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 > 基层党建 >内容详情
吉利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三个组织化”工作中的战斗作用
发布日期:2020-07-17 16:12:56     来源:吉利镇 肖才国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三个组织化”工作中的战斗作用是推进扶贫攻坚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吉利镇党委充分认识到党建引领工作在扶贫攻坚战中的重要性,基层组织是帮助群众解决各种难题的顶梁柱,是改善民生出谋划策的主心骨,是最接地气的宣传机、播种机,把各级党组织的声音直接传达到群众让群众能听到党中央和总书记的声音,基层组织都是从群众中来党员干部,他们的宣传更有亲和力和感染力让群众更能听懂党中央和总书记的声音,更能够把党的惠民政策贯彻彻底让老百姓真正得到政策实惠。我们都知道:农村基层组织就是贯彻党的声音的宣传部、贯彻党的政策的执行局、农村产业发展的作战室、乡村治理的智慧所。让党的主张转化为人民群众意志,“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成为群众的自觉性。把各级党委政府决策部署,惠农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群众中,强化政策和工作的执行力,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在群众工作中提升党组织的公信力、提升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不断巩固脱贫成果提升工作成效、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和产业培育。建立乡村治理长效机制,不断创新组织管理,强化乡村法治,加强社会治理,改善生态环境,推进民生工程和环境整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吉利镇党委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敢于担当负重前行,在开展就业扶贫、易地搬迁、产业发展“三个组织”工作中充分展示了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就业组织化是高效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促推器

农村劳动力就业是边远贫困山区提高贫困户经济收入的重要途径。由于边远贫困山区产业发展受自然资源、地理资源、人才资源、科技资源的制约,产业有限创业艰难,落后的原始农耕产业也被先进的工业化革命所淘汰。要让农村贫困农户在扶贫攻坚期间增加收入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就必须摸索出一条能让贫困户在扶贫期间能保障收入的举措,这是基层组织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重要工作。只有积极开展有组织化规范化的劳动力转移就业,才能解决贫困户在扶贫时期经济收入保障问题,也今后一段时期稳增收的必要举措,这就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战斗作用,有计划,有组织,有措施规范劳动力转移就业,协调相关部门按照“劳动法”给予政策支持和相应的措施办法,确保转移就业人员能输出,收入有保障。就业组织化的优势:一是能及时通过掌握了解全国各地务工需求信息,与企业搭线接桥,筛查企业信誉度,建立企业劳动力需求信息库,随时向群众提供就业信息源,让群众及时知晓企业所从事的产业、工种、工资待遇、福利待遇等,根据信息按照自己的特长选择务工企业。二就业组织化可优选可信度高的企业提供给群众就业能起到避险防骗的作用,减少务工人员被不良企业和黑心老板克扣工资。三是就业组织化给群众带来方便,勿须群众来来往往的四处奔波耽误时间,为群众节约时间成本。

吉利镇在扶贫攻坚期间通过就业组织化转移就业累计达8652余人次。2020年受疫情影响,全国各地的企业产能下滑,给就业形势带来严峻考验,外出务工人员无工可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3月份,部分群众被疫情阻止在家,无事可做,人心躁动,情绪高涨。经常有群众向村干部和帮扶干部诉苦,个别群众甚至有不满情绪。在这特殊时期如何疏导群众,稳定情绪,帮助群众解决就业保收入是摆在基层党组织的一个考验性课题。在这种形势下镇党委更是迎难而上,及时组织各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研究办法,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和基层组织的战斗作用。深入农户结合扶贫扶志(智)宣讲召开群众会,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听取群众心声,为群众排忧解难,把上级部门的就业扶贫政策及时贯彻落实,为群众提供转移就业信息。通过一系列的工作和上级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吉利镇转移就业逐步得到落实,群众思想得到稳定。到5月底,推荐岗位5030人次,按照“出家门、进车门、进厂门”的全封闭化转移要求,有组织的向外转移劳动力1100余人次。群众收入有了保障,边缘户收入达标风险和监测户返贫风险得到抑制。在党的引领作用下,吉利镇就业组织化充分体现了促推器的作用,有力推进了劳动力就业工作,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易地搬迁组织化是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

易地搬迁政策是解决因地理自然环境恶劣,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艰苦,就医就学困难的问题,是关系民生的重要惠民工程。俗话说:人挪活树挪死,良禽择木而栖,挪穷窝搬新区摆脱贫困才是硬道理。只有把那些生存在恶劣环境下的群众搬迁适宜生产生活的地区,科学规划,规范管理,集中安置,确保生产功能、生活功能、医疗功能、就学功能齐全,公共设施配套,社区服务有保障的多功能集中安置区,才能保障群众安居乐业稳定生产增加收入,才能保障他们就医就学,通过勤劳的双手创造他们的幸福生活。昭通市靖安新区易地安置区的规划建设为易地搬迁群众创造了千秋机遇,是关系到搬迁群众子孙后代的千秋之福。

