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 > 人才工作 >内容详情
关于火地村发展途径的调查分析与对策建议
发布日期:2008-09-03 08:46:41     来源:大关玉碗火地村新农村指导员

大关县玉碗镇火地村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调研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党领导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完成的重大历史任务。近两年来,得利于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火地村生产得到了健康发展,群众生活得到了较大改善,村容村貌得到了较大改变,村务民主管理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全村处处呈现出一派村风文明的新农村景象。但是,在火地村这样一个偏僻、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如何更好地利用现有资源而实现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目标呢?带着这一问题,我在玉碗镇武装部长黄林同志的陪同下,先后两次采取步行的方式,跋山涉水,翻山越岭,在火地村平均海拔2250米的山间小路上,花了16天的时间深入群众家中和田间地头,广泛听取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意见及建议,对火地村的农业生产、农村工作和群众生活情况进行了认真、全面的调查研究与分析。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关于火地村发展途径的调查分析与对策建议》的调研报告,供上级有关部门决策时参考。
一、火地村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火地村辖于昭通市大关县玉碗镇,是全省506个重点扶持的特困村之一。该村位于大关县最南端,处于彝良县、昭阳区和大关县的交界地带,平均海拔2250米,属于典型的高寒山区,立体气候较强,自然条件恶劣;境内山高坡陡,土地贫瘠,生态恶化,经济落后,生产条件差,基础设施脆弱;农民人均纯收入低,生活贫困,基本上处于赤贫状态。
(一)人力资源:火地村全村辖13个村民小组,现有在家住户203户、654人,其中在校生119人(高中生2人、初中生18人、小学生99人)、残疾人34人、五保户8人、55周岁以上老年人228人、7周岁以下婴幼儿54人、可劳动力(含半劳动力)211人。自2004年以来,该村已连续4年人口负增长,全村人口老龄化比列偏大,211个劳动力要保障654人的生活问题已有力不从心之感,加之经济发展上不去,青壮年劳动力将持续外流,已外流的更是难以回来参加生产,在家人口老、幼、残、弱比例逐年增大,人口负担问题日趋严峻。
(二)林业资源:火地村林业资源少,除现有的约3000亩筇竹林外,其余只有少量灌木林,林业整体资源不丰富,但筇竹笋每年可为全村群众带来近10万元的可观效益,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筇竹笋仍将是火地村群众增收的重要支柱。但是,由于劳动力缺乏,筇竹笋主要是彝良、昭阳等地外来人员采摘,造成了火地村收入来源的流失。
(三)土地资源和农业生产:火地村现有耕地2200余亩,间隙农地近3000亩,相较而言,耕地不匮乏。但是,由于大多数耕地在2200米以上地区,气候恶劣,种植品种单一。全村主产土豆,适种酥麻、鱼腥草、向日葵、部分耐寒蔬菜等农作物。目前,当地镇、村已组织群众在土豆、酥麻、鱼腥草、向日葵以及蔬菜等农作物上做好土地文章,力争走出一条适合于火地村特色的农业生产新路子。
(四)畜牧业生产:在畜牧业生产方面,虽然火地村有畜牧业发展潜力,有可观的数千亩草山,但是,由于畜牧业发展投入成本高,在缺少科学饲养方法的前提下,难以增大投入与产出经济效益比例。目前,还主要局限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范畴。
五)蔬菜种植:火地村群众一向不重视蔬菜种植,村民每年购买蔬菜大约每户500元,这项支出全村每年约需10万余元,给广大群众增加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六)基础设施:
1.火地村交通不便,长期形成交通不通,经济上不去的状况。一直以来,交通问题制约了全村经济的持续发展,由于交通不便使广大群众离集镇和市场较远,信息闭塞使群众经济意识淡薄,自给自足的生产模式更是跟不上今天的发展形势,多数群众甚至连自给都成问题,有人几十年没到过县城,甚至连乡镇集市也没有去过;有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更有甚者,长期抱着依赖政府扶持的思想。如此种种,不一而足,加之物资运输犹如豆腐搬成肉价钱,不用说公路有多远,就是在本村驮包水泥也要10元钱,如此沉重的负担造成了火地群众在发展道路上步履维艰。
