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 > 人才工作 >内容详情
滩头乡竹产业发展的初步调查与思考
发布日期:2008-10-27 08:51:17     来源:盐津县滩头乡新农村工作队

近年来滩头乡抓住机遇,以实施天然林管护、公益林建设、退耕还林工程为契机,大力把竹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作为农林产业结构调整来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滩头乡通过稳步推进竹产业发展,初步实现了生态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一、基本情况
滩头乡地处盐津北端,是盐津的北大门,距县城40公里,内昆铁路、国道GZ40干线(麻水公路盐津段)横穿境内,交通区位优势非常明显,竹林资源十分丰富,发展潜力大。全乡总面积137平方公里,辖滩头、新田、花秋、界牌、北甲和生基6个村委会,165个村民小组和1个居民小组, 5858户、28504人,其中农业人口26842人,占总人口的94.2%,总耕地面积21695亩,有林地111000亩,竹园面积16550亩,2007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5123.3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310元,是一个贫困的农业乡。2008年,预计可实现竹产值45万元,力争到“十一五”末,竹林规模种植达到21000亩,实现产值1130万元,农民人均实现收入420元。
二、主要措施及经验
近年来,随着周边地区造纸企业规模生产的日益扩大,对竹类原材料需求非常旺盛,竹产业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对此,为紧紧抓住国家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加大农林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这一大好机遇,滩头乡党委政府审时度势,把竹产业发展作为富民强乡的农林支柱产业之一,切实采取六大措施,真抓实干,强势推进,做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三个结合,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为加强对竹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乡党委政府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竹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分别与各村签订短期、中期目标管理责任书,实行三包责任制,即“包地块面积落实、包技术指导、包成活率达85%以上”,将任务逐一进行分解落实到村、到人、到地块,层层实行目标考核责任制。
二是规划引导,示范带动。为全面实现全乡“十一五”期间竹产业规划建设21000亩,2015年达到32000亩,每年产竹笋3220吨、竹材10万吨的远景发展目标,通过规划,采取先期沿河流、沿公路、沿村镇,在自然交通条件较好的区域种植,然后再逐步向纵深发展的先易后难方法,做到有计划、有目标,分步骤、分年度逐步推进实施。在2003年以来实施的退耕还林8500亩中,率先完成了北甲、界牌、滩头三个村竹子种植4570亩。2006年,为扩大规模种植面积,掀起竹产业发展新高潮,乡党委政府出台政策,鼓励干部职工、各界人士出资入股合理流转土地使用权,使用好田好地,采取大户承包、示范带动、大面积连片种植的办法,在滩头村、北甲村、新田村发展了竹产业基地3330亩,2007年完成竹园种植2750亩,2008年春发展竹苗基地1200亩,截至目前,全乡竹林总面积已达到了16550亩。
三是广泛宣传,强化培训。通过多次召开群众会、现场会、技术培训会,发放宣传单,张贴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强化科学管护,大力营造发展竹产业的良好氛围,在一些群众中初步产生“要得富,少生孩子多栽竹”的想法。
四是创新模式,服务配套。结合建设新农村示范点的要求,重点扶持和培育了盐津县津华竹产业专业合作社,主要从事竹苗圃基地建设、竹子种植技术推广、材用竹的生产、加工和销售。该社现有成员12 人,社员578 户,竹林基地5000亩,08 年建成标准密植竹苗基地1200亩,以四川永丰纸业股份有限公司为技术支持、销售竹材原料,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现代农业产业管理模式,开展“定单生产”,实行一站式服务,切实保护竹农利益,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为全乡竹产业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是改善交通,降低成本。“要致富,先修路”。滩头乡原有村组公路线路短、路面窄、坡度大,晴通雨阻,造成竹材采伐和运输困难,林农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劳动生产率低,严重制约了竹产业的发展。2007年以来,全乡新修林区公路达58公里,极大改善了广大林农的交通运输条件。
六是完善制度,加强管护。“三分种植,七分管护”,为加大对竹林的管护力度,通过制定管理规章制度、村规民约,推行林农民主管理,全面加强竹林除草、清兜、培土和补植补造,明确竹林管护、林区禁牧、竹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等相关责任和义务,提高林农的管护水平。
三、存在问题及下步对策
滩头乡的竹产业虽然已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初步探索出了一个“市场+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发展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原营造的竹林单位面积株数少,密度不够,成林慢,产量低;二是对竹园的管护不到位,成材竹林面积少,大多数竹林投入产出低,经济效益低下,林农积极性不高;三是对竹产业投入不足,制约了规模发展和抚育管理;四是专业合作社刚组建不久,底子薄,运行机制尚未理顺,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创新。在下步工作中,要把加快竹业经济发展作为建设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扩大规模种植,加大以下几个方面工作力度:一是要对以前营造的低产林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补植补造,科学管护,提高产出率;二是要大力发展优质杂交竹和笋用竹,做好鲜笋和笋干深加工处理;三是要进一步改善林区交通条件,力争达到80﹪以上林区通路,改变竹林营造、管护、采伐和人工转运问题;四是要加大对竹产业龙头企业扶持力度,指导竹产业专业合作社规范运行机制和完善制度, 进一步明确会员权责关系;五是要积极探索竹产业专业合作社对现有竹林管护新机制,对确无劳力管护经营的林农,纳入竹产业专业合作社成员,集中管理,签订管护合同,明确利润分成。

最新动态


热门文章

红色扎西网www.ztdj.gov.cn中共昭通市委组织部主办

Copyright@2024 备案号:滇ICP备08100184号-1 联系电话:0870-2121765 技术支持:昭通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