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 > 人才工作 >内容详情
以思想大解放促进镇雄经济社会大发展
发布日期:2008-10-28 09:50:38     来源:镇雄县委组织部

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大法宝。镇雄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扶持县、全国煤炭基地县、全省县域经济试点县和革命老区县。愿不愿解放思想,敢不敢解放思想,能不能解放思想,思想解放到什么程度,直接关系着县情认识的准确性、发展思路的正确性和目标任务的科学性,关系着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速度。
一、解放思想就是要深化县情认识、谋划发展之策
2007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280106万元,同比增长11.8%,GDP总量在全省129个县(市、区)中排第43位,人均排位倒数第一;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1699万元,同比增长25.6%,在全省排第58位,人均排位倒数第二。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抢抓机遇,积极而为,全县呈现出发展态势良好、发展氛围浓厚、发展后劲增强的新局面。但我们还必须面对发展不足、发展不充分、发展不全面、发展基础差的县情实际。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2007年,全县公路通车里程2938公里,等外路占97.5%,仅有20公里二级公路和52公里四级公路。通乡公路硬化率为36%,比全省平均水平低46.1个百分点;通村公路硬化率为4%,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6.7个百分点;好路率为8%,比全省平均水平低68.8个百分点。全县水利化程度仅为16.3%,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9.7个百分点;有饮水困难人口69.95万人。未通电行政村4个、村民小组685个。二是城镇化水平低。全县28个乡镇,虽有建制镇16个,但总体上规模偏小,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物流、人流、信息流、资金流量小,城镇化进程发展缓慢。2007年,全县城镇化率为17.5%,分别比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低27.4和14.13个百分点。三是社会事业发展落后。2007年,全县人均受教育年限为6.8年,农村劳动力具备初中以上学历的仅占3.8%,劳动者综合素质偏低;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721人,千人拥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0.5人;有卫生病床792张,千人拥有病床0.6张;文化基础设施严重缺乏,科技普及运用推广水平低。四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特产品基地建设推进缓慢,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市场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难以得到转化升值。五是工业经济比重偏小。全县工业经济总量不足、基础薄弱,工业企业规模较小、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2007年,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40023万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14.3%,分别比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低29.24、21.74和19.1个百分点。六是人口控制任务繁重。目前,全国人口已进入低生育水平阶段,但我县仍处于人口生育高峰期,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相比,差距仍然较大,生育观念仍然落后,人口增长较快。
作为发展任务还十分艰巨的镇雄,要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真正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就必须坚持把解放思想作为扫清思想障碍和加快发展的有力武器,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按照“打牢三个基础、做好三篇文章、壮大六大产业”的发展思路,立足新起点,着眼新目标,落实新举措,付诸新实践,务求在思想大解放中促进镇雄经济社会大发展。
二、解放思想就是要打牢发展基础、破除发展瓶颈
(一)打牢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不断增强发展后劲。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战略重点,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着力改善基础设施,夯实发展基础。一是统筹县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突破交通瓶颈制约。围绕构建“通省连市、贯穿南北、连接东西、通川达贵、辐射乡村”的大交通网络体系,以改善路况、提高等级、优化网络、增强物流能力为目标,着力打通主干道、硬化县乡道、改造村组道,建成以镇毕连镇凤、镇赫连镇叙为主轴的“一纵一横”出境主干公路网,以县乡道为骨架的城乡公路网,彻底改变全县交通落后状况。在已建成镇毕二级公路镇雄段、镇赫四级公路的基础上,积极促成镇毕二级公路毕节段早日开工建设,解决入黔连接大通道问题;大力争取上级支持,抓紧启动镇凤二级公路建设,连接高速路和内昆铁路,畅通与昭阳、昆明、成都、重庆的联系;加快镇坡公路建设步伐,接通四川水潦,连接川南和重庆,融入长江经济带,打通进川通道。