2.电力基础设施脆弱,难以抵挡冰凌灾害的再次侵袭。火地村电力设施产权、使用权属全体村民,现使用彝良的电,但与彝良电力公司没关系。辖区属大关县,电又不属大关电力公司管,电力出了问题,多是镇政府兜着,形成随时坏随时修的状态,长此以往,难以为继。加之2008年初的一场大冰雪,损坏更是严重,现在虽然在镇党委、政府的帮助下,通过调整杆位,购买设施,勉强维持通电。然而,因杆位调整,电力设施的抗冰雪能力更弱,今年冬天难保用电安全。
3.部分村民靠天喝水的状况亟待改善。火地村现有敲梆坪、上大坪、窑坪湾、月亮塘、水塘5个村民小组共79户群众靠天喝水,天不下雨或干旱时,只有到 5公里以外的地方去背水。平时,多数群众利用屋顶蓄点雨水,由于不卫生,给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产生活带来了较大影响。
4.住房改造难度较大。火地村近几年来先后实施了大面安居、整村推进、地震安保等住房改造项目,已完成住房改造81户。现又规划了整村推进项目20余户,到2008年底,有希望实现住房改造110户左右,全村还有90余户村民住房待改造,预计在5年内可完成所有住房改造工程。但今后将面临的问题是:未实施住房改造的农户大多家庭比较困难,自筹资金能力弱。
(七)村风民俗:火地村陈风陋习多,环境卫生差,主要是伴随着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落后的生活习惯而衍生的。如该村农民群众有先生孩子后结婚,遇有红白喜事时聚在一起倾其所有地海吃山喝,并视办喜事时以浪费为乐事等陋习。另外,不讲卫生,牲畜不实行圈养等,既影响环境卫生,又影响了人的身体健康。
二、进一步加快火地村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关于火地村的发展问题,根据其高寒边远、交通不便、积贫程度深、资源匮乏等特点,当前面临的仍是一个综合性的扶贫开发问题。因此,火地村的发展要坚持“先易后难、稳步推进,根据难易程度逐步推进”和“易于发展的事项合并推进”的原则以及“进一步改进和提高村‘两委’的执政与引导群众发展致富的能力;科学合理地利用好现有资源,从最基本的农业基础框架内做文章,结合本村实际和市场需求,调配好农业产业内部比例结构,加强产品与农业相结合,走创‘一村一品’的路子;开源节流,节支增收,通过政府扶持和自身资本积累,逐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在大力实施科教兴村的同时,进一步完善教育和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力度,普及村风文明教育,破除陈风陋习;减少铺张浪费,构建和谐,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发展思路,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目标。
(一)切实打造好村“两委”领头雁角色,努力做到“让班子强起来,使队伍聚起来,把新村建起来,帮群众富起来”。村“两委”是地方发展的基础,在村级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扮演着领头雁角色。同时,村“两委”又是全村发展的源头和动力,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是否落到实处,群众疾苦和呼声上级是否知悉,是否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改变贫困现状等都与村“两委”有着重要而直接的关系。因此,打造好村“两委”,提高其执政和引导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是从源头上抓起,解决农村发展途径的最根本的问题。目前,火地村“两委”有懈怠和茫然倾向,缺少开拓创新的能力和意识,集体领导能力也有待加强,应采取下列措施进行整顿:一是加强教育培训,拓展大胆工作和创新思维空间,让班子强起来;二是进一步明确职责,理顺内、外部关系,使队伍聚起来;三是积极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把新村建起来;四是树立大公无私,讲奉献精神,帮群众富起来。只有这样,火地村“两委”才能有望成为全村广大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雁。
