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 > 人才工作 >内容详情
夜礼斌:在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发布日期:2009-03-13 11:13:09     来源:昭通市委组织部远程办

2009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三农”工作,意义特别重大。要切实提高两个认识、明确三大目标、加强四项工作、强化五个保障。
一、切实提高两个认识
(一)必须进一步提高对“三农”工作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三农”问题历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也是党和政府长期以来致力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在全面分析了“三农”在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历史贡献和当前的突出矛盾时深刻指出: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在此基础上,作出了“三个进入”的基本判断,即: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期;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三个进入”表明,“三农”工作已经步入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转型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正处于一个具有战略转折意义的历史关口。这就要求我们抓“三农”工作的观念和思路必须与时俱进,实现一个较大的转变。按照“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的总体思路,并从“三大方面”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从当前看,扩内需、保增长,最大的潜力在农村;调结构、上水平,广阔的空间在农村;保民生、保稳定,重点和难点也在农村。在这样的大背景、大格局、大变化中,如何抢抓机遇、谋求发展、乘势而上,加快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步伐,就必须将思想认识进一步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对“三农”工作的正确判断和科学决策上来。首先要牢固树立以城带乡的理念。要转变“就农村抓农村”的旧观念,把加快城镇建设作为一项战略举措,进一步完善全市城镇规划布局,推进以昭阳中心城市、各县区县城、中心集镇为重点的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工业向园区集中、园区向城镇集中、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城乡一体化进程。其次要牢固树立以工促农的理念。要转变“就农业抓农业”的旧思维,以工业化的理念指导农业,以产业化的思路经营农业,坚持把工业的管理理念、生产方式、营销手段、科学技术引入农业,强化农业生产经营中的市场、质量、标准、竞争意识,从根本上提升农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第三要牢固树立现代农业的理念。要突破传统的农业发展方式,更加注重调整优化产业产品结构,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体系建设,更加注重发展循环农业、节约农业、生态农业、设施农业,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四要牢固树立协调发展的理念。要转变重经济、轻社会的倾向,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使农民从传统生活方式向现代文明生活方式转变。第五要牢固树立服务为主的理念。要改变以管理为主的农村工作方法,大力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推进农村综合体制改革,强化服务职能,把工作重心转到为“三农”发展提供优质服务上来。
(二)必须进一步提高对我市“三农”工作现状的认识。当前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形势,基本可用3句话来概括:基础较差、形势严峻、前景看好。基础较差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比较效益低。粮食种植面积偏大,经济作物种植比例偏低,粮经比例为6.5:3.5,农、牧、副比例为4.4:4.8:0.8。二是城乡二元结构突出。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00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116元,差别比为4.7:1,而全国为3.3:1,全省为4.3:1;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是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的44.4%和68.2%。2008年全市城镇人均消费7347元,农村人均消费仅1947元,差别比是3.8:1。农村人口较多,城镇小乡村大,城乡产业关联度低,统筹城乡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三是农业基础薄弱。2008年,全市有效灌溉保证率只有29%,还有182万农民的饮水安全问题没有解决。全市的县级公路、县乡公路、乡村公路,大多都是等外路,通行能力十分有限。电力基础设施落后,电力体制还没有完全理顺,农网改造任务较为繁重。四是农村贫困面大。2008年全市仍有贫困人口93.6万人,占全省贫困人口的17.6%,占全市总人口的17%。五是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科技、人口与计生、环境保护等社会事业发展十分滞后。形势严峻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产品价格下行压力加大,增加了稳定农业生产和提高农民收入的难度。二是农民劳务输出困难,大量农民工失业返乡,依靠工资性收入增收的手段受到严重制约。三是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压力加大,实现农产品加工业持续稳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的任务更加艰巨。四是我市处于灾害频发地区,基本上是无灾不成年,无大灾不成年,抗御自然灾害的任务比较繁重。前景看好主要表现在: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越来越重视“三农”工作,中央1号文件连续6年锁定“三农”问题,2009年1号文件又出台了“四个用于”、“四个扩大”、“四个提高”、“四个取消”等一系列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政策措施,省委、省政府及时出台了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的实施意见,“三农”工作的政策体系日趋完善,行政氛围不断优化。二是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大幅度增加对“三农”的投入,更加有利于我们争取支持,加快改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作。三是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深化农村制度改革的一系列新政策新举措,必将深入持久地激发调动社会各界尤其是农民群众投资农业、建设农村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四是以农用生产资料为重点的工业产品价格下跌,有利于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五是全市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各级政府对农业的投入越来越大,有利于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六是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市农业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有利于抗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因此,全市各级各部门一方面要冷静面对困难和挑战,树立打持久战、攻坚战的思想,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另一方面,要充分把握机遇、增强信心、坚定信念、抢抓机遇,扎扎实实地做好“三农”工作,为努力实现富民强市新跨越奠定坚实基础。
二、明确三大目标
(一)农民增收的目标。今年农民增收要达到15%以上,力争实现20%的工作目标,确保农民人均纯收入至少增加320元以上,达到2436元。
(二)粮食产量增长的目标。今年粮食产量要实现增长7%的目标,力争达到10%的工作目标,粮食总产量达160 万吨,人均有粮达310公斤以上,确保粮食安全。
(三)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经过今年的努力,将农业、畜牧业与副业(含林业、渔业和其他服务业)之间的比例由去年的4.4:4.8:0.8,调整为4.2:4.8:1;将粮经比例由去年的6.5:3.5,调整为6.3:3.7。再通过3年的努力,到2012年,将农业、畜牧业与副业之间的比例调整为 3.5:4.5:2(即:全市农、牧、副总产值达184.5亿元,其中:农业产值64亿元,畜牧业产值83亿元,副业产值37.5亿元);粮经比例调整为6:4。