抓住机遇,争取支持,抓紧规划建设一批重点经济干线、通乡油路项目,加快县乡公路建设改造,建成县乡公路经济干线,确保乡乡通油路,构建畅通便捷的县内交通网络。着力实施乡村畅通工程,完成通乡公路改造及通村公路、村与村连接线的改造,加强村组道路建设,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提高群众自我脱贫解困能力。加大县乡村公路养护管理力度,确保道路安全畅通。同时,依托坪上煤电化综合项目和“再造一个云天化”供煤需要,积极争取建设镇雄铁路支线或过境线。二是统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以骨干水源工程建设、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发展节水灌溉工程、水库除险加固为重点,全力推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切实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群众饮水安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采取库、塘、窖、井、渠配套,山、水、林、田、路综合开发的措施,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水利化程度,促进高效、优质、现代农业发展。大力实施县城、卫星集镇、中心集镇和农村人饮安全项目,建成一批城镇供水工程和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着力解决城乡饮水困难问题。加强水保生态建设,继续实施“长防”、“长治”工程,推进小流域治理项目实施进度,提高水土保持能力。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创新管理体制,拓宽融资渠道,调动金融资本、民间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建设,鼓励、引导和组织农民投资投劳参与“五小”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维护。三是统筹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高供电质量。加大水能资源开发力度,加快白水江梯级电站建设,抓紧启动坛子口电站建设,大力支持小水电开发,不断提高电力供应保障能力。加快农网改造和西部电网项目建设,大力实施无电村通电工程,建成500千伏变电站及一批110千伏以下变电站,保证居民用电和县内企业用电安全,为推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可靠的能源支撑。
(二)打牢以城镇建管为重点的城镇化发展基础,着力提高城镇聚集辐射能力。城镇化是经济现代化的核心支撑,是县域经济的重要依托。以完善城镇功能、提升城镇品位和提高城镇聚集辐射能力为目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经营、高水平管理的方针,充分利用市场化手段,全面加快城镇化进程,到2010年,力争县城建成区面积达10平方公里、人口达15万,全县城镇化率达20%以上。一是抓“龙头”,做大做强中心县城。围绕建成滇川黔结合部新兴工业城市的目标定位,严格按照规划,加快新城区建设,推进老城区改造,完善城镇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努力把县城规模做大、功能做强、环境做优,使县城对外具有影响力、吸引力,对内具有辐射力、带动力。二是抓基础,大力发展小城镇。按照“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充分利用市场力量和市场机制,集中力量加快5个卫星集镇和7个中心集镇建设,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县城、卫星集镇、中心集镇和一般乡镇梯次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新路,打造一批工业带动型、农业产业化型、资源加工型、商贸服务型等各具优势和特色的小城镇群体。三是抓纽带,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要培育完善市场体系,发展社会服务体系,加快农村户籍制度改革,促进人流、物流、资金、信息向小城镇聚集,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入镇从事非农产业,辐射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四是抓管理,打造城镇新形象。积极探索城镇管理新机制,深化城镇环境综合治理,建立健全城镇管理长效机制,加大综合执法力度,坚持不懈治理城镇脏乱差问题,实施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序化工程,强化城镇公共设施管护,全面提高城镇精细化管理水平,着力提升城镇形象和品位。
(三)打牢以教育、卫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发展基础,努力改善发展条件。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是推动民生问题解决、构建和谐镇雄的有力保障。一是优先发展教育。以创建教育强县为目标,抓住“普九”契机,巩固提升基础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扶持发展民办教育,为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全面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两免一补”政策,实施助学帮困工程,确保适龄人口接受义务教育。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优化教育布局,整合教育资源,全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大力发展高中教育,不断提高高考上线率和重点院校录取率。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把职业教育作为变人力压力为人才资本突破口,把握市场导向,不断加大投入,创新办学模式,努力培育大量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二是大力发展卫生事业。