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 要闻 >内容详情
挺起不屈的脊梁 ——记战斗在鲁甸抗震救灾一线的民兵群体_云南网
发布日期:2014-08-31 22:47:50     来源:云南网

清晨,当鲁甸县人武部民兵王维琰再次回到家中时,倒塌的土坯房已冒出几株新绿。20多天过去了,埋在泥土里的苞谷稻米已经在废墟上生根发芽。

8月3日16时30分,强烈地震突然来袭,瞬间山崩地裂,房塌路断,正在采摘花椒的王维琰撒腿就往镇武装部跑。与王维琰一样,云南省军区3100余名民兵预备役人员闻灾而动,迅捷反应,奔赴救灾一线。

灾难来临时舍小家保大家

王维琰的家在龙头山镇光明村。地震发生后,王维琰来不及联系家人,就匆匆跟着镇武装部民兵抢救伤员。

几天后,得知父亲腿部的伤口化脓,王维琰才在救灾间隙抓了一副中药,来到安置点给父亲敷上。

巧家县人武部专武干部李自军的两位亲人在地震中被埋,得知李自军带队正在附近救援,亲人们打来数个电话让他来救,但李自军无暇顾及,最终,李自军的两位亲人遇难。

民兵、民兵,灾难发生时,他们是受灾群众中的一员;但在灾难面前,他们没有顾及自己,却用拼死战斗践行着救人的庄重承诺。

鲁甸县龙头山镇龙泉社区民兵连指导员唐正云正带领几名民兵抢修因滑坡中断的公路,地震发生了,他们立即就地投入救援。唐正云挖破了手指,昼夜不停地从废墟下营救出17名伤员,却无暇顾及不远处废墟下掩埋着的亲人。

“我媳妇找到我,我才知道家里的情况。”几天后,唐正云得知亲人遇难的消息,他强忍悲痛,每天满头大汗地在临时安置点来回奔忙,给受灾群众分发食物,他说:“我是一个兵,几千人等着我救呀!”

参与救灾凸显子弟兵本色

对于和平时期成长起来的民兵们,“生死考验”一词似乎颇为遥远。但对于参与救灾的他们,却是不容回避的现实考量。

地震后,家住龙头山镇的民兵李仲宪和3名民兵一起,抬着担架,将遇难者遗体抬到2公里外的车上。

道路塌方,山间小路寸步难行,稍有不慎就会跌落谷底;遗体腐烂,两层口罩仍难掩气味,李仲宪在路边摘了两把苦蒿,捏碎后夹在口罩中间……就这样,他们在塌方的山石路上往返来回了一天,抬运了数十具遗体。

地震当晚,龙头山镇老街,救援人员在一处废墟下发现幸存者。一个小男孩被卡在了夹缝里,正微弱地呻吟呼救。

一堵危墙已经严重倾斜,摇摇欲坠。救人要紧!来不及多想,家住火德红镇李家山村的鲁甸县人武部民兵李文明和另外两名民兵同时冲进废墟,经过3个小时的奋战,终于将小男孩救了出来。

“等等,好像下面还有人。”刚把小男孩救出,他们听到废墟下又传来敲打声和呼救声。

李文明正欲上前查看,突然余震袭来,“轰隆!”危墙轰然倒塌,数米高的墙体在他的面前坍塌。

家园梦想将民兵紧紧相连

每一次大灾大难前,骨肉血脉、家园梦想将民兵预备役人员紧紧相连,散居于家的他们从四面八方集结,汇聚成一团众志成城、万众一心的洪流。

震后,巧家县包谷垴乡红石岩村进出的道路全部被震塌,昆明警备区的民兵们只得弃车徒步前进。此时,夜黑如墨,暴雨如注,余震袭来,山体不断滑坡,滚石不停飞落,前进道路险象环生。民兵们手拉着手,冲进了飞沙走石的“满天星”地段。

进入灾区,困难接踵而至,民兵们在外运伤员途中遇到一大片塌方,4名民兵用一根绳子捆在腰间连在一起,抬着伤员不顾一切地往前爬。一步,两步,三步……30多米长的塌方,他们一点点挪了过去。

“生死关头,民兵这样团结,没有一个人想着自己。”火德红镇鹊落村村民马清华仍清晰地记得云南民兵预备役师的官兵们帮他拆除危房的情景。

“余震,快躲开!”那天,大地剧烈摇晃,梯子上的预备役战士黄新龙大声喊道。“抓紧梯子,不要动!”梯子下的两位战友不但没有躲开,反而冲过去一边一个紧紧地抱住梯子。

在灾区,这样令人感动的场面常常出现。天气太热,一瓶水在十来个民兵手中传一圈却不见少,带队干部只得下令:“每人必须喝一大口。”晚上睡觉,他们只留了一顶帐篷,让来让去大家谁也不肯睡里面,最后还是让给了灾区群众……

面对群众时他们守纪如铁

巧家县包谷垴乡窝荡村,嵩明县人武部政委毛家明正带队拆除危房。他们爬上房顶,将瓦片一片片地揭下,再一片片地传下来,一栋房子数千片瓦,没有在民兵手里损坏一片。

村民刘太云把民兵的一举一动看在了眼里,并请求民兵们帮他清理危房。然而就在毛政委带民兵去他家清理废墟时,被他挡在了门外。原来,刘太云家里埋有现金,他放心不下。

毛家明带着民兵来到刘太云家,剥开层层泥土寻找起来。3个小时后,民兵们将散落在废墟里的现金全部找到。当沾满泥土的5200元钱一分不少地交到刘太云手里时,他激动地说:“你们就像当年的老红军!”

民兵平时散作民,战时却守纪如铁。震中龙头山镇震后的第一天晚上,一支民兵突击队驻扎在一片葡萄园边上。

第二天清早,民兵们就匆匆忙忙地抢救伤员去了。葡萄园老板见葡萄园边上突然多了几顶空帐篷,立即跑进葡萄园里守着。

一天,两天,三天过去了……老板彻夜守在葡萄园里,没见少过一粒葡萄。而民兵们为了抢救伤员,有的把指甲都刨掉了;他们宁愿干渴难耐,也没有伸手采摘帐篷边上的一粒葡萄……

“民兵们是为了救我们才来的啊!”8月6日黄昏,得知民兵们就要转移,羞愧难当的老板摘了几筐葡萄,悄悄地送进帐篷。

令他没想到的是,次日一大早,竹筐整齐地摆放在他家门前,里面的葡萄颗粒未动。

记者 王廷尧 特约通讯员 朱发江 江彦军 李林帅

最新动态


热门文章

红色扎西网www.ztdj.gov.cn中共昭通市委组织部主办

Copyright@2024 备案号:滇ICP备08100184号-1 联系电话:0870-2121765 技术支持:昭通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