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交流 > 党史学习教育 >内容详情
昭通文学事业发展中创新思维的应用和成效
发布日期:2015-03-05 10:36:41     来源:昭通市星火文学学会

近些年来,“昭通作家群”这支具有160余人组成的队伍为昭通文学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全国文学领域备受关注。特别是于2006年11月召开的中国作家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就与“宁夏青年作家群”、“甘肃青年作家群”、“河南青年作家群”一起被写入大会的主题报告。同时又与“中原作家群”、“东北作家群”、“陕西作家群”名列中国当代四大作家群,也是唯一以市级地名命名的作家群。

一、各级领导关心支持昭通文学事业发展

昭通市委、市政府一直对昭通文学事业高度重视。当前,市委书记既是一名中国作协会员,也是一名资深作家,这在昭通历史上是首次,更是昭通文学文化建设和发展的机遇。市委书记刘建华两次出席星火文学学会举办的会议均作了重要讲话。第一次讲话时,立足学会、对学会成员和广大作家作者提出希望和要求。第二次讲话则立足全市,对昭通文学发展给予肯定,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对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各级党委政府提出了要求,尤其对市文联、市作协、作家艺术家创作中心、文学书画院等部门提出了具体要求,同时,对星火文学会工作进行了重要指示。指出昭通作家是当代昭通巨大的精神财富。刘书记说物质财富可以用钱来买,但精神财富却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他们贴着昭通这块大地在行走,大多数作家来自于基层、来自于农村,来自于各行各业,对时代的发展变化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对磅礴乌蒙、神奇昭通有着深厚的感情,对590多万昭通人民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有着切肤之爱和切肤之痛。大家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生活,以高昂的激情、生动的笔触,用文学记录发展、凝聚力量、鼓舞人心,用文学反映社会生活的变化。具有顽强拼搏的无畏精神和坚韧不拔的超常毅力以及积极乐观的创作心态,正是这些可贵的内在品质铸就了‘昭通作家群’和‘昭通文学现象’。可以说,文学已经深入到了这支文学创作队伍的灵魂和血液,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发展昭通文学事业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发展今后的昭通文学事业,刘建华书记首提了“昭通文学发展道路”,即:“与时俱进、紧贴时代脉搏,深入群众、贴着大地行走,顽强拼搏、植根清贫与困苦,改革创新、注重发展与继承”的昭通文学发展道路。

二、利用多种模式不断创新地发展昭通文学

文学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都包含着文学创新的意义。文学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学创新。文学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份,又是文学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文学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学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学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学创新的标准所在。

文学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学的繁荣。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学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学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文学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怎么创新,如何创新是当前发展昭通文学事业的关键。在此,笔者就试着对此进行探索分析。

(一) 创新思维方法、高效培养人才

昭通的文学创作人员很多,但多数人都是业余创作,而且有一定的困难,正如市委书记说:有些作家还在用笔在煤油灯下进行创作,有些连最基本的生活都成问题,这样的人才既不能得到有效发挥,也不利于文学事业的发展。要发展一项事业,就必须有好人才,培养人才是最关键的,如何培养人才,可以从以下几种方式进行:一是改善创作环境,改善这部分人当前的生活与创作环境,既是最基本的问题,也是发展文学事业最根本的问题。二是组织学习,书画院、创作中心、星火文学学会等机构应该把握时代脉搏,多培养和扶持年轻创作者,可以出一笔经费将这批人送到外地进行深造,也可以将资深人士请来上课,讲解有关知识,让其远离琐事静下心来学,专心的写。三是用新人作品,各文联及社团在编辑刊物时,尽量少发名家作品,多发新人作品,每个新人作品在一种刊物上一年可以发二至三次,每个名家作品最多发一次,这样可以有利于新人学习名家的写作风格。四是开展征文活动,有一定知名度的不应该投稿参与,应该指导没有知名度的作家作者投稿参与,在评选中不要讲人情关系,将荣誉多留给年轻一代,鼓励其多参与。近年来全市以及各县都搞了不少的征文竞赛,有很多年轻创作者写稿参与,但稿件石沉大海,等公布获奖名单一看,一、二等奖的获奖者是文学界的精英,或者就是主办活动的工作人员,有几个新人获得荣誉,但都是与主办方有一定的联系,个人认为这样是不对的。五是培养人才,在这个方面可以实行一个知名作家培养几个文学青年的方式进行发展,经常关注他的发表动态。经常修改他的文学作品,把成绩优秀的人才推荐加入各级作家协会,让其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又能够使昭通文学事业向迈前进、而不是后退。

(二)创新交流方式做好精品形象

将作品拿出去与外界交流,推到有关部门参与评比,多利用有利的宣传方式,宣传优秀人才,力争实现刘书记提出的要学会营销自己,强化这方面的宣传,做成昭通最具特色最有影响力的一个品牌,要把这个品牌向文学外延伸,形成影视产品,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带动力。

近年来,在这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尤其是在2011年,由我市青年作家沈洋的小说《透过瓦房的阳光》改编的电影《包裹》成功拍摄,并上映后,先后入围第35届开罗国际电影节“金字塔奖”主竞赛单元,获第六届云南文化精品工程奖,获云南文艺基金贡献奖,获评为教育部和国家广电总局向全国中小学生推荐优秀影片,不仅在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播出。同时,在全国150所高校展播,在北京和昆明分别举行了首映式。

