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交流 > 党史学习教育 >内容详情
走进大雄古邦
发布日期:2010-10-12 10:48:23     来源:镇雄县委宣传部
镇雄自西汉设置南广县以来,几经沧桑演变,在各种文化的交汇融合中,这里成为一个文化富集之地,映射出大雄古邦灿烂历史文化的光彩。
镇雄位于云南省东北,云贵川三省结合部,开发较早,历史悠久,曾被称为“大雄古邦”。自公元前135年(西汉武帝建元六年)置南广县起,迄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其间,建置多次变更,先后有南广县、南昌县、南广郡、协州、东安县、芒部部、茫部路、芒部府、镇雄府、镇雄州、镇雄县之称,所辖地域也相应多次变化。著名赤水河发源地,素有“鸡鸣三省”之称。地跨东经104°18′至105°19′,北纬27°17′至27°50′。东以赤水河为界与四川叙永相邻,南连贵州毕节、赫章,西临彝良,北抵威信。县属坡头乡德隆村,即“鸡鸣三省”所在地。县境从东至西99公里,从南到北54公里,总面积3696平方公里。位处云贵高原北部斜坡地带,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全县无坝区,只有半山区、山区和高寒山区。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中部和南部稍平缓。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扶持县、全国煤炭基地县、“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和革命老区县。全县国土面积3696平方公里,辖28个乡镇、244个村(社区)、5232个村(居)民小组,有彝、苗、白、回等17个少数民族。全县春迟秋早、夏短冬长,年均气温11.3℃、年日照1341小时、年降水量914毫米,最高海拔2416米,最低海拔630米,县城海拔1630米。概括起来,镇雄现阶段的基本县情主要是“人口大县、经济小县、财政穷县、基础弱县、资源富县”五句话。
“人口大县”,主要表现为,2009年,全县统计人口已达142.96万人,人口的过度增长对镇雄土地承载能力带来了严峻挑战,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84亩,远远低于全省人均水平,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387人,比全市人口密度高出143人,比全省人口密度高出272人,属云南省第一人口大县。
“经济小县”,主要表现为,2009年,全县生产总值40.61亿元,人均生产总值仅2941元,排名全市全省倒数第一,仅为全市人均水平的51.70%、全省人均水平的21.75%;支撑GDP的一、二、三次产业结构比例是35.0:30.6:34.4,工业比重小、农业产业化水平低,靠煤炭产业支撑的工业经济经营粗放、产业链短、附加值不高;三产不发达、消费水平不高,人均消费品零售总额仅938元,为全市人均水平的59.9%,全省人均水平的20.6%;农民人均纯收入仅2153元,只占全省人均水平的63.9%;全县还有54.91万贫困人口,占全市贫困人口的29.4%,还有5.92万户农民居住茅草房,生活相当困难。
“财政穷县”,主要表现为,2009年,全县财政总收入达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2.009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9.9966亿元,一般预算收入仅占一般预算支出的10.0%。从人均水平上讲,2009年人均财政收入仅237元,为全市人均水平的22.18%,全省人均水平的7.27%;人均财政支出1399元,同样远远低于全市、全省人均水平。工资和运转高度依赖于上级的转移支付,建设资金仅靠有限的煤炭规费收入。