加快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和城镇卫生网络建设,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扩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深化医疗卫生改革,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实现全县定点医疗机构同药同价,确保群众看得起病。加强地方病、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提高疾病预防和医疗救助能力。三是加快发展科技等社会事业。建立完善农村科技培训体系,选派涉农部门科技人员、科技特派员蹲点乡村,举办农民夜校培训班,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推进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加大科技普及推广力度,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同时,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加强城乡文化体育设施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解放思想就是要做好发展文章、增强发展后劲
(一)做好新型工业化文章,推动工业经济加快发展。
发展工业经济是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要坚持“大抓工业、抓大工业”的思路不动摇,形成“潜力在工业、出路在工业、希望在工业”的共识,以煤电、煤化工、重化工、生物资源开发作为转变发展方式和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攻目标,培育发展壮大支柱产业,加快推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转化。一是做大做强煤炭产业。紧紧抓住市委、市政府打造镇威煤电工业区的机遇,优化整合煤炭资源,加快大型骨干矿井建设,不断提高矿井规模化、正规化开采水平,力争到“十一五”末全县原煤年产量突破1000万吨。二是大力发展煤电和煤化工产业。加快华电镇雄电厂建设,推进坪上煤电化综合项目前期工作,争取项目早日启动建设。以“精、深、新”为发展方向,大力发展精煤加工、合成氨、甲醇、化肥等综合项目,推进煤矸石和煤层气开发,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三是加快矿产资源开发和建材产业发展。立足矿产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硫铁矿、电石等矿冶业,加紧完成硫酸生产线和电石生产基地建设,推动矿产品精深加工,做大做强矿业经济。借助项目建设拉动,加快发展以水泥、石材、砖瓦为主的非金属建材业,争取“三合”年产60万吨水泥生产项目尽快建成投产。四是培育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突出抓好马铃薯、魔芋、肉食品、竹笋、木漆等农特产品的加工和深度开发,着力培育发展一批竞争力强、带动面广、与优势产业相配套的龙头加工企业,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五是加强工业园区建设。积极引进科技含量高、生产规模合理、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企业和项目进园发展,努力把园区打造成为引进投资、产业转移“磁性”最强基地。六是促兴非公有制经济。在扶持现有非公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放宽准入条件,吸引县内外非公经济进入法律法规未限制的一切领域,大力支持非公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助推工业经济增长。
(二)做好农业产业化文章,促进农村经济质效双增。
镇雄属欠发展贫困地区的传统农业县,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使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跨越,是确保全县稳定和谐的基础和保障。一是培育发展产业基地,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坚持区域化布局,按照“围绕龙头、突出特色、连片开发、形成产业”的思路,以培育发展加工型马铃薯、蚕桑、魔芋、果蔬、畜禽、木漆等产业为重点,大力推进具有经济和生态双重效益的种植、养殖基地建设,迅速壮大优势农产品规模,形成区域特色经济板块,为发展农产品加工提供原料支撑。到2010年,力争建成加工型马铃薯基地30万亩、蚕桑基地14万亩、“双低”油菜30万亩、竹产业基地11万亩、干水果基地40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1万亩,以及一批畜禽养殖基地、专用型玉米基地、优质小麦基地、小杂粮基地、木漆基地、核桃基地。同时,积极引导乡村发展有基础、有规模、有特色、有潜力的产业,做到一村至少有一个能够支撑当地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产业,形成乡乡挖潜力、村村创特色的发展格局。二是大力发展龙头企业,构建产业化经营网络。采取对外招商引进企业和扶优壮大现有企业的措施,加快培育一批能够真正促进农民增收、规模较大、辐射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农、畜产品的精深加工和综合运用,吸引相关产业聚集,打造重点产业集群,成为引领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排头兵,提高对农产品的吞吐量和转化增值率。三是强化农产品质量意识,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把打造培育品牌、推介品牌、开发市场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重点,选准优势产品,支持和帮助基地、企业做好创品牌农业龙头企业、无公害产地及产品的申报工作,加大策划、包装和宣传营销力度,提升产品知名度,增强企业和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品牌与产业互动发展。