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 > 人才工作 >内容详情
需要层次论应用于贫困地区村级干部激励保障机制的探索与思考
发布日期:2008-09-02 10:24:55     来源:盐津县委组织部

摘 要:本文分析了盐津县村(社区)干部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从马斯洛的人类需要层次理论角度分析了原因,从加大政治激励力度、加强队伍建设和提高经济待遇等方面提出初步建议,并结合人的各种需要层次,提出了解决贫困地区村级干部待遇问题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村(社区)干部 需要层次论 激励保障 机制

村(社区)干部是党的建设、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的直接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是时时、事事面对群众的干部,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然而,从调研情况看,目前本县村(社区)干部的工作状态不容乐观,他们压力太大,待遇偏低,生活来源困难,矛盾突出。要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就要加强制度的规范化,强化教育引导,提高其待遇,切实解决他们遇到的各种问题。因此,进一步完善村(社区)干部激励保障机制,已经势在必行。
一、盐津县村(社区)干部的基本情况
全县有10个乡镇,辖78个村,9个社区;总户数95761户,383927人,其中农业总户数76274户,348992人。全县设有78个村党总支,下设480个党支部,8852名农村党员;设有78个村委会,2561个村民小组。现任村干部579人,其中:党总支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53人,专职总支书记25人,专职村委会主任25人,副书记兼任村委会副主任2人,副书记兼任文书15人,副主任兼任文书8人,专职副书记81人,副主任41人,文书55人,村委委员137人,计生宣传员137人。有9个社区委员会,设有党总支(支部)9个,社区党员421名;现任社区干部50名,其中支书兼主任7人,专职支书2人,专职主任2人。
现任村(社区)干部的补贴情况是:村(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每人每月500元;总支副书记、副主任、村(社区)文书、社保员每人每月450元;村(社区)委员和计生宣传员每人每月250元。
二、贫困地区村 (社区) 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税费改革的全面推开,使贫困地区一些集体经济薄弱村“无钱办事”的问题日益突出,村(社区)干部队伍自身建设日益面临越来越多的难题。通过本县的调研情况可以分析,在贫困地区村 (社区) 干部队伍建设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待遇偏低,难以选人留人。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多数村(社区)出现运转困难,村(社区)干部的岗位补贴标准偏低,许多村(社区)干部的月收入只有几百元,与外出务工经商的村民形成了较大反差。村(社区)干部工作岗位对农村优秀人才的吸引力日趋下降。现在,农村中优秀的年轻人几乎都通过上学、参军、经商、务工等途径离开了农村,直接造成了人才缺乏、村(社区)干部队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问题。在任的少数村(社区)干部队伍人心涣散,村(社区)工作难以支撑,特别是在村级换届选举中反映出,综合素质高、能力强的人都不愿在村级工作,出现“有本事的人不愿干,没本事的人不能干”的现象。
(二)保障偏弱,难以激发热情。长期以来,村(社区)干部工作上是干部的要求,但身份上仍然是普通群众,没有纳入医疗、养老保障体系,退职后没有任何“想头”,他们后顾之忧严重,保障体系不完善,在任有病难医,卸任老无所养。许多村(社区)干部辛辛苦苦一辈子,为这个村民操心,为那个居民解困,到头来自己却成了贫困户,无所依靠,普遍存在“岗位补贴低,提拔晋级难,工作得罪人,政治上没奔头,社会上没盼头,离职后没靠头”的现象。个别干部只是得过且过,作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工作的积极性无法充分调动起来。
(三)管理偏软,难以规范行为。由于村(社区)干部这个群体较为特殊,加之少数地方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选拔、轻培养,重使用、轻管理,重业绩、轻品行倾向,导致对村(社区)干部的监管相对薄弱。纪律上,缺乏刚性约束;作风上,难以严格要求;管理上,缺乏有效的制约措施。按照个别村(社区)干部的话就是“再这样,最多我不干了,谁还稀罕这几个钱”。个别村(社区)干部甚至提出辞职未经批准便“摞挑子”出外奔“钱程”,干部队伍不稳定,影响了村(社区)工作的正常运转。
三、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村(社区)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基层贯彻落实的具体实施者,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担负着十分重要的职责。如何加强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实质是如何激励的问题,从理论的角度看,这属于行为主义研究的课题。在这方面,近代西方行为主义研究的成果十分丰硕,比较有代表性的主要有麦格雷戈提出的X理论和Y理论,埃德加.沙因提出的“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 和“复杂人假设”, 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赫茨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等。其中,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的需要进行了内容上的区分,对于管理的实践更具有指导意义。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分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这五类需要的顺序是从低级到高级依次排列的,满足需要的顺序也是同样如此。只有当低一级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以后,人们才会去追求更高一级的需要。人们也可能在同一时间存在几个不同层次的需要,但总有一个层次的需要是发挥主导作用的,这种需要就成为优势需要,只有那些未满足的需要才能成为激励因素。这种五种需要的次序是普遍意义上的,并非适用每个人。一个人需要的出现往往会受到职业,年龄,性格,经历,社会背景以及受教育的程度等多种因素影响,有时可能会出现颠倒。