以昭通微电影为代表的昭通影视作品创作形势喜人、催人奋进。昭通籍青年影视导演罗金耀导演的“幸福系列”及“昭通好人”系列微电影,先后荣获第九届美国圣地亚哥儿童电影节最佳短片导演奖、首届亚洲微电影节“金海棠优秀纪实微电影奖”、“戛纳电影节”短片提名奖等国际奖项,成为昭通乃至云南文化走出去战略中具有深远影响和重要意义的事件。同时,由巧家县草根导演马应宏和普通群众自主拍摄的民间影视作品《香火》《大山女人》成功入选中国农家书屋工程,创造了云南民间影视作品的新奇迹。

为了进一步巩固成果,在省委宣传部的关心支持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2013年6月15日,全省唯一一个微电影创作示范基地在昭通文学艺术家创作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初步搭建了一个集影视创作生产、作品展示交易、专业人才培训及相关文化交流活动等功能为一体的专业化平台,有效整合昭通文学艺术及微电影创作两种资源,共同打造昭通文学和昭通微电影两张文化名片。微电影基地成立以后,微电影剧本创作立即在昭通作家群中刮起了一阵“热风”,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由中共昭通市委宣传部、市文化产业办公室、昭通文学艺术家创作中心编辑的《昭通微电影剧本选》面世。

该书共45万字,收录了微电影理论、政策的探讨等文章,“剧本精选”收录了蒋仲文、吕翼、岳山等昭通名家新秀以及来自四川、福建、河北、湖北、金耀传媒的52个微电影剧本,“评论” 选编了蒋仲文、艾自由对该书中剧本的具体解析。该书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各个时期乌蒙儿女的奋斗历程、内心世界和价值追求。这52篇的剧作品中的5篇作品和巧家草根导演马应宏指导拍摄的微电影成品获得云南青少年微电影大赛优秀奖

此后,一大批本土文艺工作者纷纷投入微电影的创作与生产。目前,昭通已拍摄完成微电影接近20部,正在拍摄制作或筹拍的微电影10余部。继“昭通文学现象”、“昭通好人现象”之后,又形成了备受业界广泛关注的“昭通微电影现象”这也为宣传昭通文学创作者打下了一片新的天地。

(三)创新办刊模式树立品牌形象

近几年来,全市上下很注重文学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出版的文学刊物及文学报据不完全统计就有百余种,一些刊物还得到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尤其是由昭通市星火文学学会编辑出版的《昭通九零后作家专号》就被刘书记评价为是一部见证昭通文学继承与发展的代表作。与此同时,也体现了昭通市星火文学学会正朝着刘书记提出的“把星火文学学会打造成为培养昭通作家的摇篮”这个宏伟目标向前发展。

《昭通90后作家专号》一书是对继承当前昭通文学事业和发扬昭通文学未来事业道路上的创新的产物,那么今后发扬和发展昭通文学事业,应该有更多的创新方式与方法。怎么创新、创新到什么样的程度,书记在讲话中提出“首先要办好刊物,一定要办成精品刊物,要有个性、有质量,书装印得再好,如果没有特色、没有个性,就没有人会看。要不断的探索创新,不能走一般文学期刊的发展路子,要好好思考怎么通过一条好的路子探索出一条创新之路来使昭通文学事业“弘扬特色,彰显个性”,笔者认真的分析了刘书记的这句讲话后,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从刊物形象上创新,如版面的设计,封面的制作,以及选稿的质量,每本刊物有独特的风格,不要刻意的、直接的模仿已经有了的刊物。找对自己独有的出发点和闪光点。二是在办平常刊物的同时,走“专号”发展道路,就是说把每一年的第一期或者第几期固定特刊,个人认为可以有以下一定的创新发展道路,为了搞好这一体系,昭通市星火文学学会就编辑出版完成了《昭通残疾人文学专号》《昭阳区第二中文学专号》《鲁甸8•03地震纪念特刊》,《广南文学专号》已经进入了编辑校对工作,有待出版。这样就可以形成一套见证记录当今昭通文学事业发展的经典之作。

(四)创新宣传方式加大交流领域

无论是影视作品、文学作品创作取得的成绩,都是近年来昭通文学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见证,同时也是继续发展、发扬昭通文学文化事业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加大对昭通文学,文化的宣传力度,是每一个从事文学、文化事业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发展昭通未来经济建设的使命,作为一名从事文学、文化事业的工作者,应该集合刘书记的讲话精神,从实际出发,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要宣传工作。因为做好宣传工作才能够推动事业又快又好地发展。不仅要自我宣传、进行大力宣传和广泛宣传,还要借助有利的宣传资源,以最快捷和最创新的方式、方法,把昭通的文学发展现状时时刻刻传遍到祖国的大江南北,进行广泛宣传和大力宣传,利用宣传工作充分带动昭通的经济发展,为我市的“富民强市”建设带来活力。

最新动态


热门文章

红色扎西网www.ztdj.gov.cn中共昭通市委组织部主办

Copyright@2024 备案号:滇ICP备08100184号-1 联系电话:0870-2121765 技术支持:昭通报业