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交流 > 工作经验 >内容详情
昭阳区永丰镇: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设备 发展畜牧产业助农增收
发布日期:2009-12-07 09:12:23     来源:昭阳区永丰镇
走进永丰镇三甲村,80%以上农户的圈舍内一头头肥猪标肥个大,一头头小猪你争我抢,一袋袋酒糟散发着隐隐约约的酒香,农家庭院干净整洁,生活在昭阳坝子的三甲人神清气爽、精神抖擞。近年来,昭阳区永丰镇党委、政府结合离城区较近,交通便利,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加上土地肥沃,气候适宜,发展畜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的实际,充分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优势,把“狠抓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作为镇党委、政府为群众所办的实事之一,通过实施“培训、引导、帮扶”三大措施,促进全镇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据统计,全镇群众靠发展畜牧业的增收致富的农户达50%左右,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强化培训教育 提高群众科技文化素质
自2006年7月开通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以来,永丰镇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设备,在每月不定时组织党员干部及群众,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在对广大党员干部及村民进行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的同时,进行养殖、种植等农业适用技术培训。同时,利用村级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适时组织群众有选择地观看远教节目,通过生动直观的远教节目,让群众近距离地学习外面的先进技术。另外,在各村选择学习积极性高、发展畜牧养殖业有一定基础的农户邀请区农业局、畜牧局的有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重点培训,同时邀请区农业局、畜牧局等单位的专家或技术人员重点到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三甲村对600余个村民进行集中培训,对考试合格者还颁发绿色证书。
二、抓好示范带动 激发群众发展热情
在工作中,树立一个好的典型,是保质保量完成一项工作任务的主要手段之一。永丰镇在抓畜牧业工作时,培育了一批养殖大户作典型示范,龙国仙、邱江琼、迟焕勇、赵元万等就是其中一批最富有说服力的养殖示范典型。特别龙国仙,她才三十多岁,只有初中文化程度,六年前,她一直在昆明打工,在外面,她当过工人,开过餐饮店,一年的收入最多也只有1万多至2万元,有时不但没有挣到钱反而欠账。2003年底她回到家乡,在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的引导和扶持下,开始了养猪实践,利用自己房前屋后的土地修起了猪圈,配制了饲料,通过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络学习了防疫、养殖等知识,购进了12头三元杂交母猪,半年后12头母猪都产下了100多头猪仔。2004年底她养的第一批猪全部出栏,净赚现金6万余元。她根据所学知识和实践经验,对母猪、仔猪、肥育猪各个阶段的需求分别配制作各种不同的饲料进行喂养,保证了母猪的正常生产,产仔多,成活率高,满月后的肥育猪出栏,最快的三个半月,最慢的出栏在四个月,出栏重都在110至150公斤左右,基本上达到了科学养猪的指标。积极响应上级有关惠农政策,将猪粪作为可再生资源,在镇党委、政府及村“两委”的扶持下,硬化了庭院,修建了目前云南省最大的沼气池,美化了庭院卫生,提高了猪粪的循环利用率,还积极为邻里乡亲提供技术帮助及资金扶持,她本人也相继被市、区党委政府授予“科技示范户”、“双培双带”能手等荣誉称号。迟焕勇、赵元万、邱江琼等农户,在镇、村两级的引导和支持下,也率先走上了养猪致富的道路,年存栏生猪在80头以上,出栏生猪在80头左右,年纯收入在4—5万元。在他们的带动下,三甲村的养殖业蓬勃发展,带动了蔡凤启等10多户专业户从事生猪的养殖,养猪在5头以上的农户达70%以上,现在养猪成了三甲村农民增收的新亮点,使更多村民走上了富裕之路。
三、倡导改圈改料 提高畜牧科学饲养水平
镇党委、政府积极引导,发动群众投入改圈工程,指导群众将现有的坑圈改为平圈,从传统坑圈饲养转化到改造后的平圈饲养,改善生猪的成长环境,除组织养殖户通过远程教育网络收看生猪饲养的专题片以外,同时还对改圈的农户给予经济上的扶持,并优先给予沼气池配套建设,提高农民改圈的积极性。另外,倡导熟食改喂生食,不但能提高科学化饲养水平,简化操作程序,而且节约劳动力,减少养殖成本。全镇以三甲村为试点,全面推广坑圈改平圈、熟料改生料饲养,在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的三甲村,改圈农户达1100余户,在这1100户的示范带动下目前还在不断增加平圈改造数,同时,大多数养殖户从传统熟食改喂生食,节约了劳动力,增加了收入。由于饲养水平的提高,养殖大户一天天增加,仅三甲村一个村的养猪大户就有几十户,村民范景鹏家,养猪80多头,仅2008年出栏生猪70多头,纯收入近4万多元,现还存栏60多头,今年计划出栏60头。村民赵元万,现养猪50多头,有30头马上可出栏,还有黄训勇、安兴文、安兴昌、陈宪章等10多户农户,养猪均在30头以上。
四、部门帮扶 协会拉动 促进农民增收
好风凭借力,在镇财政极为紧张的情况下,一方面引导群众自动发展,另一方面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扶持,一年多来向市、区扶贫部门和畜牧局争取扶贫资金,对三甲村养殖积极性高的150余户农户进行圈舍改造,区农业局扶助该村建沼气池132口,青贮窖20口,同时购买了120头三元杂交母猪给51户农户饲养,开展滚动式扶贫。如村民陈刚养猪规模越来越大,在镇村两级的扶持下,圈舍从100平米加修增大到400平米以上,在原有的基础上,镇党委、政府又调剂了3头三元杂交母猪给他饲养,养殖规模在一天天增大。为建设积极的发展模式,在有条件的村组建了养猪协会,如三甲村和绿荫村,都组建了养猪专业协会组织,制定了协会章程,明确了工作职责,确保生猪销售渠道畅通,促进了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壮大。2009年全镇完成了建沼气池800口的任务,镇党委、政府还对现在养殖基础比较好,部份设施需要完善的群众倾斜帮扶,并对所有养殖大户无偿提供技术培训和相关的服务。
目前,全镇群众养殖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发展畜牧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除三甲村以外,其他各村也不同规模地出现了许多养殖大户,如绿荫村邱江琼、新民村张贤奎、韩明跃、小闸村刘金凤、青坪村孟兴舟等农户养猪均在20头以上,不但促进了畜牧养殖业的发展,而且提高了农民的家庭经济收入。同时,以发展养猪业为主,带动了养鸡、养鸭等养殖项目的发展,养殖业发展取得成效后,以沼气建设为龙头的农村循环经济也得到了较好的带动和发展,2008年以来在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三甲村建设沼气池232口, 2009年全镇沼气池建设任务800口,现在已完成620口,农民修起了沼气池,用上了沼气灶,净化了环境卫生,减少了燃料支出,为构建和谐永丰、小康永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最新动态


热门文章

红色扎西网www.ztdj.gov.cn中共昭通市委组织部主办

Copyright@2024 备案号:滇ICP备08100184号-1 联系电话:0870-2121765 技术支持:昭通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