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交流 > 典型经验 >内容详情
以文促旅 以旅彰文 深度融合!昭通绘就“诗和远方”新画卷~
发布日期:2021-04-07 14:48:54     来源:红色扎西

点击蓝字 ↑ 关注我们

以文促旅 以旅彰文 深度融合 昭通绘就“诗和远方”新画卷

以文促旅 以旅彰文 深度融合 昭通绘就“诗和远方”新画卷


从近日举行的“昭通之变系列新闻发布会文化和旅游发展专场”获悉,“十三五”期间,昭通市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强力推进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转型升级,文化与旅游交相辉映,各项文旅工作亮点纷呈、成果丰硕。在优化昭通市经济结构,激发发展活力,增强发展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推动文旅事业高质量融合发展


“十三五”期间,昭通市筑牢发展基础,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完成市县级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有序推进市博物馆、市文化馆、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和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全市现有公共图书馆12个、文化馆12个、博物馆(纪念馆)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46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379个,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基本形成;全市各县市区能提供旅游汽车服务(含租车)公司21家;旅游标识趋于完善,昆水高速公路沿线的旅游交通导识牌全部完成;建设完成永安4S级营地、白虎山3S级营地、马楠营地、酒房营地等4个旅游房车营地;深入推进“厕所革命”,持续新建与改造提升旅游厕所,建成旅游厕所246座,文化和旅游设施与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五年来,昭通市连续3次争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先后开展了“送文化百千万”惠民演出创建、西部贫困地区精神文化家园创建、深度贫困地区基层文化能人培养创建,共争取国家项目资金900万,三个国家示范项目顺利通过文化部专家组验收;水富两碗创建为“云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便民惠民服务体系持续拓展。充分发挥公共文化阵地作用,全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免费开放;持续举办展览、文艺活动、培训班、公益性讲座、艺术普及培训等文化惠民活动,有力保障了居民和游客的文化需求权益,推动各类景区开展惠民项目,加强特殊群体权益保障。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文艺创作持续繁荣、演出赛事丰富多彩。该市充分挖掘传统文化元素和现实生活题材,聚焦疫情防控、脱贫攻坚、扫黑除恶、乡村振兴、爱卫行动等时代主题,创作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等各类舞台文艺作品700多个,为送戏下乡、艺术赛事、交流演出和项目申报奠定坚实基础。搭建全市民族赛装文化节、全市新节目展演,全市小戏小品展演平台,以赛促创,锻炼队伍,展示创作成果;组织参加全国全省文艺赛事,歌曲《回家了》、《嘿!玖啦》分别获得第十七届中国西部民歌(花儿)歌会金奖、银奖;端公戏《采木画梁》代表云南参加昆山百戏节;十三五期间,共有56个优秀节目获省级各类赛事中获奖;持续开展“送文化百千万工程”惠民演出、“戏曲进乡村”惠民演出,组织参加云南省“文化大篷车千乡万里行”演出,到昆明、曲靖、西双版纳、文山、楚雄演出;五年来到各州市开展80场“文化大篷车千乡万里行”演出,围绕重大节庆和纪念日等专题演出126场次,市、县(市区)开展送文化百千万演出6680场,送戏下乡1752场。


强化传承发展,文化遗产保护更加有力。昭通市出台了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等实施意见,建立市级文物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昭通各级国有文物收藏单位共有馆藏可移动文物11573件套,其中一级文物12件套,二级文物18件套,三级文物398件套,不可移动文物1148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7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00项,县区级及以下文物保护单位428项;全市有威信水田镇湾子苗寨等中国传统村落14处,有威信县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座,有盐津县豆沙镇、彝良牛街古镇省级历史文化名镇2座。


非遗保护效果明显。该市有效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和名录建设,现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457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33项、市级7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08人;开展洞经音乐、端公戏、唱书等非遗项目的抢救性保护工作,实施“昭通花灯”复苏行动;开展《昭通地方历史文献系列丛书》《传承人小传》《昭通市民族民间舞蹈集成》等非遗书籍集成和编撰工作,推进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良性发展。


文物考古研究成果喜人。开展水塘坝古生物化石地、诸葛营勘探确定为朱提故城遗址、白鹤滩电站淹没区巧家段家坪子墓群等7项考古发掘;十三五期间在悬棺葬人群古DNA研究、昭通新近纪古猿动物群研究、昭通盐津县豆沙关悬棺葬调查等10个方面进行专题研究,取得重大成果,其中《东亚最古老的疣猴类跟骨》《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的中新世猴科最东部的代表——奔德里中猴在中国昭通的发现》入选“2020年度人类起源研究十大新认知”。


