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 > 人才工作 >内容详情
齐心协力推进全县党的建设和新农村建设
发布日期:2007-09-26 08:28:52     来源:盐津县委

强化领导重管理创新机制抓落实
(2007年9月19 日)


各位领导:
大家好!
秋风送爽喜迎四方宾朋,古渡来宾齐谋朱提发展。在我们圆满完成“8•25”特大洪灾抗洪抢险工作,喜候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之际,迎来了“昭通市农村党建工作暨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现场会”在盐的隆重召开,这是市委、市政府对盐津各族干部群众的信任和关怀,是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肯定,是对我们的鼓励和鞭策。这次会议的召开,必将有力的推动我县党建工作和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为实现盐津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在此,我谨代表38万盐津各族人民,向莅临我县出席会议、指导工作的各位领导和同志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向长期关心、支持和帮助盐津发展的各位领导和各老大哥县区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就盐津的党建工作和新农村建设情况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作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基本情况

盐津县有国土面积2091.5平方公里,辖6乡4镇,总人口38.39万人。全县有基层党委13个,党总支101个,党支部639个(其中非公企业党支部38个),党员11002名。其中,有乡镇党委10个,党总支83个,党支部469个,农村党员9221名。近年来,县委坚持以深化农村党建“三级联创”活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实施“云岭先锋”工程为载体,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四个长效机制和我省十八项党建制度,始终坚持创新思路,突出重点,加大力度,扎实推进农村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为构建和谐盐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主要做法
一、健全机制,科学管理
(一)强化组织领导。县委牢固树立抓党建就是抓队伍建设、抓班子建设、抓人才建设的理念,深化对抓好党建是抓好经济建设和构建美好和谐盐津前提的认识,坚持把党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建立了县委、乡镇党委、基层党支部三级党组织抓党建的责任制,明确三级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做到用责任制管责任人,靠责任人带一班人,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格局。
(二)强化调查研究。县委、各乡镇党委坚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党建工作实际,根据中心工作和形势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研究党建工作,总结经验、查找差距,进一步明确下阶段的工作任务和重点。深入有效的调研工作,使全县党建工作形成了上下一条线、全县一盘棋良好局面,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得越来越充分。
(三)强化督促检查。一是坚持县委、乡镇党委、基层党支部领导经常抓督查,充分利用调研、检查工作等机会加强对各级各部门党建工作的检查指导。二是充分发挥组织部的职能作用,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强化对全县各级各部门党建工作的检查指导。
(四)强化落实县委党建工作督察员制度。从县处级离退休党员干部中聘请德高望重的老同志担任县委党建工作督察员,分阶段对各个基层党组织的党建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就抓好党建工作县委提出建议。
