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交流 > 党史学习教育 >内容详情
荞子与我的人生
发布日期:2010-10-12 10:10:50     来源:昭阳区委宣传部宣传科
我的童年时光里,有过这样一段生活,已经过去20多年了,如荞子一般弥漫着苦涩和芳香,让人记忆犹新。
就像很多小说都有一段引子,那段生活的引子是我读小学二年级的时候,父亲去世得早,全家六口人的生活全靠母亲那有限的月薪工资来维持。我不知道是“天无绝人之路”呢,还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母亲带着我们过日子总是东挪西借,东拼西凑,才能勉强解决温饱问题。
那年月我们都是吃长饭的日子,我家很快就没米吃了。我一看到别人家的烟囱冒烟,就觉得肚子饿,母亲索性把米和苞谷兑换成荞子来充饥还说服我们荞子容易填饱肚子。从此以后,我们大多数日子就吃荞子做的食品度日。母亲用稀释过的糖精和荞面做成的荞窝窝头我最爱吃。那年头冬天很冷,嘴呼吸出来的气体立即凝固成晶莹的小水珠。我总是捏着母亲替我呵护好的小火炉带上两个荞窝窝头走进教室。我常常用一本书竖在桌子上佯装看书听课,躲在桌子下面烘烤黄灿灿的窝窝头,那清香味散发出来,惹得我的同桌清口水情不自禁地流了出来。这种事曾经影响了我的学习。班主任老师便把我上课不专心听讲,埋头烤东西吃的情况传到了母亲的耳朵里。母亲开始是好言相劝,接着是棍棒教育。我那时是条“好汉”,软硬不吃,母亲让我滚出去,我就出去。我跑到省耕塘边坐在石头上回忆父亲活着时,我那些美好时光便伤心得潸然落泪。之后就对着一泓白茫茫的水发呆。“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该是智者,从水鸟用羽翼点了一下水面,我想到了一种游戏——打水漂。我玩了一下午才偷偷回家,到家的时候有点伤感,又要吃荞疙瘩饭了。
但明天的事谁也说不清,后来我居然对荞疙瘩有了感情。我差不多是在母亲不紧不慢的叙述里吃了一碗又一碗的荞疙瘩。母亲所讲的事是朱提乌蒙古城的轶文奇事,那些斑驳的故事代代相传,听也听不完。母亲所讲的故事大同小异:主人公幼年总是缺衣少食,但勤奋读书,终于取得功名,当上大官,泽及后世,或者著书立说,万世留名。我那时对那些公式化的故事百听不厌,等我发现“上当受骗”时已上了初中,那些故事是我安然地啃窝窝头,吃荞疙瘩饭的精神支柱,我甚至把吃荞子当成自豪的事。那么多了不起的人物都吃过粗粮淡饭,我似乎是从那时开始懂事的。
日子在苦味中平平淡淡过去。现在已很没吃到荞子之类的食物了。人生在坎坷里出现了转折,就像我家老屋院子里种的枣树没有一根树枝是直的,却枝枝向上。如今说起荞子,我感悟到荞子与我的人生,如同雨水与庄稼,天空与飞鸟,广袤的土地与芸芸众生的关系。

最新动态


热门文章

红色扎西网www.ztdj.gov.cn中共昭通市委组织部主办

Copyright@2024 备案号:滇ICP备08100184号-1 联系电话:0870-2121765 技术支持:昭通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