(二)科学合理地利用好现有资源。火地村现有资源从潜力上讲相对比较匮乏,科学合理地利用好现有资源是促进全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此,要因地制宜,物尽其用,在比列适当的范围内合理使用资源,同时还要兼顾和防止开发利用此资源而损害彼资源的现象发生,以确保发展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1.整合用好人力资源。大家知道,从古到今就有一个铁的定义,人是创造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因此,整合用好人力资源是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火地村由于贫困面较大,积贫程度深,自身解决问题能力弱,近几年来,全靠玉碗镇和上级党委、政府连续注入大量物质和资金扶持才保持了今天的发展现状。良策难寻,治标难治本,终非长久之计。只有尽快整合用好人力资源,才能从根本上促进火地村的发展。一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逐步消除群众坐等政府扶持的依赖思想。培养农民自力更生的能力,强化群众市场经济意识,大力普及科技到户;二要针对火地村养殖业、种植业单一,农闲时间多,人力资源浪费较大等特点,积极组织村“两委”给群众找路子、找事做。要紧紧抓住人口老龄化比例日趋扩大的间隙期,加快发展,培育养殖业、种植业经济支柱,增强群众自给能力。
2、用“活”土地资源。所谓用活土地资源,就是要盘活用好现有耕地,生产出高附加值的农产品,促进群众增收。火地村的发展不能好高骛远,只能回到农业大框架内做文章,从基础的土地抓起,才是必由的发展之路。一是努力搞活土豆经济。火地村主产土豆,年产150余万斤,消耗途径主要是周边换粮、当地饮食主粮、牲畜饲养、再生产种子四个方面。长期以来,由于交通不便、低价值和外销渠道不畅等原因制约了土豆经济的搞活。从整体上讲,要想搞活土豆经济尚有很长的路要走,当前应当做的是:积极主动找市场,开创土豆精粉销售渠道;研究分析直销土豆价值比例;探索土豆转换价值的销售途径等三个方面。二是盘活酥麻、鱼腥草、向日葵、产籽南瓜等经济作物。①酥麻。酥麻具有投入成本小、高海拔地区易种植、生长周期短、经济价值高等特点。根据火地村2006、2007年种植情况,该作物宜与土豆套种,且不影响土豆种植面积,种土豆的农家肥能有效提高酥麻产量。综合两年来的生产和销售情况,亩产稳定在120斤左右,单斤销售2006年为3至3.5元,2007年为4至4.5元,年升值1元。2007年单户农户最高收入为5800余元,全村种植约400亩,创产值约16余万元。通过实地了解,酥麻在种植上改进方法,使用肥料,产量上仍有提升空间;从市场需求分析,近两年均是上门收购,价值上还会继续升值。因此,酥麻种植宜巩固和进一步扩大规模。2008年计划种植1000亩,预计创产值30至40万元,但得抓好种植面积的落实;指导群众改进种植方法,提高单位产量;并注意把握好销售环节。②鱼腥草。鱼腥草又名折耳根,既可当蔬菜食用,也可入药,该作物种植投入成本低,易种植,属耐寒耐旱作物,一年四季均可销售,宜与土豆、酥麻等农作物套种,能疏松土壤,经济价值高。如种植时不折断可当年获益,折断后则需两年的生长期,亩产达300至400斤。2007年,火地村部分群众已向周边市场销售近万斤鱼腥草,创产值2万余元。2008年计划种植500亩,可有效增加群众收入。根据市场调查,目前很少有厂家提炼鱼腥草药液,宜在滇东北地区当作食用品销售。但要抓出成效,就必须切实抓好种植面积的落实。③向日葵、产籽南瓜。通过调查了解,火地村适合种植向日葵和产籽南瓜,且相对其它地区产量高,易种植,投入成本小,田边地角均可种植,也可套种。从销售环境讲,市场需求量大,两种瓜子单斤售价均在4.5元以上,在滇东北地区便可大量销售,适宜投入一定资金,采取以点代面或大面普及的方式鼓励群众多种。三是努力实现蔬菜自给,走节支增收的路子。火地村群众一向不重视蔬菜种植,全村每年购买蔬菜约需10万余元,这项支出给广大群众增加了沉重的负担,只有减少这种不必要的支出,才能有效提高群众的再生产能力,将蔬菜支出转移到其它经济发展路子上去。通过实地了解,火地村适合种植白菜、青菜、莲花白、茄子、辣椒、黄瓜、南瓜、姜、葱、蒜等多种蔬菜作物。然而,当前基本不种植的原因是群众习惯性思想和畜禽放养。如要改变这种无菜吃状况,须从两个方面抓起:一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消除群众习惯性思想,杜绝家畜、家禽的就近放养;二要投入一定资金,在10个村民小组扶持10户农户种植蔬菜,其他群众可就近购买,以点代面再逐步推广。
3、重视和巩固发展林业资源。火地村林业资源少,因此,重视和巩固发展林业产业是火地村长期发展的必然之路。当前应该注重抓好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加大护林防火和禁止乱砍滥伐用作燃料的宣传力度,防止人为毁林;二是积极争取林业扶持项目,扩大筇竹林种植规模;三是投入一定的苗木扶持资金,在铁厂、银厂、纸厂3个村民小组规划种植经济林果,在其它10个村民小组种植经济林木,这样既可美化环境,又可防止水土流失。
(三)立足在实现自给自足中稳步推进畜牧业。火地村由于多数群众再生产能力较弱,畜牧业不能过急发展,顾此失彼,只有开创其它经济增收渠道,然后再将增收资本逐步转移到畜牧业发展上来,才能有利于其长远发展。目前,火地村畜牧业的发展应立足实现自给,鼓励有能力的群众积极饲养母猪,让一部分人先行发展,多数群众再逐步跟进。