三、加强四项工作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要加强重点水源工程建设。扎实抓好重点水源工程建设,认真实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放手发展小水窖、小水利、小沟渠,确保年内解决 42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实现新增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二是要加强耕地质量建设。重点围绕中低产田改造,加强高产稳产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2009年完成32万亩建设任务。三是要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全面启动镇-彝-威及绥水、昭彝三条二级公路建设,加快推进通乡油路、通达工程建设,完成农村通乡油路、通达工程2916公里。四是要抓好农村电网改造。积极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加快城乡电网改造和高标准建设超高压输变电站。五是要加强农业机械推广。紧紧抓住今年国家加大对农机具购置补贴力度的机遇,通过争取上级支持、各县区筹措,重点扶持发展一批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努力提高全市农业机械化程度。六是要加强农村清洁能源建设。以发展农村沼气、秸秆综合利用为主要内容,积极争取农村能源建设项目,着力发展农村清洁能源。
(二)加强农业支柱产业培植。一是要毫不松懈地抓好粮食生产。紧紧围绕粮食增长7%的目标任务,落实好粮食安全责任制和粮食补贴政策。稳定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科技水平,组织实施好市、县、乡、村各级高产稳产样板。二是要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在稳定粮烟生产的前提下,加快发展“八大农业优势产业”,努力把昭通建设成为云南重要的烟草、马铃薯、蔬菜、苹果、蚕桑、魔芋、核桃生产基地。充分发挥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示范作用,狠抓烟草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完成烤烟种植40万亩和收购97万担的任务。要努力把畜牧业做成强势产业,发展种养结合的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00户、养殖示范小区100个。引导和支持龙头企业建设养殖小区,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化商品生产示范基地。三是要抓好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鼓励发展天麻协会、果蔬协会等农产品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统一农产品生产、检测、销售,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结合起来,带动群众增收。要大力实施“农产品加工推进工程”,积极引进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和企业集团参与我市农特产品精深加工和基地建设,争取用2到3年时间,在全市重点培育10至15户规模较大、技术先进、带动辐射力强、品牌优势明显的区域性龙头骨干企业。四是要抓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防疫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逐步建立村级服务点。大力支持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经纪人、龙头企业等开展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活动。着力抓好昭阳区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加快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积极探索“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销售模式,提高农产品的组织化程度。五是要抓好科技服务。深入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促进先进适用技术进村入户,办好各类示范样板,逐步启动5个县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提高农业科技转化率。大规模开展新型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科学种养水平。积极开展标准化技术推广应用,推进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建设,不断扩大种养业标准化示范区的数量和规模。六是要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深入实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基地认定及产品认证工作,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加大农产品注册商标和地理标识保护力度、农产品品牌推介力度,抓好名牌战略规划,打造一批全省、全国知名的名牌产品。
(三)加强农村民生工作。一是要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让农民靠政策和逐步提高农产品价格促增收。要加大结构调整力度,让农民从挖掘农业内部潜力中促增收,力争今年种植业、畜牧业支撑农民人均增收200元以上。重视多形式多层次多领域扩大农村就业、强化农村劳动力培训和劳务输出,实现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15万人次以上,稳定转移就业100万人左右,实现务工净收入不低于60亿元的目标。组织农民大规模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让农民从以奖代补、以工代赈等途径中增收。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和返乡创业,让农民在活跃农村经济中增收。二是要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加大“两基”攻坚和巩固提高力度,力争今年内全面完成“普九”任务;巩固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成果,切实保障农民工、临时工和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争取将新农合的覆盖率提高到90%以上;抓好消除农村破烂茅草房3万户、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等民房改造工程,解决好农村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问题;加大“五保户”的集中供养和敬老院建设工作力度,强化农村特殊困难弱势群体的生活保障;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低保制度,认真做好提标扩面工作,努力实现应保尽保;深入实施乡村综合文化站、乡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等农村文化惠民工程,抓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毫不松懈地抓好农村人口与计生工作,确保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7‰以内,力争控制到8.5‰以内;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强化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搞好农业污染普查数据分析总结及成果开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三是要着力提升农村消费水平。积极组织开展好“家电下乡”,引导企业开拓农村市场,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提升农民消费水平。四是要扎实抓好农村扶贫开发。按照新的扶贫标准,着力抓好整村推进、产业扶贫、劳务输出、“百千万帮扶”和农村贫困人口社会救助等工作,努力实现解决和巩固贫困人口温饱的年度目标任务。五是要着力抓好新农村建设。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2009年起,要整合资金、加大投入,每年建成一批不同层次、不同标准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