人们只有被激励起来去满足一项或多项在他们一生中很重要的需求,才会有动力和激情去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从调研的情况看,只有立足当前,放眼长远,适当满足村(社区)干部的各种需要,提高他们的待遇,完善激励保障机制,才能稳定村(社区)干部队伍,激发工作热情,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一)满足“尊重需要”,加大政治激励力度。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村(社区)干部所处的地位和担负的责任不可替代。结合盐津实际,要进一步提高村(社区)干部的政治待遇,满足他们的“尊重需要”,才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工作激情。
一是完善考试选拔制度。要进一步完善选拔优秀村(社区)干部进入乡镇公务员队伍和担任乡镇领导制度,定向考录优秀村(社区)干部进入公务员队伍的名额可以逐渐增多,在政治上关心村(社区)干部,让基层一线干部看到希望。
二是搭建平台,为村(社区)干部参政议政创造条件。村(社区)干部参政议政是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要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推荐党性强、作风好、参政议政能力强的村(社区)干部作为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人选,为他们建言献策和发挥作用创造机会、提供舞台。
三是结合村情,认真实施“三培养”。要把党员致富能手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村(社区)干部,同时,要侧重把现任的村(社区)干部培养成致富能手。相对来说,村(社区)干部的整体素质要比普通群众偏高,致富能力更强。所以,可以在政策上尽量给予村(社区)干部扶持,增强他们的致富能力,从而发挥示范作用,最终带领群众共同富裕。
四是做好表彰奖励工作,提升职业荣誉感。利用建党节等节日,表彰优秀的村(社区)干部。通过授予相应的荣誉称号,大张旗鼓地宣传村(社区)干部甘于奉献、争创业绩的先进事迹,树立一批村(社区)干部的先进典型,提高他们的社会声誉和社会地位。
五是建立节假日探访制度。充分利用中秋、春节等重大节日,安排专门经费,对退下来的工作年限满15年、年龄60岁以上的村(社区)干部进行走访慰问,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让他们深切感受到组织的温暖。
这几条措施主要是从人的“尊重需要”角度出发。尊重需要既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人都希望别人按照他们的实际形象来接受他们,并认为他们有能力,能胜任工作。这是由于别人认识到他们的才能而得到的。当他们得到这些时,不仅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同时就其内心因对自己价值的满足而充满自信。不能满足这类需要,就会使他们感到沮丧。在激励时,应特别注意那些有强烈的尊重需要的村(社区)干部,布置工作要特别强调工作的艰巨性以及成功所需要的高超技巧等。对完成任务的,应采取公开奖励和表扬等方式,提高他们对自己工作的自豪感。
(二)注重实效,切实加大教育和管理力度。
一是继续实施“素质教育”工程,提高其各项能力素质。自2005年以来,本县共举办以村组干部为主体的农村党员、基层干部政治理论及实用技术和管理知识培训班421期,培训12245人次,专家讲座6次,教师辅导培训38次,电化教育培训204次。从实践来看,通过实施“素质教育”工程,广大村组干部的知识结构得到明显改善,综合素质有了进一步提高。
二是创新培训方式,保证教育效果。可以通过县委党校,每年开展集中的学习、培训;也可以组织村(社区)干部外出参观、考察,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眼界,更新观念。甚至可以组织他们到大学进行专门的学习。河南农业大学在2008年新开设了“农村发展与管理”专业,开设有农业、林业、水利等涉农专业课程和与农村基层管理、农村政策研究、新农村建设相关的“村官”课程。大学专门培育大学生任村干部,这是对村(社区)干部提出更高要求的一个信号。所以,要积极创造和提供个人发展空间,进一步调动村(社区)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吸引有知识、有抱负的青年人留在家乡参与建设,增强农村基层组织活力,改善村(社区)干部队伍结构。
三是继续实行年度考核绩效补贴,加大村(社区)干部管理力度。盐津县村(社区)干部年度考核办法中规定,考核等次分为“优秀”、“称职”和“不称职”三个等次。以乡镇为单位,考核结果为“优秀”的比例不得超过考核总人数的30%。在年度考核中,凡被评定为“优秀”等次的村(社区)干部,年终一次性发给绩效补贴1000元;评定为“称职”等次的,发给绩效补贴600元。工作成效特别显著,表现特别优秀的村(社区)干部可推荐参加考录乡(镇)公务员或选拔进入乡(镇)领导班子任职。考核为“不称职”等次的村(社区)干部,由乡(镇)党委指派专人实行诫勉谈话,限期改正,逾期未改的,将依照有关程序罢免。
这几条措施主要以满足人的“社交需要”为目的。社交需要包括对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的需求。当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满足后,社交需要就会突出出来,进而产生激励作用。在需要层次论中,这一层次是与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截然不同的另一层次。这种需要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影响人们的精神,导致对工作不满及情绪低落。管理者必须意识到,当社交需要成为主要的激励源时,工作被人们视为寻找和建立温馨和谐人际关系的机会,能够提供社交往来机会的职业会受到重视。因此,根据社交需要的要求,我们可以通过加大教育培训力度,采取措施满足村(社区)干部的这种需要,提高他们发展经济、化解矛盾的能力和水平,最终培育和造就一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村(社区)干部队伍。
(三)继续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社区)干部的工作环境
