个贫困村驻村帮扶,1200个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挂钩帮扶1002个贫困村,组织4.7万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47000多户贫困农户。为使“百千万帮扶工程”落到实处,收到实效,我市还配套实施了“111X”工程(“111”即无论是挂钩部门还是个人,必须为所挂钩的贫困村或贫困户确定一个发展思路、制定一个发展规划、拟定一个具体的脱贫致富方案。“X”即部门或个人挂钩贫困村或户要明确提出并实实在在地为他们办几件实事、好事)。目前,市县(区)两级已筹措并建立扶贫基金800余万元,各级各部门动真情、扶真贫,增强了贫困群众自力更生摆脱贫困的信心和决心。五是实施“百万劳务输出工程”成效明显。各级党组织精心组织,2006年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8.12万人次,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93.1万人,务工工资性收入达到60亿元,纯收入26.86亿元,光外出打工一项就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550元,劳务输出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六是社会保持稳定。近年来,没有因为宗教和民族问题引发紧急治安事件和集体上访事件。
(五)建长效机制,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成果
第一批参学党组织普遍建立了“六项制度”,第二批参学党组织普遍建立了“八项制度”,第三批参学党组织普遍建立了“十项制度”。昭通市委不仅以[2006]25号文件对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等四个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文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还从昭通党建工作的现状和实际出发,建立健全了6个方面的制度:一是关于市委工作规则和重大事项决策的制度;二是关于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制度;三是关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制度;四是关于挂钩联系扶贫点的制度;五是关于领导干部勤政廉政报告制度;六是关于农村困难党员关爱的制度。建立健全这些制度,使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得到巩固和延伸,使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
(六)深入研讨,理论探索成效明显
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全市各级党组织一方面认真总结成功的实践经验,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同时也注重理论思考,积极进行理论探索。一是各级领导干部带头进行理论思考,积极撰写理论文章;二是积极参加全省理论研讨,全市有4篇论文获云南省“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与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研讨优秀论文奖;三是开展了征文活动,评选表彰了100篇优秀征文;四是编撰了共8册、200余万字的《昭通市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丛书),为今后党建工作积累了一份难得的宝贵资料。
二、精心组织,换届工作圆满成功
(一)市、县、乡三级党委和市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换届圆满成功。这次换届选举,党组织推荐的候选人普遍高票当选。据统计,乡镇党委候选人最低得票率达91.2%,县区党委候选人最低得票率达93.5%,市级领导班子候选人最低得票率达93.4%。这次领导班子换届,发扬了民主,反映了民意,执行了相关政策,实现了党委的人事安排意图。
(二)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一是减少副书记职数。换届以后,市委减少副书记3名,县区委减少副书记24名,乡镇党委减少副书记146名,减少34.2%。二是扩大党政领导成员交叉任职。换届以后,市委常委与市政府副职交叉任职2名,县区委常委与县区政府副职交叉任职1至2名。大部分乡镇人大主席、武装部长、副乡镇长进入了党委班子,改善了乡镇党委班子的结构。三是增加“两委”委员名额。市委委员比上届增加12名,市委候补委员比上届增加1名,市纪委委员比上届增加了8名;县区委委员比上届增加96名,县区纪委委员比上届增加62名。四是规范了任职年龄界限。规定县区党委领导班子成员的任职年龄界限为55岁,新提拔进党委常委班子的干部要能任满一届。
(三)领导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一是年龄结构进一步优化。换届后的领导班子,年龄普遍有所下降,40岁以下、35岁以下的干部明显增多,梯次结构更为明显。二是妇女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有所增加。三是干部交流的幅度较大。在市委、市政府班子换届中,分别交流了6名和3名领导干部。在县区党委班子换届中,交流干部49名,占常委班子成员总数的42.2%。
