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 > 人才工作 >内容详情
关于加强镇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
发布日期:2007-09-10 08:33:22     来源:绥江县会仪镇委员会

会仪镇位于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东大门,当前正处于向家坝电站建设、移民迁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期,如何立足现实、抓住机遇,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增强乡村干部综合素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是加快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移民迁建,巩固农村经济社会改革发展成果的必然要求。本文从会仪镇及其周边乡村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制约因素以及解决会仪镇镇、村干部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几个方面进行思考,以期搞好会仪镇移民迁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早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一、会仪镇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
会仪镇位于绥江县境东部,是绥江县的东大门,东与水富县向家坝镇新寿村接壤,南与水富县太平乡相连,西与本县新滩镇毗邻,北与四川省屏山县相隔于金沙江,距向家坝坝址27公里,是绥江县2008年向家坝水电站第一期围堰截流淹没的第一镇,总人口2.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28万人,占总人口的95%。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会仪镇干部队伍建设得到不断加强。
(一)文化基础不断夯实
会仪镇现有镇村干部91人,其中镇干部职工53人,镇干部中大专以上学历26人,中专、高中26人,初中人及以下2人,文化结构不断改善;村干部37人,其中中专6人,高中12人,初中15人,小学4人。
(二)服务意识不断增强
通过“三学”、“云岭先锋”工程及“保质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对广大党员,镇、村干部进行了政治理论强化教育,增强了广大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
(三)思想观念不断转变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广大干部的思想观念也不断得到转变,带头致富带领致富的思想观念得到充分发挥,在工作之余,有不少镇、村干部不断找门路、想办法经商做生意,积极参与到市场竞争中。
(四)协调能力不断提高
按照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四化”方针的要求,结合乡镇、村级机构改革等一系列要求,逐步减少了镇、村干部职数,降低了行政成本,减轻农民负担,实行一人多岗,加强了镇村干部综合协调能力的培养,增强了干部的综合协调能力。
(五)廉政建设不断加强
随着预防职务犯罪和反腐败工作的不断深入,财政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完善,干部廉洁自律的意识不断增强,办事公开、公正、公平的透明度不断增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的意识不断树立。
(六)工作作风不断改善
随着先教工作的不断深入,乡村事权的扩大,广大乡村干部深入村组开展调研的时间不断增多,工作作风不断改善。
二、乡村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存在的问题
一是理论水平低,缺技术。在现有镇干部中,多数是参加工作以后参加成人教育取得大专或本科学历的。且函授占绝大部分,脱产学习、自学比例甚少。在村干部中,有一定文化、知识、技能的年轻人都外出务工,在家的多数是老、弱、病、残、幼。因此,在村级干部中,初中及其以下文化占多数。且有的文凭与水平名不符实,水平低于文凭的人大有人在。懂管理、熟悉农业科技知识的复合型干部少,难以回答和解决种、养殖方面的问题;工作中,思路不清晰,思维不敏捷,视野不开阔,缺乏创新、竞争意识和精神,工作安于现状,等、靠、要思想严重,依赖性强,积极性差。
二是老龄化严重,缺能力。无论是乡镇干部、还是村干部,中老结构偏大,他们注重是的老一套,常用过去的工作经验指导现在的工作,在思维上、对政策、法规的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偏差,一定程度影响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对新型的知识、技能学习不够,不能与时俱进,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他们认为自己早已过了“奋斗期”,且文化知识比不上年轻人,工作上缺乏闯劲和活力或是力不从心。30至40岁的干部中,大都是中专毕业后分配或招考录用进来,多年得不到提拔,工作热情消失将尽,工作能推则推。30岁以下的年轻干部少,有的水平与文凭名不副实,连个一般工作报告都写不成,组织、协调能力差,更不用说是面对面的深入做群众工作了。个别村主要领导都是60岁左右的人。