通过采取有力措施,改善村(社区)干部工作环境,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办公条件,以满足他们的“安全需要”。在上级的关心和县乡村几级干部群众的努力下,盐津县农村工作环境逐年改善,基本实现了村村通路、通电、通电话。近年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纳入县人大议案,盐津县每年都安排40余万元进行活动场所建设。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中央、省、市加大了对活动场所建设的资金投入,2006年共投入了260余万元,启动了25个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工程已经全部竣工,实现了“七有”目标,即有活动室、有办公室、有电教设备、有党旗、有宣传栏、有党员服务站、有学习资料。但由于2007年和2008年的自然灾害,部份活动场所受损严重,急需资金维修或重建。解决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问题,才能为村(社区)干部创造良好的学习和工作平台。
(四)提高村(社区)干部经济待遇,正当满足其生理和安全需要。
提高经济待遇,解决后顾之忧,这是完善村(社区)干部激励保障机制的根本。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人们生理和安全需要。需要层次理论认为,生理需要是对食物、水、空气和住房等的需求,这类需要的级别最低,如果人们还在为生理需要而忙碌时,他们所真正关心的问题就与他们所做的工作无关。安全需要包括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表现为安全而稳定以及有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退休福利等。和生理需求一样,在安全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之前,人们唯一关心的就是这种需要。
所以,稳定和强化村(社区)干部队伍,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如果只要求村(社区)干部尽心尽力干事,而不考虑他们的物质待遇和生活上的困难,是不现实的。村(社区)干部大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人,也要养家糊口。如果他们连基本的家庭生活都难以维持,要他们珍惜岗位、安心工作是很难的。
结合实际,要切实提高村(社区)干部经济待遇,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建议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1、分类实施,提高村(社区)干部的岗位补贴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原来的岗位补贴标准已经不能适应生活水平的要求。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村(社区)干部的岗位工作量,其补贴标准可以分别定为三大类,建议分别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100-200元。同时,为稳定和鼓励扎根村(社区)工作的干部,连续工作年限每满二年的,按三大类岗位补贴标准,每人每月可以分别增加40-60元。
2、结合实际,实施村(社区)干部养老保险制度
根据云南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县实际,可以实施村(社区)干部养老保险。
一是确定参保对象,为经乡(镇)党委批准、现任的村(社区)党总支书记、副书记,村(社区)主任、副主任(文书)、社保员、委员、计生宣传员。男性55周岁以下、女性45周岁以下。
二是在缴费方式上,建议财政负担的比例为75%,个人缴费25%。鼓励个人在统一计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用标准的前提下,多投保、多得益。
3、老有所养,实施村(社区)干部离任补偿办法
一是确定补偿对象,为连续担任村党总支(社区党总支、社区支部)书记、副书记,村(社区)主任、副主任(文书)、社保员、村(社区)委员、计生宣传员满5年以上(任书记、副书记、村主任、副主任、文书、社保员、委员、计生宣传员的时间可以连续计算)。
二是确定补偿标准:符合条件的村(社区)干部,男性年满60周岁、女性年满55周岁后,分别按连续任职满5年、满6-10年、满11-15年、满16-20年和满21年以上的,每月给予100-300元的补偿。
4、病有所医,建立村(社区)干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一是参保基本原则。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单位引导和干部自愿相结合的原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强制村(社区)干部参加或者不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不得强行代扣代收基本医疗保险费。
二是基本医疗保险金缴纳比率。村干部和社区干部的基本医疗保险费以2007年全省社会平均工资为基数计算,基本医疗保险费率为7%。建议财政按总费率5%的比例缴纳,个人按总费率2%的比例缴纳。
激励是用人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管理者的一项主要职能。虽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存在有不足,但是它仍是研究组织激励时应用得最广泛的理论,对管理学界有着巨大的吸引力。需要层次理论的精华,在于重视人的需要,强调尊重人、关心人。这正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它对于我们了解和关心村级干部的需要,运用物质和精神相结合的手段,并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合理地予以满足,以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启发意义。

参 考 文 献

[1]《云南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暂行办法》,云南省人民政府令第49号。
[2]《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当前农村养老保险工作的通知》,云政办发〔2004〕233号。
[3]《云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云劳社发〔2005〕17号。
[4]《人的潜能和价值》,马斯洛著,林方等编译。华夏出版社1987年出版。
[5] 《人力资源管理导论(第2版)》,郑晓明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出版。

最新动态


热门文章

红色扎西网www.ztdj.gov.cn中共昭通市委组织部主办

Copyright@2024 备案号:滇ICP备08100184号-1 联系电话:0870-2121765 技术支持:昭通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