“基础弱县”,主要表现为,2009年,在全县2938公里的公路里程中,仅有二级油路20公里,三级油路10公里,四级油路215公里,等级化率不足10%,比全市低近20个百分点,全县通乡公路还有400多公里不是油路,出滇入川进黔的主通道等级低,“一县连三省”的区位优势难以显现;水利化程度仅为18.6%,比全市低近13个百分点、比全省低近19个百分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教育事业发展滞后,“普九”尚未国检,教师数量和校舍都还很紧缺;电网建设力度不够,农网覆盖率仅为31.1%;城镇基础脆弱、功能不完善、特色不鲜明的问题依然存在。
“资源富县”,主要表现为,全县有丰富的煤炭、硫铁矿、大理石、水晶石、石灰石等矿产资源,其中煤炭资源远景储量达74亿吨,占全省储量的10.7%、全市储量的45%,煤田煤层气储量达843亿立方米,是昭通盆地煤层气总量的7倍;硫铁矿资源远景储量达12.3亿吨,占全国硫铁矿保有储量53.82亿吨的22.9%,县级储量居全国前列;马铃薯、魔芋、木漆、竹笋、蚕桑和生猪、土鸡、肉牛等生物资源丰富;全县富余劳动力高达43万人,居全省之首。
镇雄古城不多,(注)有史记载者,唯芒部土府遗址、画松城遗址、吗哩城遗址、葫芦城遗址、天官府遗迹及今镇雄城而已。街道,自古及今共有六十七个集镇,多数小而窄。历史较远,街宽且长,建筑整齐,居民稍多的街道,仅有六、七处,即今泼机、母享、大湾、芒部、雨河、罗坎、牛场。为使人了解桑梓城镇之情,故将其始末略书其文,以明其情,借鉴于前,发展于后。
土府基址:芒部土府基址,即芒部城,在芒部街后。据悉,系乌蒙后裔阿统子芒部居此,筑土城,因年调代远即废,故不知其规模构造,清时尚有石碑,后来石碑已毁,故无从考究。
画松城:画松城,旧名花通城,在城南二十里柳林之花通山,即今柳林中田坝.系明洪武十五年(1382)秋,颖川候傅友德调大理指挥郑祥(安微合肥人)率兵戍芒部时所建,为土城,不知其城规模。后来郑祥回师大理,土城即废。清光绪间遗址尚存。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及多种地方志书记载,“今云南镇雄西南七里有芒部故城,乌蒙子芒部居此,因号芒部,元时归附,置芒部路,明置府,使土官陇氏世守其地,嘉靖时置镇雄军民府,”以此而论,芒部城并非今之芒部,实为画松城也。镇雄凛生叶如瑄《花通土城流览》七律言,“四围山色翠茏葱,凭吊荒城日始东。铁券犹忘颖国绩,汗青底著指挥忠。沾衣松雾微成雨,扑面花香正向风。遗垒排回春欲暮,一杯太淡夕阳中。”
吗哩城:在城南十余里松林湾梨园处。系明嘉靖五年(1526),第一次改土归流时,改芒部府为镇雄府,以重庆通判程恍为试知府,筑府城于吗哩,故名“吗哩城”。此次改土归流失败,即恢复土司世袭制,革除流官,吗哩城即废。乾隆间知州挠梦铭游吗哩城故址作五言律云:“出郭还寻郭,登山转见山.新塘芒部迥,吗里旧城闲。桑陌连平坝,村烟接黑关。老农无事事,晴雨话田间。”以怀古城。
光绪间遗址尚存.今只见其文而不见其迹。
葫芦城:镇雄旧城北关外,地处城垣,状似葫芦!城建其下,形势易受敌。咸丰五、六年间,地方不靖,防范维艰,文武官员会议,欲于此建一石城,以接城垣,一体连贯,方好固守。州人曾宏连即独立捐款一千金,令其孙曾景福鸠工修建,数月告竣。同治间全城陷没,唯葫芦城坚固,悉保无虞。后被拆毁,遗址在今物资局及县运输公司之间。
天官府:在芒部街西南隅,今粮管所处。系清咸丰举人、同治元年进士、吏部郎中钦差、八省槽粮官、湖北兵备道、芒部人陈维周所建之私人官衙,人称“天官府”。为石木瓦顶结构,周围建围墙,南开大门,建筑宏伟,雕塑精致,内植奇花异草,供其家享受。陈维周逝于北京后,其府渐毁,今只见其残墙石门。