实施旅游革命,推动昭通旅游转型升级


昭通市做好规划编制,狠抓项目申报,促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按照“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总体要求,高起点、高水平编制完成《昭通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并印发实施;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合作完成昭通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初稿)的编印;水塘坝新近纪公园策划规划通过验收;推动“三年行动计划”项目建设,目前已落地实施项目17个,威信水田片区全域旅游开发纳入全省20个重大文旅项目,绥江水上运动赛事基地、镇雄小山峡桃源谷2个项目纳入全省50个重点新业态项目,水富大峡谷温泉旅游度假区、彝良小草坝生态康养休闲旅游区2个项目纳入全省20个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组织申报中央预算内投资、补短板、增动力、强弱项、投资支撑、专项债券、半山酒店、项目前期等重大项目522个,预计投资1639亿余元;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涉旅固定资产投资303.17亿元;旅游项目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成功签约43个旅游项目,协议引资185.3亿元;水富市大峡谷温泉、绥江县滨江景观带旅游景区、镇雄县天坑溶洞群景区争取专债资金6.53亿元;推进项目实施,21个中央预算内项目全部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投资1.35亿元,占总投资的46.23%;通过努力,昭通市旅游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十三五”期间,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39.89%,接待国内外游客量年均增长22.66%。旅游产业增速远高于同期全市国民生产总值增速。目前昭通市共有A级景区14家,其中4A级景区有1家,“十三五”期间增加11家;有3星级及以上饭店10家,其他住宿单位2622家;新增23个省级旅游名镇(名村)、2个省级旅游扶贫示范县 、6个省级旅游扶贫示范乡、15个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彝良县小草坝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彝良小草坝、大关山海洞、镇雄小山峡、鲁甸轿顶山等一批景区景点建成开放,水富漫埕森林半山酒店建成运营。


智慧旅游建设见成效。实施昭通市“旅游革命”暨“一部手机游云南”九大工程,推进数字化智慧化,优化建设“一部手机游云南”昭通版块。持续开展旅游智慧化建设,现有14家景区完成智慧化建设,完善智慧化服务体系,提高旅游景区的智慧服务、管理和营销水平,提升旅游供给品质和游客体验和景区品质和品位;发展智慧厕所、智慧停车场,构建景区智慧化导览,推进昭通智慧旅游和旅游市场监管信息化平台建设。


对外宣传交流形式多样。“十三五”期间围绕“秋韵昭通 苹果之城”主题,加大对外宣传营销力度,结合昭通文旅资源,推介昭通三条精品旅游线,组织参加全国和客源地的文化旅游推介展会,有效宣传昭通形象;依托“滋味昭通”文化旅游资源宣传平台,推出美食系列短片和景区攻略短片,推进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的有机结合,在车站、机场、公路投放广告等方式,全方位宣传昭通;打造“苹果文化节”“水富马拉松赛”“盐津豆沙关美食文化旅游”“彝良中国小草坝天麻文化旅游”“鲁甸县樱桃文化旅游节”等十大文化旅游节庆品牌;组织昭通特色旅游商品参加全国各类大赛,共获12项殊荣,昭通酱、噜咪啦高原鲜切薯片分获2019年和2020年“中国旅游特色商品大赛”金奖;“唱响乌蒙”旅游歌曲征集、“滋味昭通”美图大赛火热启动。


加强管理服务,建设平安文化旅游市场


昭通市强化文旅行业管理,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维护旅游消费者和旅游企业的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旅游消费和旅游经营环境。坚持依法行政,抓监管促繁荣,昭通文化和旅游市场管理得以加强。开展干部队伍素质培训、导游人员培训、A级景区管理培训,星级旅游饭店评定和旅游投诉受理等工作。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市共有旅行社19家,出境游旅行社1家、国内游旅行社18家,现有三星级饭店7家、四星级饭店3家;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持续开展涉旅经营户诚信评价和动态监管,7个涉旅业态的10247家涉旅企业全部实现“应评尽评”。


该市建立多部门联动长效监管机制,顺利完成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文化市场领域整改工作,确保文化市场长治久安;内强素质抓培训,共举办全市执法人员培训班10期,参训人员600余人次;文物执法敢碰硬,执法案件评为第三批全国文物行政执法指导性案例,受到国家文物局、云南省人民政府通报表扬;创新文化市场监管模式,网吧安装人证比对识别系统,杜绝接纳未成年人上网,逐步实施文化市场视频可视化,监管方式从人防到技防,扩大文化市场监管半径;法律法规宣传多样化,制作文化市场法规宣传连环画册,并在《昭通日报》上连载,提升文化市场法律法规的关注度和知晓度;编印下发《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实用政策法规汇编》,指导各县市区开展执法工作;十三五期间,全市共计出动执法人员154354人次,检查各类经营户53435 家次,办结案件312件 ,罚款174.038万元。


昭通市强化涉旅监管,建立了完善1+3+N旅游综合监管机制,成立旅游综合监管调度指挥中心,由市长任指挥长,形成统一指挥、密切配合、高效运转的旅游市场监管长效机制;旅游市场持续严打严管,充分运用一部手机游云南投诉处置系统,配备市县级投诉处置工作人员498名,平均每年处置投诉80余件,有效实现了旅游投诉处置5分钟响应,24小时办结率100%;2019年建立了昭通旅游“红黑榜”制度,现已向社会发布红黑榜7期;强化旅游品质提升,扎实推动游客购物30天无理由退货机制,建立完善35家旅游购物退货监理中心(服务点);强化旅游市场整治,每年开展旅游市场联合检查4次以上,狠抓联防联控,仅2020年出动执法人员3574人次,出动车辆176辆次,检查旅游企业767家次,发现问题130个,整改率100%;全力抓好省、县级旅游综合监管季度考评,昭通在全省综合考评二类旅游地区中成绩优异,名列前茅。



最新动态


热门文章

红色扎西网www.ztdj.gov.cn中共昭通市委组织部主办

Copyright@2024 备案号:滇ICP备08100184号-1 联系电话:0870-2121765 技术支持:昭通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