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 > 人才工作 >内容详情
基层组织建设案例研究——服务人民群众
发布日期:2007-09-19 08:42:05     来源:昭通市委组织部政策研究室

一个衰退村镇的复苏


盐津县兴隆乡蒿芝村37个村民小组,1456户,6578人,8300亩(其中稻田1207亩)耕地,人均纯收入1350元;集镇人口172户785人,人均纯收入2450元。
这里曾是马帮上云南下四川的中途驿站,也曾是周边近100里农户的农资集散地。至八十年代初期,这里一直吸引着包括四川附近地盘的广大农户来此赶集,致使到蒿芝赶集成了周边儿童的一大梦想,并形成儿歌广为传唱。由此可知蒿芝的集镇曾经有过的热闹与繁华。八十年代中后期,由于国家经济体制转变,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随着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这里的驿站优势已不复存在,集镇开始走向衰退。进入九十年代中后期,村“两委”动员村里有一定经济基础的社会热心人士及相关单位捐资,集镇居民出力,将居住较为集中的蒿芝下坝村主街面进行水泥硬化,集镇中心由原来的上坝逐步转移到了下坝(即底坪坝),但集镇的赶集一直未能恢复。
提出构想 重拾昔日辉煌
2000年底,新一届“两委”班子通过海选走马上任后,提出三年内一定要恢复集镇的赶集构想,重拾旧日的繁华,并以此作为推动全村经济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的突破口。
也许对于发达地区来说,一个村镇的赶集,已是司空见惯,根本不值一提,甚至让人嗤之以鼻,更没有这样大动干戈的必要,但对于边远落后地区的农村来说,它却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一是它可以极大地方便群众的生产生活,为当地农民沟通交流、传递信息、购买日常物品提供方便;二是可以为全村农副产品的流通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三是村镇的发展变化有利于促进广大农民的思想观念转变,逐步增强市场经济意识;四是可以有效带动全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五是可促进农村不文明习惯的改变,推进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于是,村“两委”决定将恢复集镇赶集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深刻剖析曾经把集镇“赶散”的原因,并专程到四川的洋田、水富的铜鼓溪等村镇考察、参观、学习,为集镇恢复作前期准备工作。
精心策划 广纳村情民意
村“两委”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声、顺应民心、体恤民意的指导思想,对农村小集镇建设进行了大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把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农村小集镇建设和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群众满意有机地结合起来。在集思广益,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对蒿芝底坪赶集的构想进行了充分的论证。村“两委”先后于2002年5月12日、6月10日、6月30日三次召开了由全村村民小组长、党员、社会知名人士、集镇全体居民以及相关部门、周边村负责人参加的意见征求会、协调会。通过向与会人员提出恢复赶集后将给全村经济带来的发展机遇和为蒿芝及周边百姓带来的方便进行情况说明,请与会人员充分发表意见。村“两委”的想法得到了绝大多数群众的拥护,但个别同志还是担心向过去那样会昙花一现,到时造成劳民伤财。村“两委”随即又宣布了倘若开市后的三条意见:一是原来在集镇已有经营基础的个体工商户,要鼓励他们加大投入,扩大经营规模和范围;二是凡在本集镇的经营者,要本着诚实守信,服务人民的原则,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与周边集镇平等竞争;三是对外地来在此经商的商户,要欢迎,不能搞排挤、打压, 且不许乱收费、乱摊派。牛寨、兴隆两地的工商、税务部门在征得上级的同意后也表示:为鼓励小集镇发展,同意为集镇的个体工商户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这给想在该集镇经商的个体工商户极大的信心和政策支持。四川顶风村等近10个村“两委”的主要负责人也表示将加大对本辖区内村民的宣传,鼓励他们前来投资、购物。为恢复赶集营造了较好的投资环境和舆论氛围。
7月15日,村“两委”再次召开全村村民大会。会上,“两委”向全体村民通报了前期工作的准备情况,并再次征求全体村民对恢复赶集的意见和建议。会议通过反复酝酿、讨论,最后形成四项决议:一是每月农历逢五、逢十集中赶集;二是将八月七日(农历七月初十)定为开市日,并要求全村村民在开市日每户农民至少要有一人参加;三是凡本村老百姓的小宗商品必须在本集镇进行,以活跃市场氛围;四是全村老百姓及个体工商户必须遵守社会秩序,做到诚信经商,文明赶集,共同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同时向牛寨、兴隆等周边乡镇的个体工商户发放承诺书,承诺他们的经商安全,并倡议集镇的所有经商者,不卖假货,不坑害群众,做到诚信经商,文明赶集。
集镇开市 村民一片欢腾
2002年8月7日(农历七月初十),早上9:00,蒿芝村底坪集镇开市仪式准时举行,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的赶集者们身着节日盛装不断地,整个集镇张登结彩、鞭炮齐鸣、锣鼓掀天,全村人民期盼已久的一天——集市终于开张了。
当日,周边各乡、村的个体工商户和赶集的老百姓近万人齐聚底坪坝,把整个街道挤得水泄不通,到处只见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整个市场秩序良好,根本不见打架、争吵或小偷小摸现象的发生。购物的买得兴高采烈,卖物的赚得盆满钵满。据统计,当日市场上仅小商品的交易量就达20余万元。
谋求长远 全面提升质量
集镇恢复之后,村“两委”为避免过去那种就赶集而赶集的单一集市模式,在集市形象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打造,使集市质量全面提升。
1、加大服务力度。自开市以来,该地不断地吸引来自牛寨、盐津县城、四川均连等周边的客商前来投资或摆摊设点,集镇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为使全村人民办事方便,同时也为了更好地处理赶集天市面上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村“两委”决定将原来的每月逢10号办公,改为农历的逢五、逢十办公,办公时间增加了一倍,并安排专人在赶集天负责巡逻,以维护市场的良好秩序。
2、夯实基础设施。一是通路。在相关部门的支持和群众的配合,村“两委”将长约2000米的街子改造成水泥路面,使过去那种“出门满脚泥,进门泥满脚”的日子成为了历史。全村修通了37个村民小组的村组公路,通车里程近50公里;二是通电话。2004年9月,“两委”协调县电信公司在蒿芝村底坪集镇建成了首个村级程控电话机房,使全村人民都能装上程控电话。现所装电话户数已达850户,占58.38%。同时还极力争取了移动公司的支持,率先在村一级建起了无线通信机站,使全村成为第一个全面通手机的村。现全村已有1200余人用上了通信快捷方便的手机,18.24%。三是通水。在县水利局等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村“两委”带领集镇周边人畜饮水较为困难的五个村民小组的村民投工投劳,解决了300余户村民的饮水问题。四是方便就医。在县卫生部门和乡政府的大力支持,对蒿芝村的底坪卫生室、灯草田卫生室进行重新改造修建,并完善相关制度和设施,改善了群众就医环境。
3、拓宽发展渠道。恢复赶集后,集镇二、三产业得到迅速发展,集镇长期固定的个体工商户由之前的5户迅速发展到128户,流动工商户发展到80余户。集镇居民根据当地实际需要,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办起了百货店、服装店、五金店、成衣坊、建材铺、家电门市、车辆维修点、餐饮、娱乐,等等。集镇集衣、食、住、行、医、学、政为一体,极大地方便了当地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服务人民群众在这里得到了最直观的体现。全村二、三产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同时,集镇还吸引了不少外地居民前来购地建房,使当地的房产价值大为提升。同时,当地居民的储蓄存款也不断飚升(下面是该村集镇恢复后头三年的农民存款情况,2005年后因上面政策的要求,村级信用社已全部撤消,该村存款情况统计中断)。