镇雄城:座落在乌蒙山脉北端之乌峰山南麓,海拔一千六百九十米的乌峰镇。城垣始建于清雍正年间,迄今已有二百五十余年的历史,是昭通地区的第二城市,是镇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是清代著名女画家曾兰芳的故乡。
雍正五年(1727)七月,知州崔乃镛报请云贵总督鄂尔泰批准,动用公款筑城,定基于乌峰山南麓半路山半平地。工未兴,崔调任东川府太守。接任知州徐德裕谋修未果,擢升昭通府太守。雍正九年(1731)十月十五日,云南巡抚张允随委知州李至筑砖城,并委易门县尉王景周督工,李至到任,谓前议基址后逼高山,既不坚固,亦难守御,禀明各宪,稍往南移,建于今处。雍正十一年(1733)告竣。城周八百二十五丈,开四门,东门日“肇有”,开于今槐树西侧,南门曰“文德”,开于今一中北侧;西门日“庆丰”,开于今县医院大门西侧;北门曰“沛泽”,开于今猪鬃厂门前。楼橹水洞悉备,独无护城河。
乾隆二十五年(1760)砖墙倾圯,知州宋允清详请云南巡抚刘藻批准,改建为石城。广廓如旧。只将肇有门改为“肇庆”门,文德门改为“启文”门,庆丰门改为“宝城”门,沛洋门改为“拱庚”门。
同治四年(1865)五月五日夜,贵州陶三春攻破州城,城墙悉被摧毁,公署。仓厫、庙宇、学校、民房火焚殆尽。次年七月,知州李延忠请准云南布政使岑毓英拨款修复,维时人民皆属疮痍余生,逃亡四散,守卫民稀,兼之工役难雇,因就旧址减半,将摧倒现存石块整理修筑,于是年底告竣。在原城基础上缩小近一半,周围仅四百五十六丈,高一丈五尺,从东至西一百二十丈,从南至北一百O七丈,女墙垛口七百八十六堵,仍为四门。并建商北二城楼,南楼曰“启文”,北楼曰“迎恩”。于四角建炮台四座。州衙署建于南门,吏目署建于北门、参将署、火药局建于西门,学署、书院建于东门。南门原建于州衙署左侧,光绪二十六年(1900)改建于州衙署右侧,因工不坚,民国十四年(1925)重建。其后,东墙二丈余将倾,民国十九年(1930)商会筹款修复。
城处斜坡,南低北高,座北向南。前临沦泊(河),后枕乌峰(山),左倚凤翅(山),右屏大关(口)。位于北纬二十七度二十六分,东经一百O四度二十五分。其地形四围岗阜环拱,寒暑差为冲和,年均气温十一点三摄氏度,极端最高温度三十三点四摄氏度,极端最低温度零下十一点九摄氏度,年均降雨量九百一十四点六毫米,年均日照时数一千三百四十一小时,年均风速二点一秒米,年均雨淤日数三十四天,年均降雪日数二十三点四天,无霜期二百一十八点六天。
城内原以大十字为中心,分东、南、西、北四正街,又以东西二小十字分为六小街、四小巷,郎中正东街、中正西街、中正南街、中正北街、盐行街、箱子街、文化街(文庙街)、宝源街、老南街(县南街)、启文街(正南街)、民权巷(石桥巷)、好生巷(水巷子)、财神庙巷(新民巷)、太平井巷;北门外有东西顺城街(建设街)、鱼塘街(胜利街)、新民街(新街,和平街);东郊有油榨街。民国三十年(1941)五月,新建中山路。城市范围扩至零点四八平方公里,街道路全为石板铺就。清代在城内外建有宏伟壮观、雕刻精致的斯文牌坊、双节牌坊、何张氏牌坊、吕胡氏牌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全部拆毁;清代建有较场’坝、演武厅;簧宫(学宫)、文昌宫、武庙、魁星阁、城隆庙、万寿宫、西源寺、楚圣宫、万佛寺、忠烈祠、巧圣宫、观音庙、江西庙、贵州庙、四川庙(川主庙)、南坛、 北坛、龙神寺、财神庙、先农坛、岑公祠,建国后大部份拆除,部份改作他用;民国时期修建的福音堂、中山公园、映蜂楼除保留福音堂外,其余全部拆除。古迹虽已毁去,但人们还常常背诵着查阁门联和中山公园门联。