(五)强化上下双述职。县委建立了党委(党组)书记年度党建工作专项述职制度,要求乡镇党委书记和县直部门党组书记每半年向县委常委会议进行专项述职,年终向县委全委会述职和向下级党组织负责人或全体党员述职(即向上、向下双重述职),使党委(党组)书记牢固树立“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管党理念,增强了抓党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六)强化示范带动。为激励先进,树立典型,弘扬正气,振奋精神,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我们在全县农村、社区、机关、事业单位中遴选了21个党建基础较好的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建工作示范点(其中省“云岭先锋”示范点1个、市党建工作示范点8个),以“五好五带头”和“组织设置健全、班子团结有力、党员作用明显、队伍结构优良、活动开展正常、制度建设规范、工作业绩突出、人民群众满意”为目标,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重点扶持和悉心指导,培育了一批政治坚定、执政能力强、人民拥护、上级满意的基层党组织先进典型,为全县党建工作树立了标杆、树立了旗帜,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成为全县党建工作的有力推手。
二、重心下移,打牢基础,全力抓好农村党建工作
(一)抓班子,强素质,努力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一是强化乡镇党委班子建设。在乡镇党委换届中,我们坚持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切实推进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努力建设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使新班子年龄普遍有所下降,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知识结构进一步改善,妇女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有所增加,综合素质明显增强,干部交流幅度增大,班子结构逐步优化,活力明显增强,为我县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构建美好和谐盐津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二是切实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班子建设。我们根据党章和《村委会组织法》精神,严格按照“双培双带”的要求,着重选拔“四种能人”(即:带头创办企业的能人,依靠科技致富的能人,发展新型产业的能人,从事商贸流通的能人)进村“两委”班子。通过换届,一批政治坚定、公道正派、开拓进取、有带头致富能力,热心为群众办实事的党员和村民进入了村级领导班子,为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后盾。三是以基层干部素质提升为抓手,全面提高乡镇、村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我们以提高乡镇、村干部自身的业务素质,提高运用市场经济规律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能力、带领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能力、善于做新时期农民思想工作的能力、处理复杂问题能力和依法办事的能力,提高执政为民的本领为出发点,大力实施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素质教育”工程,强化“三个培养”,着重培养了一批政治素质较高,发展能力较强的“双强型”干部及具有带头致富能力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的“双带型”党员。几年来,全县共举办农村党员、基层干部政治理论、实用技术和管理知识培训班369期,培训党员10213人次、乡镇干部2136人次、村干部4400人次。通过长期的教育和培训,掌握1—2门生产实用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的农村党员、基层干部人数达300人,把农村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42人,把党员培训成致富能手78人,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4人,全县村总支书记中,二分之一左右的有自己的产业,成了名副其实的群众致富带头人。广大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有效地增强了乡村两级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新力。
(二)视特长,分类型,建立功能型党小组。坚持有利于党员活动和发挥作用、有利于村组组织建设的原则,建立以村组为依托的功能型党小组,形成“村级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功能型党组织设置模式。其做法是,党支部号召党员主动申报自己的特长,主动提出自己能给群众办什么实事。党支部根据党员申报情况,结合主导产业、村组事务和党员各自的特长,将特长相近的党员组成一个党小组,把他们共同的特长定为该党小组的主要功能。并区别情况为党员设岗定责,促使党员尽可能地围绕村组发展发挥作用。在党小组内挂牌确立党员中心户,作为党小组开展活动的阵地。现全县已建立了盐井镇黎山村的藤梨栽培党小组、水田村陈家坪的葡萄栽培党小组和村容村貌治理党小组、高桥村的蔬菜种植党小组、杉木滩的公益事业管理党小组、滩头乡柏杨村的遏制“黄、赌、毒”党小组等10多类党小组。