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 > 人才工作 >内容详情
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进山区新农村建设
发布日期:2008-07-09 08:19:36     来源:驻落雁乡龙塘村新农村指导员

对盐津县落雁乡新农村建设的肤浅思考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2004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出台五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开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也给农业健康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长期稳定带来了强劲的动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我们只要遵循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政府引导、依靠群众,试点示范、逐步推进的原则,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营造全社会参与和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氛围,就一定能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一、落雁乡基本情况
落雁是1984年成立的新区,1988年撤区建乡,位于盐津县北部,是全县腹地,年均温度16度,年均降雨量1240毫米,无霜期300天以上,年均湿度80%以上,有明显多雨、多雾、潮湿的特点,经济收入主要依靠种植、养殖、林果和劳务输出,是典型的山区生态农业乡。全乡总面积130.24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26595亩(其中田10065亩),有林地103736亩,森林覆盖率53.1%,植被覆盖121905亩,植被覆盖率62.4%,辖落雁、天星、龙塘、共和、保隆五个村民委员会,170个村民小组,1个居民小组,5156户,25519人。2005年全乡实现生产总值319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10元,粮食总产量6832.5吨,人均有粮274公斤,是一个贫困的农业乡。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思路
在落雁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立足乡情,结合实际,找准优势,制定好总体发展思路和目标,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就有望能得以实现。
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是前提,农民增收是核心。只有生产发展了,农民的生活宽余了,才有可能实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和管理民主。离开了这个前提和核心的新农村建设就只能是空中楼阁,表面文章。所以,落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必须针对落雁实际,立足落雁优越的生态资源和相对优厚的土地条件,以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突破口,促进优质高效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的快速发展;以抓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促进生态休闲旅游的发展,从而实现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在抓发展,促增收的同时,应抓好以建立健全村规民约为重点的制度建设,同时以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为主要内容的公民道德建设也应大力同步推进,才能最终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五句话目标。
三、落雁推进新农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1、产业结构单一,农民增收缓慢
落雁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乡,农业产值占总产值的70%以上。农业产业中又以传统的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产业化经营尚处在生产粗放、加工能力低的初级发展阶段,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故而没有经济效益较好的优势农产业和特色农产业。同时,农产品加工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加工上,精深加工很少,因而农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较弱,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过程中获得的收益十分有限,极大地影响了农民增收的步伐。
2、基础设施滞后,制约经济发展
交通不便,严重制约了落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落雁虽然地处盐津腹地,但没有一条干线通道经过本乡,人流、物流都是擦乡境而过,形成了一种空洞效应。只有一条简易砂石公路与外乡镇相通,乡境内还有两条28公里左右的晴通雨阻的乡村路,闭塞的交通条件成了制约落雁发展的最大的瓶颈;农业基础设施仍较落后,尤其是水利设施相对滞后,缺少现代化的农业设施,与现代化农业的建设标准和要求相差甚远,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
3、劳动力素质偏低,发展步伐减缓
当前,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文化素质方面,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在道德素质方面,赡养父母、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有滑坡趋势,关心集体、热心公益等集体主义观念存在淡化现象。
另外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还面临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农村环境整治任务繁重、民主管理程度不够、社会保障水平普遍较低、村务公开特别是财务透明度不高等问题。
四、几点建议
面对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在落雁这样的山区贫困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围绕乡党委、政府确定的“建设农特产品基地,打造绿色生态旅游”的战略定位来进行统筹谋划,分清主次和轻重缓急有序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结合落雁实际,现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提出几点肤浅建议:
首先是要立足现有产业,促进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落雁现有的产业就是农业,并且是以传统的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的农业。在结构调整中,要以提高农业产业的效益为目标、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来进行。一是要对现有的茶叶产业进行改造,提高产量和品质;二是促进良种仔猪基地的建设,提高养殖业的效益水平;三是立足本乡稻田面积多的优势,发展稻田养鱼,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值;四是利用落雁小丘陵地形,大力发展优质林果业;五是利用良好的自然资源,发展生态乌鸡。落雁农业产业要以发展成为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为最终定位,力争用3-5年的时间初见成效。其次是要依靠落雁丰富的生态资源,结合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的发展,推进落雁绿色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力争用5-10年的时间使生态休闲旅游成为落雁的一项重要支柱产业,从而促进一、二、三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优化。同时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努力在二、三产业上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增加农民收入。
第二,全力突破基础设施建设的制约瓶颈,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保障。在基础设施中,最大的制约因素是交通建设严重滞后,所以必须下大力突破交通建设的制约。一是要争取对现有的县乡公路进行改造;二是要尽快修通撒桦(撒渔沱电站——落雁桦槁坪)公路,缩短至盐水线的距离;三是要打通出乡通道,主要是新建连接兴隆乡和滩头乡的通道,改造连接牛寨乡、盐井镇、普洱镇的通道;最终形成一条环形骨干、六条出境通道的交通网络。其次要建设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必须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重点是提高水利化程度和田间道路的建设。
第三,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民组织化建设。90年代初山东提出了“农业产业化”,其目的都是要通过生产与加工、流通的连接,使农业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从而使生产、加工、流通这三个领域产生的利润在这三个环节上进行公平分配,也就是说要使农民不仅能够取得生产领域的收入,而且能够分享到流通、加工环节的平均利润。这样,农民才不吃亏,才能增加收入。要推进农业产业化,就必须提高农民在生产经营上的组织化程度,主要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组织模式来解决组织化问题。基地建设把产品的区位特征和产品的“特”展示出来,再与公司产品品牌相结合,从而把公司与农户结为利益共同体,实现家庭经营和联合组织经营的优势互补。同时公司不断投入的技术也稳定了农户,能较好地保证产品的科技含量,实现产品品质的提升和效益的增值。
第四,以素质提升为核心,培育新型农民。温家宝总理曾明确指出,我国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根本在于提高农民素质。我们必须大力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依托产业发展加大对农民科技文化知识教育和免费的实用技术培训,面向市场为农民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使广大农民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同时,积极引导和教育农民遵纪守法、提高修养、崇尚科学、移风易俗,造就一代既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又有一定专业技能、文明守法的新型农民。
第五,以创建文明村镇为先导,塑造新风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该是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我们要积极积极推进农村的“四改”(改环境、改容貌、改卫生、改观念),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改善农村卫生状况,改变传统观念,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推进现代化乡村建设,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和谐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创建好班子。要加大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帮助他们提高工作水平,增强贯彻执行各项农村政策的本领,增强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增收致富的本领,增强做好群众工作、建设和谐社会的本领,增加两手抓、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本领,充分发挥农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农村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第七,以民主管理为要求,推进村民自治。新农村建设必须要开展普法教育,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引导农民积极参加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活动,完善“一事一议”、村务公开等制度,搞好村民自治,保障广大农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

最新动态


热门文章

红色扎西网www.ztdj.gov.cn中共昭通市委组织部主办

Copyright@2024 备案号:滇ICP备08100184号-1 联系电话:0870-2121765 技术支持:昭通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