四是完善服务体系,强化技术支撑。大力发展经营服务实体,建立配套、规范和系统的服务措施,形成完善的服务体系和网络。切实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成熟的经验推广到农户,形成种植、加工、销售的产业链,创造经济、社会和生态的最佳效益。五是加强组织领导,为产业化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建立健全农业产业化建设领导体系,按照“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个规划、一套政策、一套实施办法”的思路,加强对农业产业化的协调和指导,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坚持突出乡镇优势产业,采取政府推动、科技驱动、能人带动、干部促动的办法,推动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建立县、乡、村目标考核责任制,科学制定考核办法,加大考核力度,严格考核兑现,形成各级领导干部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搞好引导、指导和协调服务的良好工作格局。
(三)做好人口控制文章,全力以赴解决人口问题。
镇雄县是云南省第一人口大县,人口基数大,人口负荷重。必须站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真正树立抓人口控制就是抓经济发展的主导思想,把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作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最重要、最基本的工作抓紧抓实抓好,力争通过三年左右的努力,确保达到全市计划生育平均水平。一是坚决落实计划生育工作责任制。继续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责任目标,加大奖惩力度,整体推进计划生育工作。二是着力转变群众落后生育观念。坚持把宣传教育作为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突破口,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引导广大群众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生育观。三是建立和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认真落实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优免补”政策和“少生快富”扶贫工程,使计划生育家庭在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实惠、生活上有保障。四是强化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建立健全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新机制,规范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网络程序,务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取得新突破。五是加大服务网络建设力度。加强县、乡服务站所建设,全力配备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和服务设备,不断提高计生服务站所的装备水平和服务质量。
四、解放思想就是要培植壮大产业、优化产业支柱
(一)壮大煤电化工产业。煤电煤化工产业是实现工业强县、经济大县的关键。要加快煤炭资源综合开发进程,把镇雄打造成为全省重要的煤电化工基地。一是大力支持华电镇雄电厂建设。全力以赴配合华电镇雄电厂做好相关工作,强势推进厂区内的拆迁工作,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争取在2010年前电厂一、二号机组建成发电,三、四号机组正式动工。二是推进煤炭资源综合开发。积极推进朱家湾、泼机、塘房三个洗煤厂建设,抓紧建成液氨、甲醇、二甲醚三条生产线,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三是强势推进项目推介。根据我县资源情况和招商引资市场发展及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新形势,强化项目前期工作,加快项目库建设,精心制作、开发、包装、推介一批煤电化工项目,确保拿得出、用得上、引得来。
(二)壮大农特产品加工产业。依托优势资源,以发展壮大马铃薯、魔芋、蚕桑、果蔬、竹子、木漆等特色优势产业为抓手,扶持发展一批科技含量高、辐射面广的龙头企业,着力在精深加工上下功夫,逐步形成品种齐全的农产品加工格局,拉动农特产品加工产业快速发展。一是扶持培育龙头企业。在积极培植和扶持华业公司、茧丝绸公司、绿源公司、叶茂公司等现有龙头企业的同时,积极吸引外来资本发展农业骨干龙头企业,推动龙头企业与产业配套、产业与基地配套、基地与农户配套,尽快形成龙头企业成群、生产基地配套、联结关系紧密、带动能力强的产业化经营体系。二是强化产业基地建设。按照扶持规范化、布局区域化、组织专业化、生产标准化的要求,大力发展产业基地,建成若干产业带或经济区,提高优势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和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水平,为全县农产品加工业提供充裕、优质、安全的原料保障。三是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支部+协会+农户”的模式,培育产业化中介组织,着力提高农业的市场化和组织化水平。四是搭建政府服务平台。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转变工作作风,服务于企业的成长,服务于产业的发展,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做强做大。