三是思想观念旧,缺方法。由于知识更新不及时,政治业务素质得不到提高,造成思想疆化,眼界不开,思路狭隘,安于现状,不求进取和创新,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不少干部不主动学习和充实农村实用技术以及市场经济、法律法规和现代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缺乏经济工作的清晰思维和因地制宜帮助农民群众致富的手段和方法,竞争意识和机遇意识不强,日常工作中满足于完成上级指标任务,穷于应付上级检查,依法行政能力不强,面对“三农”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四是宗旨观念弱,缺奉献。就镇干部而言,大部分是好的,但仍有少部分干部没有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有的干部组织观念淡薄,纪律松懈,“走读”现象严重;有的干部不愿下村入户、深入群众,工作浮在面上,不深入了解实情。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降低了工作效率,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了影响,且严重败坏和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党群干群关系。就村级干部而言,有的工作缺乏主见,只起到“传话筒”的作用,得过且过,推天混日,不谋发展;有的不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五是干部结构差,缺来源。就镇干部而言,五年内只出不进,一时难以找到有开拓进取精神、才学广博、工作能独挡一面、群众基础好的年轻干部作为党政班子的培养对象。就村级干部而言,“务工潮”造成农村大批优秀青年人才外流,留守村庄的是“老、弱、病、残、幼”,村级组织选人用人的范围受到限制,干部缺乏来源。
六是班子建设亟待加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领导班子建设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个别领导班子整体素质差、能力低或个别班子主要领导不得力,班子内部闹矛盾,有的班子成员缺乏责任感和事业心等,从而使领导班子缺乏高度的凝聚力、旺盛的战斗力、丰富的创造力,难以完成组织和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
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是学习、教育、培训机会少。乡村干部长年累月工作和生活在农村,没有精力去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也没有必要的经费购买资料、工具,更没有机会到党校或其它高中等学校脱产进修、学习“充电”,知识得不到更新,掌握不了现代农业科技、市场经济知识、行政管理知识和执政党执政理论与执政能力知识等新时期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新知识、新本领和新技能。
二是乡村干部自身学习不够。平时忙于日常工作,穷于应付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没有自己抽空、挤时间进行自我充电,加强对政治理论、科技知识、专业技能、法律法规的学习。
三是工作环境、条件差,政治、生活待遇低,工作不安心。乡镇干部工作、学习、生活的环境差、条件苦。有的干部上进心强,讲学习、钻业务,想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通过取得好的业绩实现升迁任用的愿望。但乡镇干部政治待遇低,难以得到提拔任用,一些干部努力无望之后便千方百计拉关系,找门路跑调动或消极怠工。乡镇干部工资低,缺补贴,干部出差、下村等没有差旅费、交通费。村级干部报酬补贴低,工作后顾之忧解决不了,工作积极性不高。
四是责、权、利不对等。随着乡镇机构改革以后,乡镇的事权越来越大,财权越来越小,经费极其困难,机构正常运转受到影响,难以确保行政。可以说是乡村组织和乡村干部只享有有限的权利,却承担着无限的责任。如安全生产,乡镇负有宣传教育的义务和职责,对违规违法现象却没有处置处理权,但一旦发生责任事故,首当其冲是先追究乡镇组织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五是“一票否决”压力和责任大。工作的细化,每年有签不完的责任状,穷于应付,疲于奔命。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实行“一票否决”,近年来,让干部、群众伤透了心。为完成任务,影响党和政府及干部的形象。
六是干部的管理、监督、激励机制不健全,落实不力。制度建设在不断完善,但缺乏监督管理机制,有的执行不严,落实不力,形同虚设,影响党和政府形象。
三、解决的对策及建议
(一)扩大乡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宣传面,增强重要性认识。乡镇政权是人民政权的基石,是党的执政基础。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是农村工作的基础。乡村干部是我国农村政权的骨干,他们直接担负着宣传群众、团结群众,组织发动群众发展农村经济、稳定农村政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任。乡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直接影响到乡村政权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直接影响到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农村发展大业的成败。在移民迁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创建和谐农村的新形势下,党对乡村干部队伍的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必须扩大对乡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宣传面,增强重要性认识。