建立功能型党小组,使党组织设置由地域型转变为功能型,把党组织的活动和经济发展、村组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使大量有“双带”能力的无职党员成为“有职党员”,充分发挥了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三)建阵地,搭平台,为农村党员提供学习活动场所。一是高度重视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按人员到位、资金到位、监督到位的要求,我们在中央和省补助204.4万元村级活动场所建设资金的基础上,每年县级财政预算60万元资金,以每个村10万元的标准实施村级活动场所建设,今年实施的25个活动场所已全面建成;同时,配套设施建设已全面完成,达到了有“一间活动室、一间办公室、一套电教设备、一批学习资料、一个宣传栏、一面党旗”的“六有”要求;另外,按分区域、重实际,整合资源的原则,还在村民小组党支部建起了“党员之家”,使村级活动场所逐步健全。二是村级活动场所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阵地效益明显。在村级组织活动中,我们积极探索新的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容,拓宽活动载体。在活动方式上,按照“因地制宜、学以致用”的原则,做到“三结合三为主”。即:在组织形式上做到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以分散活动为主;在活动时间上做到生产时间与农闲时间相结合,以农闲时间为主;在活动内容上做到理论学习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以生产实践为主,从而形成“活动时间农闲化、活动内容多样化、活动形式灵活化、组织生活正常化”的活动机制。在活动载体上,把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与促进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创建“五好”党组织、“党员责任区”、“党员致富示范岗”等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使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做到觉悟、技能、收入高于群众,成为团结群众的模范,生产管理的典型,发家致富的能手,政治学习的榜样,遵纪守法的标兵。目前,村级活动场所已成为党员活动的阵地、村民议事的场所、服务群众的窗口,“一室多用”的综合功能初步显现。
(四)行关爱,送温暖,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对农村党员和干部在政治上关怀、思想上关爱、生活上关心,尽力帮助他们解除后顾之忧,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向心力。一是认真组织在优秀年轻村干部中选拔推荐考录国家公务员(2007年考录了2名),对符合条件的优秀村干部直接提拔到乡镇任职(2007提拔了1名)。二是对农村党支部书记每人每月增加补贴50元。三是开展“关爱困难党员行动”,实施温暖工程,体现党的关怀,对年龄在70岁以上生活困难的农村老党员,每月发给补助20元,同时加强动态管理,搞好困难党员信息库建设,帮助困难党员发展生产,使关爱行动成为扶贫济困的民心工程。四是积极探索对村级干部的激励机制,研究针对村组级干部的社会保障制度,为上级制定政策提供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
三、创新机制,强化管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严格按照省、市委的安排部署,从加强领导、组建机构、强化管理、抓好载体、投入经费、创新机制入手,努力为新农村指导员创造工作条件,搭建平台,使指导员的“六员”角色得到充分发挥,有力的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一)按照“三个”要求,选派组建指导员队伍。一是按照“抽硬人”的要求。在省、市委作出下派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决定后,县委及时下发了选派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意见,要求县乡两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推荐出符合条件的工作人员;二是按照“硬抽人”的要求。县委组织部对各乡镇、各单位推荐的指导员进行了认真的审核把关,保证了指导员的整体素质;三是按照县区选派50%的比例要求。经过推荐、审核、调整后,县乡两级共选派了67名指导员,与省、市下派的16名(省5名、市11名,共83名)指导员组成10个工作队,分别派驻6乡4镇、78个建制村和5个具有农村性质的社区。队员中有研究生1人,本科学历26人,有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31人,国家工作人员及科技人员52人。