奎阁门联是,“笔顺耸城南,喜将旧阁翻新,创宏规,台开八面,楼建三层,频临时,一览众山皆小;查垣迎北斗,看移文宫傍武,接正脉,后枕乌峰,左倚凤翅,对列处,共扶多士联登。”中山公园门联是:“天下为公到此间自由是路;大同有象关不住春色满园。”清代以来所立的簧宫碑、武庙碑、城隍庙碑、奎阁碑,严禁夫役碑、饶公去思碑、徐德裕遗爱碑、五通碑,岑公祠碑、卫城碉堡及多人之德政碑已全部毁去,只残存中西共仰碑、三皇碑和一块缺角德政碑。城内外有供城市居民饮用水井十余口,即:大龙井、小龙井、花椒井、杨家井、瓦窑井、冒沙井、萧家井、双水并、李家井、太平井、黄泥坡井、大堰塘井
镇雄城,是一座自然风景秀丽的山城。盛产柿饼梨和樱桃,四山多产山茶花、杜鹃花。春来梨花掩映,夏暑绿柳成荫,古皂角、古槐树、古银杏、古松柏,独树参天,绿荫满地。城内有灯杆六架,逢年过节满城灯光照耀,有如白昼。供人游览的风景名胜有乌峰耸翠、白人仙影、凤岭樵歌、佛寺垂扬、墨池流香、二仙共饮、飞瀑流珠及明代陇应祥、张东启墓,还有孔子和陇天成铜像。这些风景古迹多数已被破坏。有诗曰:
乌峰耸翠
一山苍翠镇遥边,掩映雄州半壁天。
嶂扫雨余光接日,峰撑云际气淩烟。
梧桐韵古人家仰,杨柳阴浓佛寺传。
东望龙头环凤翅,人文毓秀焕南滇。
白人仙影
竟道仙翁不染尘,何为有气出金银。
鬚眉皎皎觇殊像,面目皑皑忆化身。
岂是云烟工设色,故将山石竞传神。
至今山畔斜晖后,父老犹然指点频。
平坝春耕
平畴远眺绿纵横,促了蚕桑又促耕。
雨后锄分秧子密,风来笠散杏花轻。
一畦妇瞌惊鸥梦,两岸童牵听犊声。
喜得生机真满眼,金秋稳许庆丰盈。
桂矶秋钓
清秋把钓乐无涯,矶畔丛生有桂花。
晓日蓑披金粟绕,晚风竿拥玉轮斜。
悠扬笛韵随心远,馥郁樨香扑鼻赊。
不觉满山红叶下,归来妇子饱鱼虾。
梅坳流云
叆叇流云岭畔横,传来梅坳影分明。
无心岫具离奇势,有像峰留淡岩情。
雾结烟霏终古在,山环水绕至今名。
坐看不愿随闲客,愿作甘霏润众生。
月窟禅光
层岩深绕毓烟霞,忽地禅光月鉴赊。
广大无边来佛果,圆明地底现昙花。
一轮皎皎音声寂,三界空空色相华。
悟得前身金粟影,广寒小住似仙家。
一星拱斗
翘着参差北斗横,一星南极拱峥嵘。
人间七石安排定,天下三阶护卫明。
象著瑶台槐棘列,心软璧府蒮葵倾。
珠矶灿烂斯文贵,怪底华颠羡后生。
二水怀珠
风说骊珠毓此川,瀠洄水抱不知年。
深溪贮处晶莹现,合浦还来转折圆。
气接短长光皎皎,流交左右意渊渊。
定风定海千秋永,漫共招凉一样传。
(注:选自《镇雄县志》)
这里是革命历史风雨激荡和浸润的红色热土,1935年2月,红一方面军进入镇雄,采取“兜圈子——穿敌阵杀敌”;“强渡赤水——击退民团”;“槲烟林战斗——击溃敌军”;“佯攻镇雄——红军东进”,引川滇黔敌军主力,避实就虚,红军二渡赤水。1936年3月,红二、六军团进入镇雄,“破天险——奇袭广德关”;“过八卡——贺龙点兵南天门”;“夜宿八卡——美名传扬”;“集结巴溜——与敌回旋”;“敌机轰炸——安尔留英灵”;“出奇兵——激战哲庄坝”;“巧妙突围——挥师南下”等留名千古。中国革命在赤水河畔,在“鸡呜三省”的会议中,在“四渡赤水”的转战中,在“乌蒙回旋”的战斗中,获得了转机,踏上了胜利的征途。
赤水河,这条“英雄河”、“美酒河”、“母亲河”养育着镇雄百万人民,她在崇山峻岭中汇集无数溪流奔涌而出。
两千多年来,一条南方丝绸之路横贯云南东西,带来了无尽的财富,“金腾越,银镇雄”留名千古,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后,经过镇雄人民一代又一代的不懈努力,在“齐心协力谋发展,千方百计建和谐”的时代呼唤中,镇雄人民受到四川、重庆先进文化思潮的影响,接受了贵州人民豪爽的性格,具有云南人民淳朴善良的美德,古邦儿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历史进程中精神风貌的真实写照。