(四)领导班子综合素质明显提高。一是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新当选的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班子成员,均为大专以上学历,其中研究生7名,比上届增加了4名。在县区委班子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占98.3%,比上届提高了5个百分点。二是知识结构进一步改善。新当选的党政领导班子,不仅有熟悉党务、意识形态、纪检、政法等工作的干部,也有熟悉农业、工业、财政金融、科技、教育、卫生、民族宗教等工作的干部。这些干部不仅有基层和多岗位锻炼的经历,而且素质、气质、性格也具有互补性。
三、统筹兼顾,各项工作全面推进
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在认真抓好上述两项重点工作的同时,注意处理好重点工作与一般工作的关系,既抓好重点工作,又抓好一般工作,确保整个组织工作全面推进。
一是在干部教育培训方面,方式更多,规模更大,效果更好。采取“送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上挂下派外派、“多向”挂职、定向考察学习和举办专题培训班等方式,加大了干部教育培训的力度。全市选派了7名市级干部、87名县处级干部、370名科级干部参加省内外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学习培训;在市内举办了各类培训班207期,培训各级各类干部19752人次;举办了80人参加的首期农村党员、农产品经纪人培训班;选派了2批21人县区直部门和乡镇科级干部到市直部门担任领导助理,选派了28名市直机关年轻干部到单位挂钩扶贫村的乡镇挂职乡镇长助理。
二是在干部工作方面,加大了培养选拔、综合考核、监督管理的力度。更加重视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非中共党员干部,一批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优秀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
三是在实施公务员法方面,按照方案,稳妥推进,开局良好。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和市委的部署,按照方案、按照政策、按照思路,严肃认真的积极稳妥的进行公务员登记、职务与级别确定、工资套改、参照管理审批等四项工作,较好的完成了公务员法的转轨运行工作。
四是在人才工作方面,更新了思想观念,创新了工作机制,加大了工作力度。市委组织部成立了人才科,协同有关部门,负责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乡土人才等五支人才队伍的建设工作;市、县两级成立了人力资源开发办公室,负责协调百万劳务输出工作;健全了以“为我所用”为导向的人才引进机制,引进了研制天麻醒脑胶囊、苹果浓缩加工等方面的应用型开发人才,促进了昭通优势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农村群众脱贫致富。
五是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始终注重推进“云岭先锋”工程。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各级党组织及其组织部门注重把“云岭先锋”工程与先进性教育结合起来进行;先进性教育活动结束后,又注重把先进性教育的经常性工作转移到实施“云岭先锋”工程上来,深入扎实地抓好相关工作的推进。
六是自身建设全面加强。通过先进性教育活动在组织系统的开展,各级组织部门按照争创“三个一流”(即争创一流业绩,锤炼一流队伍,建设一流机关)、创建“四型目标”(即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廉政型的目标)和提高“五种能力”(即提高组工干部政治鉴别、政策运用、知人善任、组工业务、拒腐防变能力)的要求,全面加强组织系统自身建设,切实提高组工干部素质。努力理顺内外关系,切实加强机关建设。在职能设置上,组织部门增加了人才协调、公务员管理和医保方面的工作。在机构设置上,增加了人才科、公务员管理科和医保科。在人员方面,部门领导班子得到充实和加强;解决了长期借用人员的问题;解决了长期有编制无人员的问题;对增设机构调配了相应人员。
加强了信息工作;自主研制开发了《昭通市干部管理信息系统》;创办了昭通党建网,“三网五库”正在抓紧建设;加强了外宣工作。本着树精品、重质量的要求,加强了电化教育的制片工作。围绕先进性教育活动,组织拍摄了《移民一线党旗红》等12部专题片;围绕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制作了10部专题片,其中1部被中组部采用,3部被省组部采用,5部被省级其它媒体采用。组织工作形成了实践探索、理论研究与宣传同步发展的良好态势。
突出对重大事项决策的督查,确保了政令畅通;强化了重点督查内容,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狠抓了专项查办工作,解决了实际问题;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督查。扩大了督查领域,加大了督查工作力度,促进了组织部门各项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

最新动态


热门文章

红色扎西网www.ztdj.gov.cn中共昭通市委组织部主办

Copyright@2024 备案号:滇ICP备08100184号-1 联系电话:0870-2121765 技术支持:昭通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