(三)壮大烤烟产业。以落实政策、管理、科技三大措施作保障,加快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的转型步伐,积极发展现代烟草农业,促进烤烟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一是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基本烟田规划,稳步推进烟水工程建设,抓好密集型烤房改建、田间作业道路建设和标准化烟叶工作站建设,努力适应烤烟生产和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需要。二是稳步推进烤烟规模化种植。坚持择优布局,相关优惠政策重点倾斜种烟大乡镇、大村、大户,促进烤烟种植向适宜区域集中,提高烤烟规模化种植水平。三是加强烤烟生产合作组织建设,建立完善专业化服务体系。按照社会化服务、商品化生产、专业化运作、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加强烤烟生产协会建设,实现服务、技术、和市场有机结合。四是强化科技培训,全面提升烤烟生产总体水平。加大烤烟育苗、移栽、烘烤、田间管理等环节的科技措施培训、推广和落实力度,着力解决烤烟生产总体水平不高的问题,促进烤烟生产提质增效。
(四)壮大劳务输出产业。针对我县人多地少、人力资源丰富的实际,继续发展壮大劳务输出产业。一是整合资源,强化培训,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坚持“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思路,整合职业教育培训资源,科学设置培训内容,突出抓好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增强农民外出务工竞争力。二是依托市场,创新模式,不断扩大劳务输出规模。按照“依托市场、政府引导、规模输出、有序转移”的原则,建立劳务输出基地,实施能人带动工程,拓宽转移渠道,推动劳动力有序、稳定转移。在抓好对外输出的同时,积极向内“挖潜”,加快本地经济发展,创造更多就业岗位,让部分农民在家门口方便就业。三是强化宣传,优化服务,着力营造劳务经济发展环境。加强宣传引导,及时发布劳务信息,强化维权服务,确保富余劳动力输得出、稳得住、能挣钱。四是搭建平台,筑巢引凤,吸引外出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大力实施“回引工程”, 制定优惠政策,提供优质服务,鼓励支持镇雄籍务工成功人士返乡创业,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五)壮大特色畜牧产业。以发展猪、牛、羊、土鸡等畜禽养殖为重点,合理布局并加快畜禽基地建设,培育引进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特色畜牧产业。一是抓好畜禽品种改良。坚持地方特色品种选育与引进国内外良种相结合的方针,采取引进优良种猪、良种仔猪、冻精改良、人工授精等措施,实施现有品种的改良换代,提高畜禽良种覆盖率,促进传统养殖向科学饲养的转变。二是加快畜禽产品基地建设。依照全县各乡镇的畜牧产业生产现状、气候条件、土地资源、畜禽品种资源和牧草饲料资源,继续抓好生猪、肉牛、黑山羊、土鸡等基地建设,抓紧创建一批特色科技饲养畜禽示范村,建设区域化连片开发的畜牧业专业合作社或专业村,推进特色畜禽产品的规模化养殖。三是实施牧草种植和饲料开发工程。加大草山草坡建设,大力开展农田种草,推广农作物秸秆青贮、氨化技术,优化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丰富饲草。四是实施动物疫病防治和畜产品安全工程。加强县乡村三级防疫检疫基础设施和装备建设,强化动物生产防疫、检疫、监督、流通销售等环节管理,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应急反应能力和控制能力,确保畜牧业生产安全。建立健全兽药、饲料和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坚决查处制售假劣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违法行为,积极推行无公害畜禽产品行动计划,确保畜禽产业健康发展。五是培育发展骨干加工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创新经营体制,做大做强县华业肉联有限公司,扶持发展县天源公司、镇雄龙翔绿色养殖有限公司,推进畜禽产品精深加工、储藏和销售一体化经营。同时,总结推广赤水源郑家湾生猪交易协会经验,提高畜禽产品流通组织化程度,构建畜禽产品营销网络。
(六)壮大文化旅游产业。文化旅游产业是最生态、最环保产业。镇雄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业具有极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一是科学制定规划。坚持规划先行,抓紧完成县旅游总体规划和景区景点规划编制,切实为发展旅游产业提供蓝本。二是加快景区景点建设。依托革命老区县、赤水河源头县等优势,精心策划一批旅游项目,以项目为载体,吸引各种经济实体对景区景点进行整体开发。三是推进文旅结合。充分挖掘整理和弘扬民族民间文化、红色文化、历史文化,打造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旅游景区,以文兴旅、文旅互动。四是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围绕“吃、住、行、游、购、娱”,高起点规划好交通、水电、通讯等公益性设施建设和宾馆、酒店、娱乐等服务性设施建设,积极扶持有利于培植旅游产业的产品开发、相关配套服务的产业和项目,提高旅游承载能力。五是做精旅游线路。按照县内旅游资源分布和境内交通布局情况,充分利用红军长征时途经我县并展开乌蒙回旋战的革命历史,整合、保护红军历史文化资源,加快红色旅游线路建设;结合镇毕路、镇赫路、镇凤路、镇叙路四条出县通道建设,合理布局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倾力打造以“乡村农家乐”、“乡村民俗”等为特色的民俗风情旅游线路。

最新动态


热门文章

红色扎西网www.ztdj.gov.cn中共昭通市委组织部主办

Copyright@2024 备案号:滇ICP备08100184号-1 联系电话:0870-2121765 技术支持:昭通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