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 > 人才工作 >内容详情
教师现代教育观念的转变
发布日期:2009-05-11 09:41:36     来源:永善县团结乡中心校

现代教育教学的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正确把握学科特点,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更好地搞好教学质量,我们教师的观念必须更新。下面就教师的观念转变与更新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一)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要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转向“平等中的对话者”教师必须认同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转变传统的“教师中心”的做法。

(二)从教师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要由原来的“教材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实施者、开发者”

在原有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把“课程”看作是“学科科目”与“教材”,甚至就是书面的“教科书”。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是按照教育行政部门各项规定的执行者,成为各种教学参考资料的简单照搬者。。

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教师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三)从教师作用于学生与课程的联系看,要实现以下几方面的角色转变

1、由“人类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现在科学发展快,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也多样化了,有些知识学生可能比教师还懂。教师的作用也不再是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而应该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是学生知识体系主动建构的促进者。

根据建构主义观点,学习是学生以自身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活动,如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新课程理论认为,“学习”不再是单纯的为了分数而学习,甚至不是为了知识而学习,而是为了“学会学习”而学习。

2、由“教学过程的控制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

转变学生过于注重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的状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必然要求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于此同时,教师的角色也必然发生转变,由教学过程的控制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同时,教师还要清醒地意识到,引导学生学习是自己的职责,教师的引导对学生的发展极为重要。因为学生的学习需要引导,教师要做到很好地引导学生学习,自己必须在知识面、理论水平、认识水平、洞察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具备较高的修养。

3、由“学习结果的评判者、挑剔者”转变为“学生继续学习的激励者、欣赏者”

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传统的评价是十分关注结果的。学校对学生成绩的考察主要以考试的方式进行的,在教师的观念中,考试成为一种工具,运用这种工具,达到甄别和选拔学生的目的。在这一过程,教师毫无疑问就成了评判者。

建立一个新的评价体系教师要成为学生继续学习的激励者、欣赏者。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可以学好的,激励学生多给学生一份心理上的支持,欣赏学生,教师要看到学生的长处、亮点。

二、传统学习方式向现代学习方式的转化

正确的、合理的、先进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加深所学内容的记忆和理解程度,并使其能够较迅速地转化为主体自身的认识和实践能力。错误的、不合理的、陈旧落后的学习方式往往停留在对所学内容的简单记忆和浅层次的直观理解上,也不能够或较慢地转化为主体的实际能力。学习方式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从时代和发展的角度可以划分为传统学习方式和现代学习方式两大类。当前学习方式的进步也就主要表现为传统学习方式向现代学习方式的转化。

(一)传统学习方式的主要弊端

所谓传统学习方式就是在传统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绝大多数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共同运用的学习方式。在传统教育教学过程中,学习方式的特点主要是由教师教学的方法决定的,然而,教师的教学方法又主要由制度化的教师观所决定。也就是说,传统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限制和束缚了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多元选择与创造性。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下,教学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把学生当作装知识的“容器”,没有思维的碰撞,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学生被动、依赖、丧失主动性,过于服从权威,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主体学习途径、手段的单一性。学习主体获取知识和技能主要甚至唯一依靠教师直接传授,缺乏更多的学习途径和手段。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学习主体大多是孤立的缺乏联系的单一个体,不能形成大规模的集团和社会的整体性质的学习活动。在传统的教学思想的影响下,我国的课堂教学在整体上缺乏现实感和生活感,学生的整个精神生活被定格在科学世界和书本世界之中,散失了应有的完整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存在着一种疏远学生当下现实生活和社会实际的片面倾向,学生的学习只注重科学世界和书本世界,远离了自己的生活世界。

(二)现代教育所倡导的学习方式

新的学习方式要求从传统的以被动的、接受的、封闭的学习方式转变为合作的、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与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创造性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现代教育有以下学习方式:

1、合作学习

建立在合作基础之上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将自身的学习行为有机融入到小组或团队的集体学习活动之中,在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时,展开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合作学习的场景中,进行广泛的合作与交流,每一位学生都可以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与他人共享学习资源。这样的学习方式能有效转化和消除学生之间过度的学习压力,有助于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进行积极的沟通,形成学习的责任感、培养合作的精神和相互支持、配合的良好品质。

2、问题学习

要求学生以问题作为学习的载体,自觉以问题为中心,围绕问题的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来组织自己的学习活动,并在这样的活动中逐步形成一种强烈而又稳定的问题意识,始终保持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

3、实践学习

传统的学习方式割裂了学习与实践辩证统一的关系,过分强调书本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结果造成学生高分低能、厌学、逃学等不良后果。

学生生活于火热的社会实践中,诚然,作为其生活的重要部分的学习活动也应深深地根植于实践。在某种意义上,学习与生活、实践是辩证统一的。只有在多姿多彩的社会实践中发掘学习资源,学习才是生动的、鲜活的、真实的;只有在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中展开学习过程,学习才是完整的、详尽的、美妙的;只有在绚丽多姿的社会实践中体验学习感受,学习才是亲近的、深刻的、诗意的;只有在变化多端的社会实践中评价学习成果,学习才是高效的、智慧的、灵动的。由此,新的学习方式是基于实践的。

4、探的学习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探究过程。学生的学习总是以自己现有的需要、价值取向以及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认知方式为基础,能动地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筛选、加工和改造,最终以自身的方式将知识吸纳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去。是带着“个人的自传性经验”独立分析、判断与创造的活动,这是一种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性经验之上的“继续不断的构建”过程,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探究过程。

(三)如何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1、更新教学观念

1)摆正和处理好课程与教学的关系。传统的课程观和教学观认为:教学是课程的传递和接受的过程,它规定学校“怎么教”;课程是学校教学的实体和内容,它规定学校“教什么”。

2)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在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中学习新知识,习得学习的基本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要把过程和方法视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探索、思考、观察、操作、想象、质疑、创新的过程;真正树立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的理念,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必备的基础。

4)教学既要关注学科,更要关注人。在新课程实施中,要求我们去关注具有独特个性的、活生生的人,要关注他们的喜怒哀乐,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要关注他们的情感。去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人格养成,会使教学过程成为道德表现和人格体验,会使知识学习过程成为道德的提升和人格养成的过程。

2、充分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

凡是有助于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活动所能开发与利用的物质的、精神的材料与教材都是课程资源,如图书资料、音像资料、风俗习惯、名胜古迹、自然景观等。充分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对于密切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密切教育与学生生活世界的联系,对于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给学生提供尽可能优越的成长环境,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3、开展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总之,我们要不断更新转变观念,不断探索研究,大但实践,为祖国的教育添光彩。

最新动态


热门文章

红色扎西网www.ztdj.gov.cn中共昭通市委组织部主办

Copyright@2024 备案号:滇ICP备08100184号-1 联系电话:0870-2121765 技术支持:昭通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