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 > 各地动态 >内容详情
村里来了“贴心人” ——云南民族大学驻海子镇工作队纪实
发布日期:2022-06-10 17:31:11     来源:彝良县海子镇


时值六月,正是农作物生长时节。走进海子镇,映入眼帘的是长势喜人的烤烟,青花椒枝头硕果累累,处处洋溢着农家小院的悠然自得气氛,青山绿水之间,充满生机与活力,这一幅幅乡村振兴新图景,与海子镇历任驻村干部的努力分不开。




海子镇位于彝良县东南部,全镇辖大坪、花园、新营、海子、中沟、大田、瓦厂、新场、清河9个村(社区),2021年末,全镇7648户总人口34298人。近年来,海子镇不断完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等条件,积极发展烤烟、核桃、竹子、花椒等产业,基本形成了以种植业为主导、烤烟为经济支柱的产业格局。特色产业优势逐步突显。


脚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2015年以来,云南民族大学先后选派四批驻村工作队奔赴彝良县海子镇一线帮扶,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当地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帮助群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理思路、谋发展,用真心真情赢得群众信任。七年来,云南民族大学共投入帮扶资金1500余万元,全面助推海子镇圆满完成脱贫攻坚目标,全力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在基层党建、教育发展、干部培训、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帮扶。目前,云南民族大学分别在中沟、瓦厂、花园都派驻了驻村工作队开展帮扶工作。



不论是田间地头还是群众家中,驻村工作队的身影随处可见,他们扎根一线,脚下沾满泥土的芬芳,心中怀揣为民服务的桩桩件件小事,他们用实际行动阐释了驻村更助村,亲民更为民的使命担当。


脱贫篇——心怀滚烫,真情帮扶显责任担当。


自2015年10月以来,云南民族大学先后组建了由多名博士、教授组成的驻村扶贫工作队进驻海子镇中沟村进行帮扶。在脱贫攻坚期间,云南民族大学坚持严把人选政治关、能力关、作风关,合理搭配,优化组合,择优向定点帮扶的海子镇中沟村、瓦厂村、花园村派驻驻村工作队员。驻村队员们在收入提升、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提升、教育提升、扶志扶智等方面精准发力、主动作为。



为了尽快融入挂联村,工作队紧紧围绕“精准扶贫”和“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认真学习了解最新的党政方针政策、村情民貌、生活习俗、语言方式等,坚持以党建引领带动其他各方面综合发展。带头认真学习习近平关于扶贫工作、农村治理的重要指示批示、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四史”等,切实做到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做到先学一步、学深一层。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驻村工作队到基层驻村以来,通过进村入户,深入调研,撰写了《聚焦三大问题,实施三大工程,实现三大突破——镇彝威革命老区精准脱贫调研报告》《加快镇彝威革命老区基础设施建设脱贫的几点建议》两个调研报告,积极为全省脱贫攻坚工作建言献策。以上调研报告均获得了云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的批示,部分建议被采纳和推进实施。



“以前我们是靠天吃饭,后来有了民族大学的老师帮助我们,教我们种植技术,如何科学管理,还养了牛和鸡,增加了我们的收入来源。”中沟村洞子社骆亮友说。


驻村工作队以种养殖基地为抓手,通过做好“一头牛、一只鸡和三棵树”文章,夯实产业脱贫的基础。引进专业养殖企业“彝良海若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开展蛋鸡养殖项目,带动村集体经济以合作社的形式入股10万元,为村集体经济提供发展的载体和平台。引导农户种植花椒、核桃和竹子,发展经济林木产业。通过引进花椒良种、培训推广核桃高枝嫁接技术、大面积栽种大竹,落实退耕还林政策,既增加农户收入,又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同时,中沟村驻村工作队共投入100万元对全村未脱贫的23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补助4000元用于开展黄牛养殖;投资建成民大蛋鸡养殖场,采取“学校+政府+企业+农户”的模式,让挂包的23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年获得640元的分红。