(二)制定三个办法,强化监督管理。一是制定了《盐津县村干部年度考核办法》。对村“两委”的德、能、勤、绩、廉进行考评,评定为优秀的每人每年给予1000元的绩效工资,称职的给予600元的绩效工资,不称职的对其进行诫勉谈话。该办法的出台,提高了村“两委”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为指导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村级工作环境。二是制定了《盐津县新农村指导员考核管理办法》。将指导员的工作业绩、工作制度、纪律作风、目标任务、奖惩办法列入五大项目进行量化考核,实行100分制,在涉及打分及加减分的33个项目中,90分属于硬性分,有助于客观公正的评定指导员的考核档次。三是制定了《盐津县新农村指导员派出单位考核办法》。对派出单位履职情况进行考核,促使派出单位成为指导员的坚强后盾。
(三)抓好三大宣传,营造新农村建设氛围。一是抓好对外宣传。分别在中国乡村发现网、西部农村研究网、三农中国网、昭通党建网、云南日报、昭通日报等网站、刊物上发布了盐津县新农村工作队办公室及指导员信息116条,同时还编发了工作信息15期。二是在盐津县委政府网、盐津党建网上开辟了新农村指导员和新农村建设专题,指导员风采、新农村建设情况可在网上查阅。三是乡镇、村(社区)采用墙报、标语等形式宣传指导员工作。如滩头乡北甲村总支书记胡开贵,结合本村实际,把新农村建设编写成四言诗《朴实无华新村歌》,脍炙人口,在滩头乡村寨广为流传,营造了良好的宣传氛围。
(四)创新三个机制,探索指导工作载体。为进一步促使派出单位有帮的,指导员有干的,真正让群众得到实惠,县委、县政府在县、乡两级派出单位及其指导员中实行“三个一”工作机制,即“确定一个实施单位,派驻一个新农村指导员,建设一个新农村示范点”,并与省、市、县、乡新农村示范点建设有机结合,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使全县每个行政村有一个村民小组成为新农村示范点。目前,已具体做了五项前期工作:一是把握5个条件选点。为快速建成示范点,达到示范引路,全面推开的目的,全县已选择交通便捷、农户集中、住房相对较好、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群众极积性较高的48个村民小组作为示范点。二是实施单位一定5年。指导员驻村的示范点,由指导员派出单位负责实施,一定5年,换人不换单位,换单位不换思路。三是编制5年规划。由派出单位编制规划,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统一村“两委”、指导员、派出单位、乡镇党委的意见,本着“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原则,立足本村实际,编制示范点5年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要求产业培植、增收项目要具体,总体规划要细化到年,年度计划要量化到户。截止8月20日,全部完成了48个点的5年规划。四是编制项目信息指南。为便于指导员到相关单位和上级部门协调示范点建设资金,县新农村工作队办公室结合各示范点的规划和有关行业部门的“十一五”规划,从财政、扶贫等部门了解有把握或有可能实施的项目,编制了涉及农业、产业、扶贫、水利、电力、交通等行业的《盐津县新农村建设项目指南》,供指导员参考和选择。五是实行挂账销账制度。要求派出单位负责实施的新农村示范点,可以量化的建设指标要建立台帐,对每年经考核完成的指标进行销帐。
(五)投入三项经费,改善工作生活条件。一是县委、县政府给每个建制村(社区)每年5000元的办公经费。二是给每个建制村(社区)每年2400元炊事员工资。三是给县新农村工作队办公室每年20万元的工作经费,并在派驻指导员的5年期间纳入财政预算。三笔经费的投入,极大的改善了新农村工作队员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为指导员安心驻村、用心工作创造了条件。
工作成效

1、党员队伍不断壮大,综合素质普遍提高。目前,全县9221名农村党员中,有女党员1502人;大专以上文化的459人,占5 %;中专、高中文化的1723人,占18.7%;初中及以下文化的7039人,占76.3% ,农村党员的结构和质量都得到了优化和提高。近半年来,全县共举办农村党员、基层干部政治理论及实用技术和管理知识培训班10期,培训1120人次;电化教育培训33批1024人次,其中示范现场培训13期,培训320人次;举办乡(镇)、村干部综合素质培训班6期,培训378人次。通过教育和培训,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综合素质明显增强,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知识结构进一步改善。
2、全心全意服务人民,堡垒模范作用凸显。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不仅在日常工作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用实际行动诠释党的先进性,而且在“恢复重建工作队”、“机关党员进农家”、“挂钩扶贫结‘穷亲’”、“农村党员致富岗”等主题实践活动中,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广大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特别是在去年的三次地震灾害和今年的“8•25”特大洪灾、“8•28”特大泥石流救援中,全县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以人民群众的安危为第一信号,在灾难面前临危不惧,处变不惊,沉着应对,靠前指挥,舍小家顾大家,先他人后自己,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真正做到了“危难关头站出来,关键时候豁出去”。
