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 > 人才工作 >内容详情
关于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的调查与思考
发布日期:2009-05-26 10:29:41     来源:绥江县委组织部
加强和改进对流动党员的管理,使他们在流动中能够及时编入党的一个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党员管理的一个新课题,也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笔者通过近期的调研,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以期加强全县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
一、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流动党员活动难开展。由于外出党员远离属地党组织,流动时间较长,即使节假日回家,也是来去匆匆,很少参加或不参加党组织的活动,没有主动向组织汇报,领取流动党员活动证。部分党员不主动与从业地党组织联系,没有亮明身份,及时参加从业地党组织的组织生活。
(二)流动党员党费难收缴。由于流动党员常年在外,与党组织缺少联系,虽然多数的流动党员能够在春节返乡时一次性补交全年党费或外出前一次性提前交纳全年党费,有的由其亲属代为交纳,但仍有一小部分党员长时间不主动向党组织联系、交纳党费、汇报工作情况,在党员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
(三)流动党员作用难发挥。从业地党组织对流入的党员难以摸清底子或不愿管理,导致流动党员极少能过正常的组织生活,在一定程度打击的党员的信心,也就难以有效发挥流动党员在从业地党组织中的先锋模范作用。部分党组织缺少激发流动党员潜能的办法和措施,没有主动为流动党员施展才能营造环境、构筑平台,致使流动党员的优势和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四)流动党员认识难提高。部分流动党员缺乏发挥自身作用的主动性,政治素质不高,在从业地未主动亮明身份,经受不住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再加上组织的教育管理不能及时跟上,致使其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认识得不到有效提高。有的虽然亮明了身份,自身学习还不够,对组织的管理不够支持,认为在哪点都是一样,未及时将组织关系转入,给组织管理造成一定难度,增加了基层党组织的管理成本。
(五)流动党员管理难规范。由于基层党组织队伍中,大部分党组织书记年龄老化、文化素质偏低、对政策的理解离组织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对流动党员的管理督促不够;部分党支部书记力不从心,年轻后备干部仍然紧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流动党员的管理。个别基层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的管理督促不够,管理人员更换频繁,新手又有一个熟悉过程,党员虽然亮明了身份,但没有及时、有效地督促党员将党组织关系转入,纳入正式党员进行管理,造成原党组织难以管理。
二、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的建议及对策
(一)多形式教育,提高流动党员的思想觉悟。一是抓好党支部书记培训,提高“免疫力”。各党工委每年至少集中党支部书记教育培训2次,及时为党支部书记鼓劲、充电,提高“免疫力”。二是打好流动前的“预防针”。严格“三会一课”制度,抓好党员经常性管理教育,及时掌握流动党员的流向,在党员流出前能做到组织提前知晓党员的下步工作去向,打好预防针。三是抓好流动党员“对症治疗”。党员流动期间,党组织应采取邮寄学习资料、发信函、电话联系等方式,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经常性教育,了解、掌握党员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现状,分类指导,加强组织关怀,提高综合素质,使外出党员时刻想到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按党员标准要求自己,树立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四是适时对流动党员“补充营养”。外出党员返乡后,党组织应采取上门走访、集中座谈等形式,对流动党员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等知识的培训、座谈,并加强流动党员“宗旨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教育、“政策法规教育”、“科技文化知识教育”等,适时补充营养,并将外出务工所取得的好经验、好做法保留在家乡、奉献在家乡。
(二)多举措管理,提升流动党员管理质量。一是落实责任。党支部班子分工合作,责任到人,明确支部班子成员联系党员经常性教育工作制度,及时掌握流动党员的联系方式了解党员在外的工作、生活和思想状况,并录入流动党员信息库。按照地域、行业、单位,教育流入党员亮明身份,已经亮明身份的,按照要求及时将组织关系转入,并做好资料送学。二是健全组织。在村、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中健全党组织,让流动党员“有家可进”。共同做好流动党员外出期间的教育管理工作,确保党员流动不流失,离乡不离党。三是接转关系。党员外出时间6个月以上,从业地点固定,及时接转组织关系,融入组织的关怀。以便认真履行义务,正确行使权利。党组织之间要加强交流,共同抓好管理。对流入的外地党员,也要加强督促,做好组织关系接转工作。四是坚持持证。对未转移组织关系又没有临时党支部的流动党员,继续实行《流动党员活动证》和《党员证明信》管理。向流入地党组织验证后,流入地党组织应做好备案工作,妥善安排流入党员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和其它应该参加的党内活动,做好记载。五要定期回审。根据目前广大农村办公条件差、村党组织书记补助低等实际,结合“12371”党员咨询服务电话的开通,由流入地基层党组织每半年对流入党员作出一次鉴定,统一上报给基层党委,然后通过电子邮件、电话、传真等方式反馈给原党组织,共同促使流动党员主动与流入地党组织联系,亮出党员身份,按时参加组织活动,消除“三不党员”。
(三)多模式整合,规范流动党员管理机制。一是创新党员发展模式。在党员发展模式上,对外出务工优秀青年采取异地培养、委托培养、跟踪培养、驻地党组织协助培养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增强培养效果,提高新党员的城乡实践经验。二是探索党员教育模式。通过采取岗位培训、学历培训、送外培训等多种途径,积极构建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党员教育培训格局,使党员在学习培训、党课教育、电化教育、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等多层面受到教育。三是健全党员服务体系。围绕立足本职岗位,争创一流业绩,通过“党员承诺制”、“设岗定责”、“结对帮扶”等做法,使城乡党员积极参与“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活动,形成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的党员服务网络,实现党员活动区域化、服务社会化。
(四)多结合培养,搭建流动党员建功平台。一是结合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在当前大力推广农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的新形势下,吸引回乡创业的流动党员参与、支持该项工作,保障他们的权利,体现党组织对他们政治上的关心,权利与义务间的平等。二是结合阳光政府建设。各政府职能部门要按照“阳光政府、有限政府”的四项制度要求,在人力资源信息咨询服务、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农业产业扶贫贷款发放、子女入学、医疗保险等方面做到服务工作,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以解决他们务工创业的后顾之忧。三是结合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认真总结“三学”、“云峰先锋”工程、“先进性教育”、“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所取得的成果,通过开展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党员“亮身份、树形象”等活动,激发流动党员干事创业的热情,促使他们把思想统一到“为驻地服务、为家乡争光”上来。采取组织集中学习、电化教育、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等方法,引导流动党员不断开阔视野、增长才干,增强“双带”能力。
(五)多途径从严,纯洁流动党员队伍。一是严把党员“入口关”。严格按照发展党员“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十六”字方针和绥江县发展党员“预审制、公示制、票决制和责任追究制”等制度要求,严把党员入口关,把在农村、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生产一线、工作骨干中的年轻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员队伍中来,从入口保纯洁性。二是严把党员“监督关”。各级党组织要加大党务公开的力度和范围,增强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主动性,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加强对党员的监管。广大党员要按照《党章》、《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严约束和规范自身的行为,自觉接受并正确对待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三是严把党员“处置关”。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严格按照党员标准,认真做好对流动党员组织考察和表彰、处置工作,对流动党员中的“三不党员”(不办理组织关系、不交纳党费、不过组织生活),经过教育不改正的,在每年的民主评议工作中严格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置,纯洁党的队伍。

最新动态


热门文章

红色扎西网www.ztdj.gov.cn中共昭通市委组织部主办

Copyright@2024 备案号:滇ICP备08100184号-1 联系电话:0870-2121765 技术支持:昭通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