(四)努力采取措施逐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一是下大力气改变交通状况,尽快落实省委老干部局帮助协调的公路建设“通达工程”建设项目,力争早日建成通车。二是力争给电力设施找“后家”。积极争取农村电网改造项目,将电力设施纳入电力公司管理范围,以确保长期用电安全。即使不能纳入农村电网改造范围,也要争取资金进行加固改造。三是加快改变群众靠天喝水状况的步伐。要下大力气改变火地村敲梆坪、上大坪、窑坪湾、月亮塘、水塘5个村民小组共79户群众靠天喝水的困难,在靠引自来水的方式需投入资金35至4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能力弱、申请政府扶持难度又较大的情况下,要积极引导群众采取投工投劳和打小水窖的方式分步实施。四是循序渐进实施住房改造。在火地村未实施住房改造的农户大多家庭比较困难、自筹资金能力弱、住房改造难度较大的情况下,要积极通过给群众找增收的发展路子,使困难群众尽快积累资本,从而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再分步实施这部分村民的住房改造工程。
(五)认真贯彻落实优生优育政策,完善教育和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火地村因恶劣的环境条件,部分群众形成了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思想,通常仍以解决吃饱饭和穿暧衣为目标。该村尽管自2004年来就实现了无多孩村,连续四年人口实现负增长,但是大多数群众思想上还是不注重优生优育,全村残疾人口多,普遍人口素质不高。现有的119人在校生中,初中生18人,高中生仅2人(15年来仅此两人),人口素质教育严重落后。这主要是群众优生优育意识淡薄和家庭经济困难,无钱投入子女教育等原因造成的。若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大力提倡优生优育,给群众换思想;其次要给群众找致富路子,为子女上学提供财力保障;最后要通过政府行为,协调教育部门改善教育环境,提高教学质量。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证全村人口素质的整体提高。另外,从医疗卫生角度来讲,尽管全村大多数群众都参加了农村医保,但由于医疗卫生保障体系不完善,难以满足群众病痛疾苦的需求,全村群众健康率低。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火地村群众住地分散,看病距离远;村卫生室医生医疗技术不高;看病收费高,药品不齐全等三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因此,需下大力气改变这种状况:一要落实好村医疗人员,加强医疗人员的技术培训,完善必备药品;二要由村“两委”进行医疗收费监督,给群众提供一个良好的医疗环境。
(六)破除陈风陋习,整治村容村貌。火地村陈风陋习多,环境卫生差,从长远发展来考虑,应加大破除陈风陋习的宣传教育力度,由村“两委”逐步组织实施卫生整治,给广大群众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七)建立完善适当的发展激励机制。长期以来,火地人穷怕了,穷得失去了开拓进取的思想,穷得失去了发展的能力,甚至穷得失去了承担一小点风险的勇气,因此有必要建立完善适当的发展激励机制,给广大群众鼓劲,激发其信心和勇气,防止有路不敢行的现象发生。利益对于火地人来说太重要了,在未通过实践之前,多数群众怕担风险,一旦有了经济效益,群众自然会群起而行。当前,我们应当适当调整工作思路,以扶持五保、残疾人、无劳动力困难户为基础,重视抓好有条件、有能力先行发展的重点农户先行发展,加强对有劳动力,但因懒惰而贫困群体的思想教育,给他们引好路。对有条件,有能力先行发展的重点农户给予一定的扶持性政策倾斜,充分认可其带头致富的积极性;同时,在工作中认真总结经验,充分发挥群众智慧,对全村经济发展有突出贡献的群众,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和一定的物质上的奖励,从而带动其他群众促进全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健康和谐发展。
(八)进一步加大挂钩扶贫单位和上级党委、政府部门的扶持力度。火地村的发展,在一定时期内,只有坚持从基础设施抓起的同时,突出农产品与农业生产相结合这一重点,在上级党委、政府部门和挂钩扶贫单位的大力扶持下,紧紧抓住当前机遇,走创“一村一品”具有火地村特色的新路子,发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才有希望早日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

最新动态


热门文章

红色扎西网www.ztdj.gov.cn中共昭通市委组织部主办

Copyright@2024 备案号:滇ICP备08100184号-1 联系电话:0870-2121765 技术支持:昭通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