(二)加强乡村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巩固先进性成果。紧密结合乡村干部的思想和工作实际,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良思想和价值观念侵蚀乡村干部队伍,导致部分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观念淡簿、工作作风散漫、违法违纪行为不断发生的情况,有组织地、有针对性地学习中央的相关政策和文件,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学习相关的警示材料,共产党员要认真学好党章,加强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加强党员意识和宗旨意识教育,提高理论功底,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党性修养,深刻领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髓,不断提高忠于党、忠于祖国和人民、忠于党纪国法的自觉性,达到思想上成熟,认识上坚定,作风上过硬。对存在的问题要认真抓好查摆和整顿,通过教育整顿,使广大乡村干部在精神面貌上有新的变化,在依法行政上有新的提高,在各项工作上有新的进展,政治立场坚定,不断巩固先教成果。
(三)加大对乡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突出针对性效果。一是注重教育培训实效。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抓好短期培训,提高乡村干部综合素质和能力。二是落实教育培训措施。制定好培训规划,健全培训机制,落实培训措施和责任。实现按需培训、按需施教。三是改进教育培训方式。根据工作性质的不同,多做轮岗、顶岗、短期、专题培训,加大乡镇之间、乡镇与县市部门之间、乡镇与村之间、村与村之间、行政与企事业单位之间干部的交流力度,健全机制,实现干部多岗学习和锻炼,使之掌握多门知识,熟练多种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四是突出培训内容。针对移民迁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新问题,加强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培训、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农村工作和农业实用知识、实用技能和农村经济社会管理等知识的培训。提高乡村干部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依法执政、总揽全局的能力。五是拓宽培训渠道。积极支持和鼓励党校、农业、法学专家、教授到农村开展送科技、法律、卫生、计生、文化五进家活动,到农村做讲座,变“三下乡”、“五进家”为常下乡、常进家。六是筹集培训经费。把乡村干部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形成干部培训投入制度,从而建立健全乡村干部的教育培训保障机制。
(四)拓宽乡村干部的录用渠道和途径,提高综合性素质。目前农村还比较缺乏政治理论素质高、作风果敢、才学俱佳、能驾驭全局的领导型人才和熟悉市场经济、善于管理、有扎实的农业科学技术知识的服务型人才。组织人事部门要把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分配流向的重点放在乡村,确保每个乡镇都有几个优秀大中专毕业生,每个村至少有一名大专毕业生充实到村级班子。同时,要注重从农村科技示范户、专业户、复退军人、大中专毕业回乡青年中选拔村干部,从而改变乡村干部队伍的文化结构和能力结构,将优秀的村干部录用到公务员队伍中来,优秀的乡镇干部能轮岗、调任到县、市机关部门工作,市、县机关、部门的干部也有机会到乡村工作,提高各级机关干部综合性素质。
(五)改善乡村干部的工作条件和待遇,改善消极性现象。胡锦涛总书记曾强调:广大农村基层干部身处农村工作第一线,风里来雨里去,任务繁重,工作辛苦,对他们政治上要严格要求、工作上要大力支持、生活上要热情关心,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提高素质和解决实际困难,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多方面加大投入,改善乡村干部的工作条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建立健全干部激励竞争机制,理顺干部进退流转渠道,实现人才优化组合,充分调动起乡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要提高乡村干部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对特别优秀的乡村干部要大胆提拔重用,让真正有能力、有本事、有实绩、正直公正的乡村干部看到工作有奔头。要适当提高乡镇干部的工资、津贴标准,提高村干部报酬,稳定村级干部队伍。要多方面给予乡村干部生活上的关心和照顾,让广大乡村干部消除工作后顾之忧,思想顺心、生活舒心、工作安心,从而认真负责地全身心投入到本职工作中,改善消极怠工现象。
(六)加大对乡村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体现务实性服务。首先要选准配强乡村领导班子,把政治上过硬、才学广博、工作能力强、公道正派的干部选进领导班子,并对领导班子成员定期进行学习教育培训,不断更新知识和提高素质,增强接受监督管理的自觉性,从而达到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思想作风建设等目的。其次,完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和群众参与监督机制,做到事后监督与事前监督相结合,普遍监督与个别集中监督相结合,专门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实行公开考核评议,实现对事和人监督的有机统一。再次,加大对规章制度执行这一重点环节的监督力度,从而规范乡村干部的行为,树立良好的干群形象,实现政治文明。最后,对领导干部实行目标管理考核评议监督,以工作实绩决定干部流转,做到为官清廉、务实。

最新动态


热门文章

红色扎西网www.ztdj.gov.cn中共昭通市委组织部主办

Copyright@2024 备案号:滇ICP备08100184号-1 联系电话:0870-2121765 技术支持:昭通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