易地搬迁是一件千秋功利的大好事,但在落实中部分群众因受传统世俗观念的影响,宁愿空守空山绝壁忍饥挨饿也不愿离开那世代生息而贫瘠的穷山恶水之地,他们依念乡情旧友,难舍那被他们摸爬滚打数十年悬崖峭壁。如何打开他们的心门,让他们能接受外面的世界,看到精彩和希望,吉利镇各级党组织下了很多功夫,召开群众会,挨家挨户宣传易地搬迁政策的优越性、搬迁到易地的发展前景,新区规划产业发展保就业稳收入,看病就医、孩子上学方便,新区生活环境亮丽美好等一系列好处,但还是有部分群众思想守旧顾虑重重。反反复复与群众谈心交心,畅谈未来,做通了155户676人(卡户122户568人、随迁27户108人)符合搬迁的群众,119户卡户551人按照县易地搬迁办的要求,已分5批组织搬迁入住靖安新区,为确保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吉利镇积极组织劳动力转移就业,安排公益性岗位,就近务工等形式,让易迁群众有收入,稳得住。其次,对易迁“三块地”进行到户规划,编制产业规划方案,因地制宜,盘活易迁“三块地”,积极融入“一县一业”竹产业发展,保证易迁群众“三块地”有收益,现已规划发展竹产业4363.55亩,枇杷产业2062亩。

易地搬迁组织化工作更进一步增强了吉利镇各级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在拆危拆旧中个别群众有赖皮不拆的想法,各村总支和工作队的同志不耐其烦入户做工作,向他们疏导交流感情,讲明政策。由于工作得当群众工作顺利做通,易迁户拆危拆旧工作顺利完成,吉利镇在易地搬迁组织化工作中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产业组织化是贫困户保收入稳增长的致胜法宝

产业发展在边远贫困山区是最大的短板,制约山区产业发展的瓶颈主要有:主观上是人们思想观念和政策导向存在问题,产业定位不精准,再加上创业人才、管理人才、技术人才缺乏,要形成具有规模化,产能化的优质产业是很难的;客观上是山区资源短缺、区位无优、地理偏僻、交通落后、市场有限导致落后地区产业发展举步维艰。主客观因素的制约限制了人们思维,在改革开放以来发达地区抓住政策契机和区位优势产业发展突飞猛进,各种企业和厂房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而落后山区只能望洋兴叹!

大关县县委政府在这些年也在不断探索产业发展之路,一代代人的付出终于摸索出了一条符合大关实际的产业精准之路:“种竹养猪,采硅抽气,康养文旅”的产业发展思路。尤其是定位打造大关“一县一品”竹产业发展,100万亩筇竹产业发展,给大关农村产业发展带来了发展机遇。

吉利镇不会错过这个好时机,积极争取项目,全力以赴抓落实,按照产业发展组织化的要求,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拟定落实措施和实施方案。按村总支(支部)+集体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和基层组织的战斗作用,全方位,规模化、集约化、规范化、高质量打造吉利镇产业发展。通过脱贫攻坚补短板竹产业建设、石漠化治理、退耕还林等项目推进,全镇高山有竹产业面积30000亩,其中筇竹面积16000亩,方竹、班竹、毛竹等14000亩。吉利镇瑞兴合作社竹产业苗圃基地培育了筇竹苗150万株、方竹40万株已全部实现了收益;接下来吉利镇还将大力推进横跨5个村的50公里的竹产业带,全镇竹产业达到50000亩以上,其中在全镇高寒地区发展筇竹30000亩,二半山地区发展方竹18000亩、毛竹2000亩,计划新种竹20000亩以上;围绕老麻水线,在河谷地区发展水果产业7500亩以上,其中枇杷5000亩,脐橙2000亩,其它水果500亩。引进重庆双猪集团合作,带动全镇发展生猪养殖业。目前双猪集团引进种猪3200头,年产规模仔猪20000头,育肥猪40000头,指导群众规范化养猪3000头。今年,全镇预计出栏20000头。

吉利镇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产业之路没有终点永远只有起点,盲目自大盲目求进就贻误战机失去发展机遇,只有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实干加巧干,才能确保各项产业有序发展。把基层党组织融入到群众中,把党建引领的作用贯穿于各项工作的始终,把干群责、权、利绑在一起,才能有效管理促进发展,让群众在发展中自觉参与进来共同打造吉利镇的金山银山,吉利镇的明天一定会是个生机盎然,满眼翠竹遍地春的景象。

最新动态


热门文章

红色扎西网www.ztdj.gov.cn中共昭通市委组织部主办

Copyright@2024 备案号:滇ICP备08100184号-1 联系电话:0870-2121765 技术支持:昭通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