奇特的地貌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就了镇雄无比绚丽的山川景象和历史文化,神奇的乌峰山苍峰叠翠,浩渺的果珠云海蒸腾滚动,“鸡呜三省”的自然神话源远流长,赤水源头承载着无数英雄艰辛的梦想。镇雄县委、县人民政府把镇雄定位在辐射1000公路范围内(县城驻地乌峰镇,距省城昆明598公里,距贵阳326公里,距重庆505公里,距成都618公里,距昭通265公里)包括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在内的1亿9千多万人口,构建中的第三亚欧大陆桥的组成部分来思考,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一个主题,抓住“转变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转换”两个关键,建设“煤电化、生物资源开发、劳务输出”三大基地,打牢“交通、水利、电力、城镇建设”四个基础,实施“工业强县、科教兴县、依法治县、开放活县和可持续发展”五大战略,发展“煤炭、化工、电力、建材、生物资源开发和以劳务输出为主的服务业”六大产业(即“123456”发展思路),着力写好“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的社会间接资本文章;着力写好以培育产业集群为重点的产业资本文章;着力写好以提高劳动者素质为重点的人力资本文章,努力打造今日镇雄效应。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蕴涵着镇雄人民为实现共同理想,立志有所作为,为完成共同的任务而联合起来,使出全部力量,鼓起勇气,越过地区或时期的界限,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增厚美德,容载万物,即使颠沛流离,也不屈不挠、一往无前的气概,体现了镇雄各族人民在列届县委政府的领导下,精诚团结、敢于胜利的浩然正气。镇雄各族人民世世代代的奋斗历程,走出大山、走出农村、走出镇雄,阔步东西开发道,心存南北展雄风,就像奔流不息的赤水河,百转千迴、低吟高唱,走出峡谷、冲出大山,融入江河,奔向大海、拥抱世界。这种精神是我们世代传承的宝贵财富,是我们攻坚克难的有力武器,永远是我们开创未来的不竭动力。镇雄县位居滇黔接合部,是昭通的东大门、云南连接贵州最为紧密的百万人口大县,具有“区位特殊、地位重要、基础薄弱、发展滞后、潜力极大、前景看好”等特点。镇雄的发展水平、形象、影响力在全市乃至全省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为把镇雄县打造成继昭阳区之后的次级中心城市,使之扮演好龙头窗口、表率、举旗人的角色,就要以“自强不息、坚韧拼搏、团结进取、奋勇跨越”的镇雄时代精神统领思想阵地,树立雄心大志和责任意识、机遇意识、赶超意识,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进取精神,依山就势建设独具特色、具有深厚的滇东北大雄古邦文化底蕴、集重工商贸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中等生态城市。努力把镇雄建设成为云南重要的“煤电化生产基地”、“中国木漆之乡”、“滇东北独具特色的现代化中等山地生态城市”。

最新动态


热门文章

红色扎西网www.ztdj.gov.cn中共昭通市委组织部主办

Copyright@2024 备案号:滇ICP备08100184号-1 联系电话:0870-2121765 技术支持:昭通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