3、上下齐心排众难,经济社会实现快速健康发展。去年以来,全县各级党组织带领广大群众战胜了地震、干旱、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有效应对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社会事业不断进步。2006年实现农业总产值4.49亿元,较上年增长6.6%;农民人均纯收入1404元,较上年增长12.5%;财政收入完成6803万元,较上年增长18.2%,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587万元,较上年增长31.4%。今年1-8月实现农业总产值18849万元,同比增长22.2%;财政收入完成6813万元,同比增长67%,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768万元,同比增长72.6%。
4、特色产业初具规模,群众增收步伐加快。各乡镇党委、村党总支立足本地优势,注重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精品农业,扬长避短,因地制宜,积极培植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快速增收。兴隆乡蒿芝村走“支部+协会+农户”的路子,大力发展黄牛产业,使黄牛存栏从协会成立前的1197头发展到现在的2050头,并在村公所所在地建起了全县第一个黄牛交易市场;盐井镇桃子村党总支把蚕桑和蔬菜种植作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来抓,组织群众建成桑园4200亩,种植地膜和大棚蔬菜500亩,实现产值150万元;落雁乡大力发展仔猪产业,去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近200元;牛寨乡大力发展乌鸡产业,并成立乌鸡养殖协会,今年就发展会员1000余户,已实现乌鸡产值近千万元。
5、指导员工作务实有效,老百姓不断得实惠。自指导员驻村以来,始终把调研村情贯穿于指导工作的始终,把培植产业作为指导的核心工作,针对已形成的乌鸡、黄牛、二元杂交母猪、稻田养鱼、柑桔、蚕桑、茶叶、竹笋等产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农民送技术、送政策,增加产业发展科技含量,促进农民快速增收。据不完全统计,指导员组织培训或协调农业、产业、科技、劳务等部门举办科技讲座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46次,参训人员达8000多人。特别是来自科技部门的指导员,把科技指导作为服务“三农”的切入点,经常深入田间、地块作指导。来自省农科院的驻柿子乡太平村指导员尼章光,在两河口村民小组与果农一起建成5亩柑桔改良示范基地;驻盐井镇桃子村指导员杨建设把电话号码告诉给桑农,热情开展蚕桑技术咨询,自己的电话成了蚕桑技术服务热线。同时,广大指导员积极为当地群众跑项目、争取资金,培植做大优势产业。驻牛寨乡新华村指导员陈仕元帮助协调资金20万元,从四川引进优良柑桔品种“华红一号”,在该村15个村民小组种植725亩;驻兴隆乡大田村指导员潘军立足当地的楠竹资源,与工作队一起为当地引资30万元,兴建竹丝加工厂一个;驻豆沙镇黑喜村指导员龙水为引导农户种植葡萄,用工资抵押贷款,租地栽种葡萄34.4亩,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6、以改善基础条件为重点,村容整治呈现新气象。全体指导员紧紧围绕“五通十建”,依靠派出单位的支持,在“项目指南”的引导下,与乡村干部一起积极到有关部门和单位协调项目资金。通过政府的扶持,部门的支持,群众的参与,以新农村示范点为重点,共计整合资金542万元,群众投入194.7万元,目前已完成通水529户、通电628户,新修和维修公路14.75公里,建成移动通讯站2个,安装有线电话257部,使用无线电话341部,电视普及率达到67%(其中有线电视208户),新建住房67户7120平方米,亮化住宅386户38160平方米,硬化户间道15163米,硬化院坝214户8230平方米,修建客厅239个、洗浴间215间、沼气池290口、花台129个,改厨300户,改厕226户,改厩215户,绿化环境7200平方米。柿子乡太平村在较短时间内就完成了“五通十建”工程,在全乡率先实现了“七有、四无、四化”目标,村民们过上了“走路不湿鞋,吃水不用抬,煮饭不用柴,产业发展了,包包鼓起来”的好日子。
各位领导、同志们,我县党建和新农村指导员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离上级的要求还很远;与各老大哥县区相比,也还存在许多不足和较大差距。下步工作中,我们将以张副书记和李部长的重要讲话为指导,学习借鉴各老大哥县区的先进经验,按照省委的统一部署,在市委的领导下,团结奋进,扎实工作,把我县党建和新农村指导员管理工作推上新的台阶!
谢谢大家!

最新动态


热门文章

红色扎西网www.ztdj.gov.cn中共昭通市委组织部主办

Copyright@2024 备案号:滇ICP备08100184号-1 联系电话:0870-2121765 技术支持:昭通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