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内容详情
《党建研究》丨云南省: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人才新高地和区域性人才中心
发布日期:2022-09-16 08:50:55     来源:红色扎西



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人才新高地

和区域性人才中心

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

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深刻指出,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强调要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立足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必须增强大局意识、系统观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努力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人才新高地和区域性人才中心,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积极为建设人才强国贡献力量。


一、以新思想新战略新举措为遵循,把准人才工作正确方向


方向涉及根本、关系全局、决定长远。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立足实际谋深做实各项举措,确保始终向着正确方向前进。


贯彻“八个坚持”把正航向。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精辟概括了人才工作必须遵循的“八个坚持”重大原则,系统提出了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明确了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根本保证、重大战略、目标方向、重点任务、重要保障、基本要求、社会条件、精神引领和思想保证,是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的行动指南。我们必须吃透“八个坚持”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人才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大力实施好科教兴滇战略、人才强省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紧扣“三个定位”找准坐标。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提出了“三个定位”重要要求,为云南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指引下,云南的生态优势、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开放优势正在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态势,人才需求随之不断增大,人才资源开发潜力也不断激发。实现“三个定位”,核心主体是人才。我们必须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紧扣“三个定位”,在新时代人才事业雁阵格局中看清优势、找准方位,树牢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将人才工作内嵌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集聚天下英才把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聚焦“四大短板”精准施策。近年来,云南人才事业取得一定成效,但家底薄、基础弱的状况还未根本改变,人才总量不足素质不高、人才流失严重、平台载体薄弱、政策制度僵化“四大短板 ”,是制约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相结合 ,聚焦“四大短板”,按照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的要求,做好全省人才工作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系统制定政策举措,创新人才体制机制,精准研判方式方法,务实拧紧落实链条,着力解决人才发展突出矛盾,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努力把云南建设成为人才集聚之地、人才辈出之地、人才向往之地。


二、以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为引领,厚植人才创新创业沃土


人才是创新之核、发展之要、强滇之基。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抓住云南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的新机遇新优势,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壮大人才第一资源、激发创新第一动力,形成以人才支撑创新、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把云南建成集聚优秀人才的“洼地 ”、人才创新创业的高地。


平台纳才,搭好科技创新舞台。平台载体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引擎”,是引进高层次人才的“磁场”。必须更加主动融入国家创新战略布局,实施“优势学科集群建设行动”,依托动植物、有色金属、新材料、天文观测等独特科研资源,围绕绿色低碳发展、高原湖泊治理等领域,建设一批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通过5年努力,争取形成1至3个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力的优势学科集群。实施“平台载体提质增效行动”,积极争取国家战略性科学工程和重大创新平台落地云南,加快推动云南实验室、国家科技领军人才创新驱动中心等省级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提升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平台载体效能,促进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让科技创新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引领未来发展。


产业引才,聚力现代产业发展。人才创新创造产业,产业集合集聚人才。认真落实“人才服务现代产业发展的十条措施”,坚持把人才链建在产业链上,推进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同频共振,推动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深度融合。实施“优势产业人才集聚行动”,紧紧围绕省委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战略部署和促进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大战略举措,紧盯重点产业链、重点园区、重点科技领域,实施产业急需人才引进、产业人才培养、创新平台建设、园区人才汇聚、卓越企业家培养五大工程,推进“产业创新人才”“首席技师”“创业人才”“高层次创新团队”培养引进计划,引进培养一批领军人才、储备一批创新后备人才、培养一批技术技能人才,依托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建设先行先试的“人才特区”,以人才链的强,激发创新链的活,托举产业链的优。


事业兴才,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石。必须聚焦农业农村现代化总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坚定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双向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落实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实施意见,深入实施“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和基层人才对口培养计划,加快培育农业农村产业发展人才、乡村公共服务人才、乡村治理人才、农业农村科技人才,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长、大展才华、大显身手,以人才振兴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科技创新,以农业大发展促进人才大聚集。


开放聚才,做好合作共赢文章。开放合作是云南人才发展的优势和关键所在。必须坚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做好内外统筹、双向开放文章。对内与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深化合作,建立毗邻地区协同开放发展机制,探索建立深层次常态化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学科建设等方面合作机制。对外聚焦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落地,办好“云南国际人才交流会”,擦亮“留学云南”“智汇云南”品牌,吸引南亚东南亚国家留学生、青年科学家、企业家到云南开展科学研究、创新创业、能力培训;培养和储备一批国际贸易、经济、社会事务等领域的高端人才,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人才交流枢纽。


三、以活机制优服务提效能为重点,打造人才发展最优生态


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必须聚焦提高人才工作效能,创活创优尊重人才、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的制度机制,以精心、质、高效的工作吹响人才“集结号”,营造拴心留人、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


构建科学高效的人才管理体制。认真贯彻落实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意见和云南省实施意见,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推动人才管理部门简政放权,扩大用人单位编制、机构、人才评价、人事管理和收入分配自主权 ,完善科研项目组织管理机制,推进 “军令状”“揭榜挂帅”,扩大用人单位科研经费管理自主权 ,赋予人才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经费支配权、资源调度权,鼓励领军人才挂帅出征,支持人才挑大梁、唱主角。


构建务实管用的人才引育机制。围绕云南“十四五”目标任务,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大力实施“兴滇英才支持计划”,精准靶向引进生态学、天文学、冶金材料等优势学科领域的大师和带头,以及发展绿色铝绿色硅、生物医药等产业急需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实施云南籍在外人才暖心回流工程,加大柔性引才力度,引进更多“银发专家”“候鸟型人才”,鼓励州(市)在滇中新区建设“人才飞地”。完善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协同育人模式,推动省内高校发挥学科优势,加快培养专业紧缺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健全有利于青年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培养支持机制,帮助他们在人生黄金期成就事业的黄金期。


构建公平合理的评价激励机制。坚持定量评价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用辩证的、发展的、全面的眼光评价人才,打破片面评价标准,着力改变“一评定音”“评过就过”等现状,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完善有利于优秀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的科研评价制度,推动以“帽”取人向以事择人转变。


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完善科研成果转化、知识产权归属、利益分配等方面制度,加强创新成果保护,让那些有真才实学、作出重要贡献的人才“名利双收”。


构建敬才爱才重才的良好环境。整合升级人才礼遇服务事项,全面实施一流人才生态建设专项行动和人才安居三年行动,全面推行“兴滇惠才卡”,落实工作生活补贴、人才公寓、税收优惠、团队建设和项目支持经费等“硬保障”,同步做好配偶就业、子女就学、医疗养老、文化商务等“软服务”,打造云南人才服务响亮品牌。加强典型引领,完善以“兴滇人才奖”为主体的人才表彰奖励制度,积极宣传人才先进事迹,增强人才的认同感、荣誉感和获得感,引导广大人才爱上云南、扎根云南、奉献云南、建功云南。


最新动态


热门文章

红色扎西网www.ztdj.gov.cn中共昭通市委组织部主办

Copyright@2024 备案号:滇ICP备08100184号-1 联系电话:0870-2121765 技术支持:昭通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