驻村以来,工作队总是急群众所急,为群众解决一批急难愁盼的问题。帮助解决中沟小学进校道路硬化、中沟村级活动场所及全民健身项目建设、中沟组人行便桥等。在了解到黄林、贾湾和新寨等村组的学生上学、群众赶集需要过河,一遇到汛期的时候,河水上涨,平时用木棒临时搭建的人行便桥经常被冲毁这一情况后,为了解决群众出行困难,解决老百姓担忧孩子入学道路危险的“心病”。工作队积极向学校争取,投入资金15万元,建造人行桥一座,彻底解决了黄林、贾湾等村组学生和群众汛期涉水过河危险的问题。为表达对云南民族大学的感激之情,当地群众把这座桥亲切地称之为“民大桥”。



“前几年,一遇到涨水天的话,学生读书通行都成问题,现在好了,民大的驻村工作队帮我们修了桥,涨水也不担心过不去了。”中沟村新寨社杨学友说。



为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工作队筹集资金修建了中沟村文化活动广场及相关配套设施。为中沟村建档立卡户解决食用油、棉被、大米等物资10余吨,帮助海子镇解决节能灶600余个;帮助海子镇人民政府、海子中学、中沟小学、中沟村委会解决办公教学电脑60余台;帮助海子镇人民政府及中沟村委员会解决办公经费和补短板资金100余万元。云南民族大学每年组建20人的医疗扶贫义诊服务队,到海子镇开展精准扶贫送医下乡的惠民扶贫义诊活动。


“感党恩,跟党走,盼温饱,得温饱,温饱有余,想小康,奔小康,小康在望。”这是中沟村岔沟组一户农家对联,也是中沟村乡亲们对云南民族大学驻村工作队最真挚最朴实情感的真实写照。


巩固篇——赋能添彩,助力共同富裕在路上。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云南民族大学的尽心帮扶下,海子镇3个村均顺利摘了穷帽子。按照防止返贫工作“四个不摘”要求,2021年5月,云南民族大学继续派驻了一批政治素质好、专业水平高、工作经验丰富的驻村工作队员到海子镇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其中有高学历的博士,党建经验强、懂设计的专业人才。驻村工作队结合自身优势,为所驻村设计了村标、网格化管理平面设计图等。




驻村以来,云南民族大学驻村工作队根据党建工作要求,加强对村党组织建设的指导,对照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和“五个基本”要求,扎实推进“双整百千”四级联创工作,协助村党总支抓实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而组织振兴的前提则是组织规范。全体驻村工作队员严格执行驻村工作纪律和制度,严格按照要求吃住在村,每月驻村时间20天以上,按时召开工作例会,充分发挥驻村帮扶作用,切实引导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云南民族大学坚持把乡村振兴一线作为检验干部的“练兵场”,扎实开展“四项行动”接续做好扶志扶智工作,以“感恩奋进、就业帮扶、素质提升、激励引导”四项行动宣传引导群众,让更多群众了解党和政府的最新政策,激发群众勤劳致富的内生动力,做到补“钙”扶志、强筋健骨。充分利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契机,通过“三会一课”、“三讲三评”、支部主题党日活动、老党员座谈等形式回顾党的伟大历史、光荣传统以及农村翻天覆地的改变。同时积极宣讲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积极号召广大农村党员在疫情防控、人居环境提升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在开展入户走访时,驻村工作队了解到道路两旁没有安装路灯,村民晚上出行极为不方便,存在隐患,为切实解决群众的困难诉求,工作队积极与镇党委政府、村“两委”协商,决定从驻村工作经费中拿出部分经费实施道路亮化工程,为海子镇安装智能一体化太阳能路灯,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2021年,云南民族大学驻村工作队共分别为海子镇花园村、中沟村、瓦厂村安装太阳能路灯63盏、75盏和50盏。


村民们在自己的朋友圈中动情地说道:“据说城里面的路灯是暖色调的,温暖了晚归的人,终于我们也迎来了这一天。”


