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交流 > 党史学习教育 >内容详情
盐津县这样为易迁群众办实事
发布日期:2021-07-12 19:55:54     来源:盐津县党史学习教育办 吴强

        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盐津县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为促进易迁群众真正能“搬得出、稳得住”,从产业项目带动、培训就业、创新服务等方面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困难事、烦心事,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取得实效。

因地制宜,量身定做办企业

        建成水田新区易迁点扶贫车间2.2万㎡,引进凤竹制衣厂、鑫蕾制衣厂、仁德医疗器械厂、粤滇竹编厂等企业入驻,为易迁群众提供就近就地就业岗位215个;通过流转土地,打造稳心蔬菜园450亩、花椒基地400亩,实现项目安置区群众全覆盖。在落雁中心集镇安置点,利用铺面提供50余个就业岗位,帮助易迁群众解决就业困难;在兴隆花斑沟安置点,通过建立制衣厂,帮助易迁群众42人实现务工就业;在中和工业园区安置点,充分利用园区企业,协调解决150余人成功就业。



盘活资源,流转土地强产业

        立足盐津资源优势,围绕稳增收、破民忧,盐津县扎实推进易迁群众后续扶持,给易迁群众吃下一颗“定心丸”。结合盐津县“乌鸡、肉牛、竹笋”三大富民产业,建立林地、耕地、宅基地“三块地”登记台账摸清家底数。通过退耕还林还草、新型经营主体大户带动流转、村集体公司兜底流转等措施盘活“三块地”资源,切实为易迁群众谋取利益。截止目前,全县共统计出易迁群众“三块地”19.2万亩,退耕还林还草5.14万亩、流转耕地1.4万亩、流转林地1.75万亩、复垦复绿535.53亩。用于竹笋种植4.33万亩、牛草种植1.51万亩、肉牛养殖1946亩、乌鸡养殖1263亩、药材种植及其他用途2.13万亩。

强化培训,转移就业促增收

        盐津县按照有培训意愿的搬迁劳动能力至少接受1次职业技能培训、掌握1项职业技能的要求,有侧重有区分地组织开展挖机、电工、焊工、保洁等职业技能培训11541人次,并积极转移易迁劳动力务工就业稳收入。截至2021年6月28日,盐津县易迁劳动力已稳定就业15979人,占易迁劳动力的91%。其中:市内务工5806人(扶贫车间14人,产业基地87人,周边企业39人,自主创业201人,公益性岗位939人);市外省内务工1285;省外务工8888人。



完善体系,创新载体强服务

        盐津县各安置点建成投入使用以来,始终把建立和完善管委会治理体系作为固本之策,强化“网格化+社会治理”城乡基层治理能力建设,实现800户以上安置点管委会全覆盖,同时积极推广安置区群众实行红、黄、绿榜帮扶机制,构建起坚实的管委会服务保障体系,确保群众办事有场所、诉求有回应、服务有保障。

最新动态


热门文章

红色扎西网www.ztdj.gov.cn中共昭通市委组织部主办

Copyright@2024 备案号:滇ICP备08100184号-1 联系电话:0870-2121765 技术支持:昭通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