2001年—2004年蒿芝村农民储蓄存款情况

储蓄存款

(万元)

增减情况(万元)

增长率

2001

50

2002

200

+150

300%

2003

230

+30

15%

2004

300

+70

30.4%

4、树立文明新风。自集镇恢复赶集后,村党总支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当地抓党建,促发展,树新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为了提高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保障全村的社会稳定,促进全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村党总支大力提倡全村村民崇尚科学,抵制邪教等一切歪风邪气。反对迷信,移风易俗。一是充分利用各种节日开展由全村人民广泛参与的拔河、篮球、长跑、卡拉OK等比赛,以此增加节日气氛;二是在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举办篝火晚会、文艺演出等,让广大群众在辛勤劳作之余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文艺天赋,愉悦身心;三是邀请县“三下乡”工作队前来进行文艺演出和传授科普知识,以开阔村民的眼界;四是对全村各行各业中涌现出来的生产能手、致富典型、科技先锋进行公开表彰、奖励,以点带面,鼓励先进,督促后进。通过这些举措,既增强了群众健康的思想意识,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士气。
求真务实 百姓感受深切
“生产生活方便了,商品交易实惠了”。自底坪集镇兴起赶集后,全村老百姓已很少因为购买东西到周边集市赶集了。当地老百姓都觉得,这里已应有尽有了,想买什么都可以买到,完全能满足日常生产生活的需要,无需舍近求远。这样既节省了出外赶集的车费,又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不耽自己地里的农活。
“财物安全了,赶集更放心了”。自开始赶集后,集镇市场秩序良好,从未发现有小偷、扒手出现,也未听到有谁因为来赶集而丢失钱物。老百姓认为,在这里赶集安全,如果购买的东西不如意,回家后也可在短时间内拿来调换,所以买东西时大为放心。
“精神生活丰富了,文明程度提高了”。自开始赶集后,街坊居民随意倒垃圾的习惯改了,各自的家门前经常都清扫得干干静静,打架斗殴,酗酒闹事、聚众赌博等现象已鲜有发生,每年“两委”逢年过节组织的各种娱乐活动,使居民的视野开阔了,生活充实了。经营者对人热情了,百姓说话客气了,外来商人逐渐增多了。
启示:积极发展小集镇是我国农村城镇化的主要方式,加快城镇化进程不仅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需要,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中央曾经在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意见中指出:要引导更多的农民进入小城镇,逐步形成产业发展、人口聚集、市场扩大的良性互动机制,增强小城镇吸纳农村人口、带动农村发展的能力。作为一个小村镇,蒿芝村集镇在曾经萧条了几十年后,又重新恢复市场的热闹和繁荣,并在基础设施、环境卫生、文明建设等方面大为提升,使全村人民拍手称快。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执政理念是主动寻求发展,还是被动完成上级安排的任务,蒿芝党总支在整个集镇恢复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及因此而带来的实际意义给了我们一个可以借鉴的答案。

最新动态


热门文章

红色扎西网www.ztdj.gov.cn中共昭通市委组织部主办

Copyright@2024 备案号:滇ICP备08100184号-1 联系电话:0870-2121765 技术支持:昭通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