“有了路灯,再也不用拿着手电筒了,心里也亮堂堂的。”花园村田坎组彭远军说。



2021年,云南民族大学驻村工作队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花园村购买500多根水管解决了部分村民的饮水卫生安全问题;筹集资金清理乡村公路塌方无法通行问题,解决了部分村民小组的乡村公路顺畅通行;积极筹集捐赠物资帮助解决部分困难群众的实际困难;在寒冬之际,采买物资慰问困难群众,让困难群众度过一个温暖祥和的冬天;云南民族大学驻中沟村工作队出资慰问26名困难老党员,16名困难群众;了解到瓦厂村因修建高速公路导致7个村民小组约1000人上街需绕行3公里路的问题后,驻村工作队又积极争取资金帮助瓦厂村修建公路300余米,解决了群众出行不便的问题。


驻村工作队通过消费帮扶,帮助群众增收,推进海子镇中沟村蛋鸡养殖场转型升级,2021年9月7日,将养殖场顺利移交给地方政府,由地方政府“引凤入巢”,助力地方乡村产业振兴;采取工会会员慰问采购、食堂采购、教职工自愿购买等方式,大力推动消费扶贫,购买帮扶县农副产品。云南民族大学食堂共采购海子镇蛋鸡养殖场鲜鸡蛋46.58万元,云南民族大学教职工自愿购买鲜鸡蛋26.95万元,工会慰问会员采购扶贫产品辣子鸡81万元,采购彝良县农业企业天麻、干竹笋共计75.6万元,通过“832”平台采购脱贫地区农产品4.55万元,以消费帮扶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来调动乡村地区人口依靠自身努力实现乡村振兴的积极性,激发内生动力。


振兴篇——踔厉奋发,继续书写春天的故事。


“初到花园村,最大的感受就是便利,高速公路直通海子镇,不一会的车程就能到达花园村,村上有街道可以赶集,还有能直达的物流,能够方便的买到各种生活物资,经过前辈们的不断努力,以及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农村生活已经明显优于我记忆中的样子。”云南民族大学驻花园村工作队员刘思一说。刘思一是2021年5月到海子村开展驻村工作,一直以来都是在城市生活,第一次到农村工作,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后来在同事和村干部的帮助下,渐渐熟悉了驻村工作。



为了培养群众干净整洁的卫生观念,工作队以身作则,多次走进公路沿线的农家,与人民群众一道清理路边白色垃圾,帮助村民清扫房前屋后的杂物,积极配合村干部召开群众会议,宣讲生活卫生观念,传播健康生活理念,不仅从“面子”上帮助提升乡村人居环境,更从“里子”上提升群众卫生观念。


2021年,云南民族大学将推进彝良县海子镇乡村振兴的发展规划纳入学校“十四五”规划纲要,确保了帮扶政策稳定持续。工作队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20字方针 ,着力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核心,干部是关键,人才是后盾。2022年内,为助力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提升,针对海子镇全体中小学教师,云南民族大学将组织以促进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提升为目的的中小学校长及教师培训;针对镇村干部,组织以提升基层党员干部责任担当、能力素养、工作方法等为目的的基层干部培训,为基层干部人才健康成长提供助力,培训将根据实际情况分期进行。


“舍小家,为大家,民大的老师们放弃舒适的工作环境,放弃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的美好时光,毅然扛起责任,奔赴基层一线,联系服务群众,彰显了党员干部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的精神。在驻村工作中,不辞劳苦,昼夜奋战,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推进了基层党建,助力了脱贫攻坚,赋能乡村振兴,群众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中沟村委会主任倪堂全动情地说道。


“民生改善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我们将继续脚踏实地干好本职工作,倾听村民心声,当好国家政策的宣传员,带领花园村、瓦厂村、中沟村打造幸福乡村,努力奋斗实现乡村振兴。”瓦厂村第一书记余峰跟驻村工作队员们这样说道。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所有将来皆为可盼。2022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云南民族大学驻村工作队将继续怀着为民服务的初心,筑梦乡村的决心,继往开来的信心,乘风破浪、扬帆远航,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和优良的工作作风,全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落实落地,奋力开创海子镇乡村振兴的美好明天。

最新动态


热门文章

红色扎西网www.ztdj.gov.cn中共昭通市委组织部主办

Copyright@2024 备案号:滇ICP备08100184号-1 联系电话:0870-2121765 技术支持:昭通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