(四)推进农村各项改革。一是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使用权流转。切实落实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长久不变的要求,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双层经营体制的前提下,依法推进承包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允许土地在自愿、自觉、合理、合法的情况下正常流转,积极稳妥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要抓紧建立土地流转市场体系,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二是要加快推进集体林权改革。圆满完成深化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逐步使林业发展成为在大农业当中收入稳步增加、结构不断调整的产业。三是要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着力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创新农村担保机制。金融机构要充分发挥服务“三农”的主力军作用,为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抓紧制定农业政策性保险、财政投入和信贷支持相结合的配套政策,积极搭建农村融资新平台,引导和吸纳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向农村。四是要加快推进基层农技推广管理体制改革。以整合资源、增强科技实力、提高效益为目标,深化各项农业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增强农技推广体系的发展活力,充分发挥农技推广、科研部门在全市现代农业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四、强化五个保障
(一)切实加大投入力度。一是要紧紧抓住中央、省扩大内需和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重大机遇,深入研究有关政策,科学合理编制项目,力求做到行动快、方向准、工作实,争取中央、省对我市农业农村发展各个方面给予更多更大的支持和倾斜,加快解决我市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农业结构调整缓慢等薄弱环节。二是要调整优化财政支农结构,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确保对农业总投入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三是要大力整合各部门的资金投入,集中力量办大事,着力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切实解决好支农资金渠道多、投向散的问题,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四是要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坚持降低门槛、放宽准入、让利于人的原则,建立农业招商引资工作目标责任制,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农业资源,引导更多的工商资本和社会资金投向农业生产、经营、加工领域。
(二)不断完善农业、农村工作领导机制。要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三农”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要求,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新格局。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思想切实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上来,认真研究和解决“三农”工作中的各种问题。要进一步强化党委农村工作部门建设,充实力量,加大对涉农部门的综合协调、监督管理和检查。要建立体现“三农”工作绩效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严格工作目标责任制,为落实各项决策部署、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要大力支持人大、政协履行职能,发挥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共同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三)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及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建设。一是要认真落实全市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为推进农业农村工作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进一步深入开展云岭先锋工程建设,落实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正确处理好基层党组织与基层政权、自治机构的关系,使村民委员会和城镇社区居民委员会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在实现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基层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良好局面。二是要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注重从农村致富能手、优秀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农民中选拔村干部。建立健全村干部激励约束机制,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关于适当提高村干部待遇的政策措施。加强新农村指导员的管理和监督。按照省委的要求,进一步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选任乡镇领导干部、考录乡镇公务员、招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的力度。充分发挥各级党校的阵地作用,大力培训基层干部,促进县乡领导熟练掌握党在农村的政策、农村实用技术、市场经济知识等,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执政能力。要完善对乡镇党政主要领导的考核办法,促进基层干部转变作风,认真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措施,实实在在地把群众的切身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三是要着力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和重点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制度和农村审计制度,规范农村党员干部行为。围绕党的农村政策落实情况加强监督检查,认真解决损害农民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涉农违纪违法案件,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
(四)积极促进农村和谐稳定。一是要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特点和规律,注重从源头上减少人民内部矛盾的发生,切实处理好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改制、移民安置、土地承包流转、拖欠农民工工资、涉法涉诉、环境污染等突出问题。二是要在农村广泛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增强农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履行公民责任、维护基本权益的意识和能力。三是要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大下访、大接访的长效机制,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力争把农村各种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尤其是要积极预防、准确定性、区别对待、有效处置群体性事件。四是要深入推进和谐平安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五是要进一步完善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提高农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处置水平。
(五)着力强化督促检查。各部门、各县区要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抓紧细化实施方案,切实做到该细化的措施尽快细化,该明确的职责尽快明确,该落实的政策尽快落实,做到措施到位、责任到位、落实到位;要结合本地实际和自身职能,组织力量深入到乡(镇)、村、户,全面监督检查中央和省、市出台的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情况,确保各项任务一抓到底、务求实效。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涉农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实施情况和已出台政策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及时发现工作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督促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最新动态


热门文章

红色扎西网www.ztdj.gov.cn中共昭通市委组织部主办

Copyright@2024 备案号:滇ICP备08100184号-1 联系电话:0870-2121765 技术支持:昭通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